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勾闌醉:昆曲京劇中的風雅與熱鬧
- 寧大有著繪
- 932字
- 2024-12-25 17:56:11
安天會

安天會
《安天會》所演即孫猴子大鬧天宮之事,改編自名著《西游記》,為京、昆共演劇目,兩者皆唱昆腔。
民國初年,北昆此戲以郝振基為宗,皮黃則楊小樓名噪。武生楊小樓學自張淇林而能青出于藍,猴戲堪稱爐火純青,有“楊猴子”之譽。然而最早演此戲的是王福山,王以“武丑”演之,又傳與弟子葉盛章。故而,京劇《安天會》便有武丑、武生兩種演法。
北昆演此戲,號稱“唱死天王累死猴”,頗為繁重。郝振基,北昆大匠,綽號“鐵嗓子活猴”。1917年,楊小樓和郝振基都在北京上演《安天會》,皆震驚梨壇。然而劇評者認為郝之演技更高一籌,時評謂:“有人評楊小樓之猴子不如他,吾謂小樓之去猴,蓋猶是以人裝猴,老郝之去猴,則直以猴裝人,此所以不可同日語也?!睏睢⒑陆院飸蚓揠ⅲ粋€“人學猴”,一個“猴學人”,細微之別,或可一窺。郝氏之戲,人與猴形神俱化,后世稱郝振基為“寫實派猴戲”之一代宗師。
蘇昆擅此戲者,為傳字輩的汪傳鈐,汪學自京劇。1927年蘇昆《安天會》首演于上?!靶率澜纭?,為中型昆腔武戲。然《安天會》劇本初創于晚清時期,原為多折大戲,到后來折子卻越演越少,直變作折子戲。到現今只見《偷桃》《盜丹》等出。全本《鬧闕》《煉丹》《激猴》等折已佚,唯《綴白裘》集中存有《北餞》一折,寫唐將尉遲恭等為玄奘餞行場景,猴子壓根兒沒出現。
此戲又名《鬧天宮》,情節小異而大同。從取名上即可看出,《鬧天宮》完全是猴子本位,以突出猴子精神為主,所以刪去結尾處悟空被擒的情節而以齊天大圣完勝告終。此段處理乃據后期“猴王”代表人物李少春整理改編,現在多本此演法。相比之下,《安天會》確實是“朝廷”視角,屬于“官本位”。此戲名或許是為迎合“老佛爺”意旨,但事實上卻是直接取自原著:
(眾仙)向佛前拜獻曰:“感如來無量法力,收伏妖猴。蒙大天尊設宴呼喚,我等皆來陳謝。請如來將此會立一名,如何?”如來領眾神之托曰:“今欲立名,可作個‘安天大會’。”各仙老異口同聲,俱道:“好個‘安天大會’!好個‘安天大會’!”(《西游記》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世易時移。當代倡導和諧,構建和諧社會,仍當以“安天”為要。天下太平,大家才有好日子過,“猴子精神”并無用處。所以《鬧天宮》可以畫著玩,文章的標題還是要重現戲劇的本來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