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功德
書名: 趙公明作者名: 清芒本章字?jǐn)?shù): 2949字更新時間: 2009-11-13 10:04:37
軒轅見得不過片刻,老師與四位師叔皆受了重傷,才知這紫薇大帝,如此之恐怖,心中正自擔(dān)心幾人安危,卻見得有一道人飄然而來,與紫薇交談幾句,便將老師幾人帶走。自始至終,卻是無人理會自己。心中更是忐忑不安。
趙公明見軒轅臉色不寧,心中微微嘆息,他之憤怒,主要是黃龍與廣成子兩人身為修行之人,不思積累功德,反而擅沾因果,倒未必是針對他人,待的廣成子幾人遠(yuǎn)去,蚩尤也去了南瞻部洲,這才轉(zhuǎn)對軒轅道:“你也去吧,但從此以后,當(dāng)好生為民謀福,不可再輕起事端。那些赤帝部落與青帝部落之人,你也當(dāng)妥善安排。”
軒轅連忙應(yīng)道:“軒轅自是知曉。”見得趙公明離開,連忙吩咐下去,讓族人將那些戰(zhàn)死之人,好好掩埋;受傷之人,俱都好生照料。
要說這軒轅,也是賢能之人,回到部落以后,將那些戰(zhàn)爭之中流散的人族,不分出身,通通妥為安置;又深知自己平日所學(xué),俱是排兵布陣之道,對于民生之事,倒不甚熟悉,聽得風(fēng)后、力牧、常先、大鴻等幾人有賢能,便屢次上門請教,后幾人終感軒轅誠意,輔佐其治理天下。其時戰(zhàn)亂方終,瘟疫、疾病蔓延,軒轅與岐伯日夜討論藥理,以解民苦,后終于制成《黃帝內(nèi)經(jīng)》以傳世。
公明回了碧游宮,將事情告知與通天教主,通天聽了,沉默片刻,道:“你此舉頗為有些不妥。”
公明詫異道:“師尊是指我傷了廣成子幾人之事么?”
通天道:“此事倒是無妨。你二師伯也不是不明事理之人,他雖默允廣成子幾人相助與軒轅,卻未料他幾人竟然如此無法無天,居然妄殺凡人,招來因果。此事即便你不做,只怕他幾人回去之后,也少不得要吃苦頭。”
公明道:“莫非是天罰之事?”
通天點頭道:“卻是此事。本來對于修行之人來說,百無禁忌,就算妖族化形之時有個天劫,但妖族大多肉身強(qiáng)悍,或有各種天生神通,故而對這天劫,倒說不上忌憚。只是你如今立下天罰,今后不論妖族或者人族,每次修行增進(jìn)之時,都要招來考驗,對于那些散修而言,無異于滅頂之災(zāi)。”
公明詫異道:“當(dāng)日我只是想修行之人,能夠平日常修功德,造福于蒼生,怎會如師尊所言,后果如此之重?”
通天掃向眾弟子,道:“大道無情,視世間生靈若螻蟻。但大道又有情,無論螻蟻,還是圣人,只要是生靈,在大道看來,皆是生而平等。修行之人應(yīng)上體天心,造福蒼生,但即便是我等身為圣人,也有感情,有喜惡,有功過。”
通天輕嘆了一聲,道:“就如神農(nóng)一般,你們說,他于天道而言,是功是過?”
幾人正在思索,卻聽金靈道:“神農(nóng)立五谷,濟(jì)蒼生,自然是有功。”
通天聽了,微笑搖頭道:“你們可知,為何當(dāng)日祝融與伏羲功成之時,天道降下功德,而神農(nóng)對于人族功德不小于二人,卻是為何未曾有功德降下?”
幾人聽了,這才記起,當(dāng)日祝融與伏羲證得人皇之位之時,皆是天道降下功德,但到了神農(nóng)之時,卻是未有絲毫功德降下,皆是皺眉不解。
通天見了,嘆息一聲,道:“這功德,卻絕非你們所思,行善既是功德。”幾人聽了,皆心中疑惑,齊齊望向通天。
卻見得通天用出神通,將洪荒近些年來發(fā)生之事一一呈現(xiàn)幾人面前,道:“當(dāng)日女媧師妹造人,天降功德,此功德雖是造人而出,卻非是因為人族。乃是因當(dāng)時洪荒生靈稀少,女媧師妹此舉,有填補(bǔ)天道稀缺之功,故而有功德。后冥河的幽冥血海,孕育出修羅族也是如此。”
“后來后土與玄冥身化六道輪回與幽冥地獄,為蒼生開解脫輪回之地,全天道懲罰之責(zé),故而也是有大功德。”
“祝融與伏羲當(dāng)日,雖是對人族有益,但卻對那些叢林山河之中生命,危害頗大,故而功過相抵。他二人卻是因為分天地,辨萬物,于天道有功,故而才得的功德。”
“神農(nóng)雖然立五谷,嘗百草,于人族有不世之功,但神農(nóng)之后,人族燒毀山林,開墾種植,造成多少生靈死難,又有多少生靈因此無家可歸,若非人族大興乃是天道趨勢,只怕早就降下天劫了,還何談功德。”
通天講到此處,長長嘆息,對公明道:“如今你立下天罰,只怕從此,會招來嫉恨。”
幾人聽了,皆是面色復(fù)雜,六耳與陸壓更是臉色難看。
通天見得幾人神色,心中思索片刻,道:“公明,自從前往天庭之后,你是否感覺修行艱難?”
趙公明道:“啟稟師尊,卻是如此。自當(dāng)日帝俊幾位兄長隕落,我就覺心神不寧,這萬余年來,雖然法力日增,但心境修為卻無絲毫進(jìn)步,境界也一直停滯不前。”公明猛然醒悟道:“可我今日,竟覺心境竟似有些變化,莫非與天罰之事有關(guān)?”
通天額首道:“想你與鎮(zhèn)元子幾人,本同源而出,他早在萬年之前,就已是斬去兩尸的境界,我雖不曾見過冥河,但料想與鎮(zhèn)元子修行放佛。你雖化形較晚,但平日修行甚是勤勉,料想不會與他們差距太多。為師猜測,只怕你這萬余年修行未有寸進(jìn),怕一是為天庭俗物所牽絆,但最為重要的,卻是你未曾履行道祖交付之責(zé)。”
幾人聽了,俱是疑惑不解,多寶忙問道:“道祖讓公明師弟掌管周天星辰,但公明師弟做事向來勤勉,難道有何過失?”
通天搖頭道:“你等只知其一,卻是不知其二。這掌管周天星辰,只是紫薇職責(zé)之一,還有一個職責(zé),卻是可御萬雷,掌責(zé)罰之道。公明平日雖然掌管星辰未有閃失,但終歸未曾全盡其職,是以修行受阻。今日立下天罰,才全了紫薇之道,故而,心境才有些長進(jìn)。”
幾人聽了,這才恍然大悟。只是仍舊擔(dān)心趙公明此舉恐有后患,故而仍是面色復(fù)雜。
通天見了,微笑道:“你等倒是不必?fù)?dān)憂。公明所做,不過是道祖所托,更是天道之意。你兩位師伯自是不會與他為難。其他人等,即便心里不滿,也不敢如何。”眾人這才面色稍緩。
軒轅黃帝在眾位賢能之人輔佐之下,將管轄之地,建設(shè)的日益興盛。那青帝戰(zhàn)敗之后,收攏殘余,后來得知蚩尤遠(yuǎn)走南瞻部洲,擔(dān)憂軒轅前來報復(fù),便帶領(lǐng)族人漸漸遷至東勝神州東南居住。
待得軒轅將諸事安定,柏鑒這才向軒轅提及他與白帝之女的婚事;軒轅聽了,初始之時,本擔(dān)憂民生未穩(wěn),應(yīng)暫緩此事,后經(jīng)柏鑒多次相勸,又念及當(dāng)日白帝屢次相助自己,因此便應(yīng)下此事,親自前往西昆侖。
白帝因得膝下唯有一女,平日素來寵愛,先前未知軒轅性情,故而先前推脫此事;如今大局已定,又見得軒轅頗有才華,心中已然滿意,故而當(dāng)軒轅親自前來,便允了此事。
白帝之女西陵氏,不僅品行端莊,更是有智慧之人,與軒轅大婚之后,也是多有建樹,眾人對之皆交口稱贊。其時人族大多以獸皮為衣,此時工藝粗糙,那獸皮之上,更是多有異味,后西陵氏教民植桑養(yǎng)蠶,取蠶絲而制成衣物,眾人更是對西陵氏心存感激,尊之為螺祖;曹胡發(fā)明了上衣,伯余造了下衣,於則做了鞋子。此后,更是賢人輩出。有伶?zhèn)惾∩街裰剖挘ㄎ逡羰桑挥袀}頡觀眾生萬物,取其形而造字;有風(fēng)后制陣法;為解決河流通行不暢,軒轅黃帝又帶臣民制船以行走在江河之上;制車以代步;此時人口漸多,居住不便,軒轅便帶臣民伐林而筑房屋,為防野獸侵襲,更筑起墻護(hù)住人族聚居之地,稱之為城邑。
此時以物易物已漸不能滿足所需,軒轅黃帝又與臣民商議,定度量衡,后又取首山之銅鑄造貨幣,以做流通。因當(dāng)初燧人氏名萬物之時,尚未完全,軒轅便帶臣民踏遍山川,確定萬物之名,將星宿劃分為二十八宿。以甲乙十天干之日為月、以子丑十二辰代月而稱年,以六十年為一甲子。
軒轅黃帝雖然于人族有大功德,但因與蚩尤之戰(zhàn),殺孽頗多,業(yè)力纏身,終勞累而逝。軒轅黃帝仙逝之時,八景宮中太上老君嘆息一聲,出了太清天,去了幽冥血海。
*************************************************************
此章部分資料,取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