- R語言數據可視化:科技圖表繪制
- 芯智 龍勝編著
- 526字
- 2024-12-31 20:29:39
1.3 對象與變量

如果要對輸入的數據做多種分析,如計算標準差、繪制條形圖等,每次分析都要輸入數據就非常麻煩,這時可以將多個數據組合成一個數據集,然后將數據集賦值給一個名字,這就是所謂的R對象(object)。
1.3.1 對象
R語言中的所有事物都可以稱為對象,如向量、列表、函數、環境等。R語言的所有代碼都是基于對象(object)操作的,對計算機內存的訪問同樣是通過對象實現的。
【例1-5】R語言對象應用示例。
輸入代碼如下:

上述代碼中,c()是一個R函數,表示將其中的數據合并成一個向量。
提示本書中,提示符“>”表示其后需要輸入;提示符“+”表示其后輸入為上一行的延續;符號“# ”表示注釋,無須輸入。
1.3.2 變量
R對象可以是一個數據集、模型、圖形等,在分析前需要給對象賦值。R的標準賦值符號為“ <- ”(也可以使用“=”進行賦值),推薦使用“ <- ”。
R對象實際上就是給對象取的一個名字(如x),然后對其賦值(可以是數值、向量、矩陣或數據框等)。賦值后的對象可以稱為變量,它是調用對象的重要手段。
【例1-6】賦值方法示例。
輸入代碼如下:

說明變量名與變量值前后可以互換,同時賦值符號“ <- ”需要變為“->”,不推薦使用。例如:

變量名稱是以字母或點號(.)開頭,并以數字、字母及下畫線(_)的任意組合組成的名稱。在R語言中,變量的命名有以下規則:
(1)變量名的首字符只能使用字母或點號,變量名的次字符及之后的字符只能包含數字、字母或下畫線。
(2)變量名區分大小寫,如name和Name代表兩個不同的變量對象。
(3)變量的命名建議與其含義相近,如用Gender表示性別變量,而不用ga、x等。
(4)系統的保留字(如if、for等)不能作為變量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