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李鴻章傳
  • 梁啟超
  • 4573字
  • 2024-12-19 17:48:44

第二章
李鴻章所處的歷史位置

中國歷史與李鴻章的關系

清朝歷史與李鴻章的關系

要評定李鴻章這個人物,就要對李鴻章所屬的國家,及他所生活的時代這兩個方面,都不能沒有深刻了解。

一是李鴻章所屬的國家,是一個數千年來君主專制的國家,又正好趕上專制政體發展到成熟,達到極限的時代;

二是李鴻章所處的國家,是滿洲人入主中原成立的統一國家,又正好趕上雜居和統治已久,漢族權利逐漸恢復的時代。

宣統元年李鴻章像大清銀行兌換券

評論家們動不動就說:李鴻章是近代中國的權臣。我不知道他們所謂的權臣,這個說法界定的標準是什么。即使如此,如果把李鴻章與兩漢的霍光、曹操,明代的張居正相比,與近代歐、美、日本那些所謂的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大臣們相比,那李鴻章的權利則遠遠不能與他們相提并論。假使李鴻章果真是個權臣,那回顧古代中國的權臣,他們都是專權獨斷、擅自作威作福、挾持君主、天下人不敢正視,從而動搖江山社稷的人,而李鴻章卻是忠直不二,并無非分野心,這也可說是純正的大臣了;假使李鴻章果真是個權臣,那看近代各國的權臣們,他們都是雷厲風行、改革政務、按自己意愿把持操縱、不回避嫌猜和責難的人,而李鴻章卻是因循守舊、不自振作、縮頭縮尾、無所成就,這可說是個庸碌的大臣了。即使這樣,李鴻章所處的時代,還是與他們有很大的不同的,在此我試著與讀者一起放大、放明我們的眼光,上下古今,逐一分析。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

中國是一個中央集權的專制國家,這是全天下的人所共知的。雖然,這個專制政體,也在因循著進化論的原理,漸漸發展并發達起來,到現代中國,開始走向圓滿,所以所謂權臣的權力,到今天幾乎被剝奪削除完了。回溯春秋戰國時代,魯國的三桓(季孫、孟孫、叔孫),晉國的六卿(智氏、趙氏、韓氏、魏氏、中行氏、范氏),齊國的陳田,都可說是千百年來最大的權臣了。那時候可說是純粹的貴族政體,大臣對于國家來說,是萬中取千,千中取百,一層層選拔上來的。如同一棵大樹,樹枝如果太強大,必然會傷了樹干,這是勢所必然的。自兩漢起,天下成一統,中央集權的政體逐漸生成,但其根基還沒穩固,所以外戚掌權的禍亂特別嚴重。像霍光、鄧騭、竇憲、梁冀這些人相繼而起,其權勢炙手可熱,王莽趁機篡奪了漢朝的江山,此時還帶有貴族政治的特點,可說是貴族政治的余波了。如果沒有相當的家世門弟,絕不敢有掌握大權的非分之想。范曄在《后漢書》中說到張奐、皇甫規等人,雖功勞蓋世,名聲傳四海,舉手投足間,幾乎可決定天子性命,但面對天子還是不顧形象地恭敬跪拜而毫無后悔之心,這就要歸功于“獨尊儒術”的儒家思想的作用了,這理應如此吧。然而此時貴族掌權之風氣并未衰落,所以如沒有貴族的出身和資歷,是不敢有不軌之二心的。這可說是權臣的第一種類型。

儒家創始人——孔子

至董卓以后,各路豪杰紛紛而起,曹操趁機竊取了高位,靠武功成為權臣的應該說是從曹操開始的。此后司馬懿、桓溫、劉裕、蕭衍、陳霸先、高歡、宇文泰等人,都是走的這條武功奪權的道路。這是權臣中的第二類。又如秦朝的商鞅、漢代的霍光、諸葛亮、宋代的王安石、明代的張居正等人,都出身于平民家庭,并沒什么家世背景和依靠,卻能憑自己的才學被主上賞識信任,從而委以大任,得以實行自己的志向,全國上下都俯首聽命,一時間大權在握,無人可及,其權勢幾乎相當于近代君主立憲國家中的首相了。這是權臣中的第三類。還有一類層次在下面的權臣,他們花言巧語,討好獻媚,取悅主上,竊取國家的大權,卻帶給百姓禍亂和悲慘命運,如秦朝的趙高,漢代的十常侍,唐代的盧杞、李林甫,宋代的蔡京、秦檜、韓侂胄,明代的劉瑾、魏忠賢,都是些氣度狹小,見識淺陋的強盜一樣的人物,其實不值得充數的。這些是權臣中的第四類。以上四類,可以說把中國數千年來所出現的權臣,都大致包括進去了。

簡言之,越是古代權臣越多,越到近代權臣越少,這是什么原因呢?大概權臣勢力的此消彼長,和專制政體的發展進化成比例關系,而中國專制政治的發達,應有兩大原因:一因傳統儒家思想的滲透教育,二因雄才大略之君主的謀略和努力。當初,先哲孔子看到周朝末年貴族政治所存在的極大弊端,就思考著如何通過一個明君來安定天下,所以在貴族勢力恣肆猖獗時,他就著書立說,建立起儒家思想這個理論體系來教化民心,并一再解釋、諄諄誘導,強調其作用和意義。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漢武帝

西漢建立后,叔孫通、公孫弘等人,開始承襲、完善并利用儒家思想,以此樹起君主的權威。漢武帝尊崇標榜六藝,而罷黜百家之思想學術,專門弘揚儒家思想來教化并統治天下,天上地下、天子與臣民的尊卑關系更加明顯,天下人才開始認識到權臣現象是應該被指責詬病的。之后兩千年來,都以此儒家思想作為國民教育的核心思想,宋代學者又進一步補充、弘揚這種思想,使之基礎更加穩固,凡是上流社會的官員、名流,及潔身自好的人,無不悉心學習,檢點自己的言行以遵守之。儒家的思想和義理既然已深入人心,自然就消除了人心中的野心和飛揚跋扈之氣,自覺規范自己的言行,使之符合儒家思想。如漢代的諸葛亮、唐代的郭子儀,到近代的曾國藩、左宗棠及李鴻章,都是受此思想影響很深刻的人。加之歷代的君主,有鑒于國家興亡之原因和補救之方法的思考和研究,其方法日益完善周密,所以貴族勢力的權柄,到漢代末年幾乎已消失殆盡。漢光武帝劉秀、宋太祖趙匡胤對待功臣,都給予優厚的俸祿,卻削奪其兵權;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對功臣,則是抓嫌疑定罪狀,甚至滿門抄斬,雖然做法和寬忍程度不同,但削弱其兵權以鞏固自己作為君主的無上權威則是相同的。到了近代,天下采取郡縣制度,土地世襲制也被取消,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互相牽制,而皇帝則可執一條長鞭隨意對他們進行統御。即使在朝中當十年宰相,在地方做官被封疆千里,但皇帝的一紙詔書一朝傳令下來,就可能被削奪官職,束手就擒,被小吏押送,與平民百姓沒什么區別,所以身居重要地位的人幾乎沒多少能有幸獲免的,只好以持盈保泰來保全名聲和身家性命,并以此自勉,難道是他們的性情修養比古人更好了嗎?實在是勢態所逼啊。因為以上兩個原因,所以心存驕傲和野心的人就有所顧忌,不敢透露釋放其志向,天下也就因此得以安定了。而那些潔身自好的人,則常有如履薄冰之感,并以此為警戒,不想身居要職以避嫌疑,即使有國家大事,明知道自己應堅持原則,應有所擔當,也不敢首當其沖地去力排群議,違抗圣旨。俗話說: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滿朝人士,都是明哲保身主義者,非一朝一夕而成,而是由來已久,逐日形成的。

封建社會的金榜

到了本朝(清朝),又有一個特別的原因。本朝源于中國東北的一個部落,逐漸強大,龍飛崛起,進而入主中原。以其數十萬人的一個外來民族,統治人數上億的漢族人,他們不可能沒你我之區別,這是形勢造成的。自從在云南、福建和廣東設立三藩,任命降將為封僵大吏,結果造成尾大不掉、致使其犯上造反的危險形勢,竭盡全力才將其平定,之后威權才又歸于統一。所以兩百年來,只有滿人成為權臣的,而漢人中則沒有。如鰲拜、和珅,如肅順、端華等人,大致上可與前代的權臣相比的,都是滿人。

算起來歷次重大戰役,除定鼎中原開國那一次戰爭,算起來歷次重大戰役,如平三藩、平準噶爾、平青海、平回部、平哈薩克布魯特敖罕巴達克愛烏罕、平西藏廓爾喀、平大小金川、平苗、平白蓮教天理教、平喀什噶爾,出兵幾十次,都用八旗兵,用親王貝勒或滿人大臣督軍。平常,無論是內閣還是封疆大吏,漢人多處于備用的從屬位置,對于國家政事,更是沒有過問的權力。如順治、康熙年間的洪承疇,雍正、乾隆年間的張廷玉,雖有尊貴地位和很高聲望,但不過是被人利用的臣子罷了。其余百官,更是微不足道的人物。所以咸豐朝以前,文武官員之重要職位,漢人從來沒擔任過(將帥中偶爾有一兩人,則是漢軍旗人)

清朝八旗兵

到洪秀全、楊秀清造反發難時,賽尚阿、琦善都以大學士身分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率八旗精兵遠征,結果延誤了戰機,使敵人實力得以發展壯大,至此才知道八旗兵已經落后不可用,漢人從此被委以重任的時機開始來臨。所以金田戰役,實際是滿漢權力此消彼長的關鍵時期。到曾國藩、胡林翼等人,起兵于湖南、湖北,成為平定江南的中堅力量,但朝廷還是命令滿人以大學士身份擔任欽差大臣。當時朝廷雖不得不倚靠漢人,但豈能因此就對漢人推心置腹呢?曾國藩、胡林翼全力與滿人搞好關系,每當有軍中事宜向朝廷請示匯報,總要請滿人領銜;遇有軍功,必要推滿人為首功;上報奏折,總要等滿人同意了才發,其謙謹虛心固然可敬,但內心的苦衷也實在可憐啊。看《曾文正集》,自攻破金陵(南京),平定太平天國后,他每天都戰戰兢兢,如芒刺在背。以曾國藩的學識修養之深厚,尚且如此,更何況自信力不如曾國藩的李鴻章呢?所以我說:李鴻章之地位,比起漢代的霍光、明代的張居正,及近代歐洲、日本等所謂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大臣,還是遠遠不同的,形勢造成了這樣啊。

同治帝 在位第三年(1864)清政府將太平天國鎮壓下去。

張居正,大膽改革,整飭朝綱,鞏固國防,推行一條鞭法的內閣首輔,使明王朝重現生機。

說到李鴻章的地位,更不可不明了中國的官僚體制。李鴻章歷任的官職,是大學士、北洋大臣、總理衙門、商務大臣、江蘇巡撫、湖廣總督、兩江總督和直隸總督。表面上看,可說是位極人臣了。盡管如此,本朝自雍正朝以來,政府的實權,掌握在軍機大臣手里(同治以后,地方督撫的權力雖然日益增強,但也要看掌握在誰人手里,不可一概而論),所以一個國家政治舉措上的得失功罪,軍機大臣首先要負主要責任。雖然李鴻章作為總督、巡撫,與平常的總督、巡撫不一樣,但要把近四十年來政務上的失敗,都歸罪于李鴻章一人,那么李鴻章也理當有不能完全接受的理由。現試舉同治中興以來軍機大臣中有實力者如下:

案語:在這個表中,滿漢權力之消長由此可見一斑。太平天國和捻軍作亂之前,漢人并無真正的掌權者,文祥和沈桂芬兩人,實為漢人掌權的開始。其后,有李鴻章、翁同龢兩人,孫毓汶、徐用儀又接其后,他們各人的賢能才智暫且不必討論,總之同治以后,不只封疆大吏,漢人已占多半,就是內閣中樞,漢人的實力也迅速增強了。到一八九八年八月之后,形勢又發生變化。這其中的內容,說起來話長,因與此書沒直接關系,所以不詳細介紹了。

由此可知,與李鴻章數十年來共事的都是哪些人。他們的賢能與人品不便細說,但總的來說都不是與李鴻章同心同力同見識同理念的人。李鴻章面對俾斯麥所說的話,確實是真的啊。況且還有只會奉旨辦事的軍機大臣,還有別的人,這就是我之所以憐憫李鴻章的原因。只是我這個觀點,并不是有意偏袒李鴻章而為之開脫,即使李鴻章果真有實權,能盡心力實行其心志,我認為他的成就也絕不可能超過今天的成就。為什么呢?因為李鴻章本就是個沒有學識的人。而且,假使李鴻章為真豪杰,那他憑借自己所取得的地位,怎么不能夠鞏固增強自己的實力、廣泛培植自己的力量來推行自己的政策于天下呢?像格萊斯頓、俾斯麥,難道就不會遇到阻力嗎?因此,為李鴻章做辯護也似乎不應該了。雖如此,如果把中國政府政策上的某種失誤歸罪于李鴻章一人,李鴻章本人也有罪不當辭、不值得同情的一面,但那些執政誤國的內閣大臣們,反倒有理由推諉逃避責任,而我中國四億人中放棄國民責任的,也將不再自覺意識到自己的罪責。這就是我所看到的李鴻章的處境、為他有所辯護的原因。至于他的功罪和人品影響,請允許我在最后討論。

翁同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沭阳县| 庆阳市| 清丰县| 昌江| 金溪县| 玉树县| 古田县| 宾阳县| 林州市| 定边县| 会昌县| 夏津县| 稻城县| 澎湖县| 阳泉市| 阳原县| 定兴县| 错那县| 佛冈县| 阿坝县| 烟台市| 海林市| 甘孜| 临颍县| 夏邑县| 长宁区| 冕宁县| 鹿泉市| 海丰县| 辽阳市| 梁平县| 南通市| 措美县| 额尔古纳市| 延庆县| 白水县| 天台县| 营山县| 咸丰县| 白河县| 泰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