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指數報告(2022—2023)
- 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 四川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研究院 四川省縣域經濟研究中心編著
- 18字
- 2024-12-25 17:40:39
三、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概述
(一)一體化發展內涵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指出,要“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牢固樹立一體化發展理念,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并明確提出“到2025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經濟實力、發展活力、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一體化發展水平明顯提高”的發展目標。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必須瞄準方向、保持定力、一以貫之、久久為功。要強化頂層設計,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主題,以協調共進共贏為主線,以綠色共保為底色,以開放合作為抓手,以民生共享為目標,加快提升一體化發展水平,彰顯區域發展特色,支撐全國高質量發展。
一是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主題。體制機制創新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體化發展行穩致遠的基礎和前提。需要正確發揮政府在頂層設計、機制創新、規劃一體、城鄉區域融合等領域的重要作用,加快建立更加有效、更加高效的一體化體制機制。需要加快推動成渝兩地多層面規劃有機融合,逐步消除行政壁壘,促進資源要素自由有序流動,建設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需要通過打破行政壁壘,不斷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營造高水平營商環境。需要推動科技協同創新,構建一體化創新機制,打造區域創新共同體,推動區域全面系統創新。
二是以協調共進共贏為主線。著眼于一盤棋謀劃、一體化發展,進一步發揮重慶和成都兩大國家中心城市“雙核”引領帶動和集聚輻射作用,川東片區、重慶主城新區和渝東北、渝東南等區域各揚所長、一體部署、協同推進,深化城鄉融合、區域融合、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和跨區域多領域的全面合作,提升區域綜合發展實力和整體競爭力,加快構筑分工合理、優勢互補、各具特色的協調發展新格局,為全國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探索新路徑。
三是以綠色共保為底色。成渝地區地處長江上游,對長江中下游地區生態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屏障作用,對維護國家生態安全至關重要。圍繞共建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貫徹“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思想,充分發揮其在長江上游生態保護、江城和山地特色城鎮建設、生態產業體系建設上的示范作用,協同推進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的生產生活方式,共同打造綠色發展底色,為打造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確保國家生態安全提供強大支撐。
四是以開放合作為抓手。當今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經濟格局和秩序加速演變。我國必須于變局中開新局,加快塑造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圍繞共建“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在開放中尋求合作,在合作中實現共贏。要打造具有較高水平的開放合作平臺,深入對接和融入國際通行的投資貿易規則,不斷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構建開放發展新體制,建設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
五是以民生共享為目標。人民立場是黨的根本立場,為人民謀幸福是黨的根本使命,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具體體現。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使命,就是要始終著眼于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以民生共享為目標,圍繞促進高品質生活,不斷增加優質公共服務供給,優化資源空間配置,完善優質公共服務共享體制機制,擴大服務共享范圍和設施共建領域,使人民能夠更好地共享改革開放成果,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居民在一體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