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行至兩界山【求收藏】
- 西游:才中三元,逆襲系統(tǒng)什么鬼
- 雨夜曾帶刀
- 2004字
- 2024-12-23 23:59:07
從長安城始,向西而行。
張寧牽著馬匹,帶著裝盤纏的隨身布包,腰間還挎著一對氣勢逼人的陰陽斬龍刀,施施然出城。
按照流程出示了過所和公驗,一路上并無官兵阻攔。
這也是狀元郎的好處。
考中狀元到上任的這段時間,張寧可以四處游覽名勝,留下上好的詩句或詞作,供世人傳唱。
是以,用于證明行者身份的過所,還有官府批準申請的公驗,都被早早辦理了下來。
攜這兩個物件于境內(nèi)奔走,無人敢攔。
一路上饑餐渴飲,夜往曉行,十日后便過了鞏州,到了雙叉嶺。
習武數(shù)日,加之有蛤精圖補足腎血之氣,張寧的腳力比起常人自然要強上許多。
直到如今行至大唐的山河邊界,路途逐漸變得崎嶇坎坷,速度才漸漸慢下來。
張寧很清楚,從大唐邊境開始,難走的可就不只是路了。
如果自長安城一路向西進發(fā),就能會一個很“有趣”的規(guī)律。
越是靠近如來佛所說的“不貪不殺”的西牛賀州,途中碰到的危險就越多。
反倒是被批的一無是處的南贍部洲,才是最安全,最宜居的地方。
“王婆賣瓜很正常,不過睜著眼睛說瞎話就有些搞笑了?!?
佛祖大人是懂諷刺的。
張寧曾經(jīng)衡量對比過自己的實力與唐僧師徒取經(jīng)路上碰到的妖怪們的實力。
他在陳宏那里學到的【一刀斬】再怎么強,歸根到底是凡人武學,難登大雅之堂。
而【千面】、【蛤氣】還有【玲瓏內(nèi)丹】空為神通,奈何張寧本人一身凡骨,沒有真元,無法催動。
陰陽斬龍刀也是同理,實實在在的神兵,但在張寧手里頂多能斬斬毛賊。
讓這身裝備的張寧去往西天取經(jīng),如果再給他安排個九九八十一難,他估計自己三集就要墜機。
第一集。
蛇盤山張寧遇險,流沙河天塹難越。
第二集。
避鋒芒養(yǎng)精蓄銳,識時務打道回府。
第三集。
莫欺少年窮,莫欺中年窮,莫欺老年窮,盜墓者的眼淚。
好在,他不是唐僧,沒人閑得蛋疼設下九九八十一難考驗他。
只要低調(diào)一點,避開可能撞妖的點,從南贍部洲行至西牛賀州,找到斜月三星洞,拜師菩提,也不是沒有可能。
“早該想到,按照原本的時間線,抵達西牛賀州后,靈山那些佛陀才察覺我天外來客的身份。
而在這之前,沒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我能一路西行找到菩提祖師,說明我與祖師還是有緣分的?!?
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靈臺”與“方寸”指的都是人的內(nèi)心。
而“斜月三星”可以看作是“心”字的字形。
也就是說,菩提在何處?
菩提在心中。
心有菩提的有緣人一定能找到,而沒有緣分的人,即使苦苦尋覓一輩子,也不可能找到三星洞的所在。
將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雙叉嶺。
在他記憶中,駐守在這里的妖怪有三只。
虎妖寅將軍、熊妖熊山君、牛妖特處士。
這三兄弟出場時威風凜凜,不過真實實力卻有待考證。
只是吃了唐僧兩個隨從,隨后便沒了戲份,黯然收場。
張寧掂量以自己現(xiàn)在的手段都能和這三只小妖過上幾招。
但也就想想,不可能真的付諸行動。
西游世界講究因果,他如今的實力還不足以對抗因果規(guī)則。
若是破壞了唐僧二十年后命定的劫難,系統(tǒng)再怎么幫張寧屏蔽天機也沒用。
天上某些溝槽的仙人鐵定會注意到他,然后降下“正義”的鐵拳。
夜間在雙叉嶺前的客棧淺住了一宿,次日出發(fā),謹慎再謹慎,所幸沒有碰到虎豹,更沒有碰到寅將軍、特處士還有熊山君那三只妖怪。
唯一算得上磨難的就只有山中飲食起居頗為不便。
至于古樸繪卷,已經(jīng)好些日子沒有新消息。
只有前幾日發(fā)布的一則支線任務。
【集齊百妖譜上九九八十一只妖怪。】
【任務期限:無】
【任務獎勵:九九功成,可使用百妖譜全部法力,解鎖所有用法。】
山林里灌木叢生,枝條掩映,不見日月。
張寧停下歇了歇腳,扯下皮革做成的水壺解渴,隨后朝前望去。
這深林終于望得到頭了。
而前方是一座大山,喚名兩界山。
此山東邊屬大唐所管,西邊則是韃靼的地界。
說起兩界山的名頭,可能讓人摸不著頭腦,但若說起這山的另一個名字,那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兩界山,又名五行山。
王莽篡漢之時,天降此山。下面壓著一個神猴,不怕寒暑,不吃飲食,饑餐銅丸,渴飲銅水,自昔至今,已有五百余載,凍餓不死,時人稱為神跡。
“也就是說,那猴子就在前方?!?
.........
另一邊,長安城中。
唐王匡扶社稷心勞,創(chuàng)立江山力倦,連夜處理公文,此時正于偏殿中打盹兒。
忽有屬下來報。
“陛下,那連中三元的新科狀元張寧久前不備人馬便出了城,距今已有半月,不見其蹤,各省也沒有其消息,擾陛下清休死罪,然茲事體大,不敢不報!”
“哦?”
撐開眼皮,唐王慢慢坐正。
“張愛卿走了?
嘶.........朕知道了,你且退下吧?!?
“喏?!?
早先陳宏在上呈的文書中就提到張寧的怪異之處,習武不過數(shù)日,精進迅猛,還能只身戰(zhàn)妖。
唐王也沒想到,自己欽定的股肱之臣,會應了坊間那句傳聞。
竟然真是天上文曲星下凡。
如今聽到張寧離開的消息,他心中悲喜不一。
悲的是失去了未來的左膀右臂。
喜的是要面對仙人的壓迫感也消失了。
“罷了,金鱗豈是池中物,本就該羽化而登仙之輩,留在我這小小的東土也是屈才了。”
想明白利害后,心結打開,積郁心中的苦悶消散無蹤。
隨后,沐浴更衣,齋戒三日,命人立廟供奉祭祀,親題“文仙廟”三字,以牌匾掛于廟外。
廟內(nèi)供九尺泥塑像一尊,樣貌神態(tài)按張寧本人勾畫,此皆后話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