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注的力量2:廣電運通數字化轉型之路淺析
- 程東升
- 1462字
- 2024-12-25 17:57:06
ChatGPT的爆紅背后
ChatGPT,是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OpenAI公司推出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語言處理工具(AI聊天機器人)。
2023年2月初,ChatGPT火爆全球,其在互動回復、編寫代碼、生成創意等方面的強大功能,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場“狂飆”,上線不到一周,日活用戶破百萬,2個月內ChatGPT注冊用戶數破億,成為現象級消費類AI應用,也是互聯網史上用戶數破億速度最快的軟件之一。
ChatGPT的火爆,預示著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技術(AIGC)的市場化應用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這是繼專業生成內容、用戶生成內容之后,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自動或輔助生成內容的歷史性進步,為市場所認可。比如微軟,在宣布推出搭載ChatGPT功能的新版Bing搜索引擎之后,Bing的下載量猛增了10倍。
ChatGPT與我們以前熟悉的人工智能有著很大的區別。此前公眾熟知的是Siri、小愛同學、天貓精靈,以及商場里的指路機器人、購物網站上的智能機器人回復,等等。這些雖然也是人工智能,但它們的一切行為回復都是人類在后臺設置好的,本質上只是一個搬運工。
但ChatGPT不同,它是有自主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的,它的一切行為是大數據分析的結果,只要數據量足夠龐大,它分析的結果質量將遠超人類大腦。
OpenAI,是ChatGPT背后的公司。它成立于2015年12月,是以發展人工智能科技、造福全人類為目標的非營利性機構。它在世界范圍內吸引了一批頂尖技術人才,卻在開發過程中遇到了嚴重的資金問題,僅靠捐助難以存活。
為此,OpenAI成立了營利性公司OPEN AI LP,接受各方投資入股。當OPEN AI LP的盈利達到與投資公司的合同約定利潤并給科研人員足夠的分紅后,OPEN AI LP就撤出,后期相關技術的盈利部分仍然屬于OpenAI,仍然是非營利性的。
這一體制性創新,讓技術團隊可以專注于通用的AI研究和開發。隨后數年間,OpenAI一步一個腳印,完成了很多開創性的工作。
2016年,OpenAI發布了第一個工具,用于開發和比較強化學習算法工具包OpenAI Gym和Universe。雖然該產品本質上是訓練AI代理的測試平臺,但其智能能力足以覆蓋全球的網站和游戲程序。
隨后兩年,OpenAI專注于更通用的AI研究和開發。2018年,OpenAI發表了一篇論文Improving Language Understanding by Generative Pre-Training,介紹了生成式預訓練語言模型(GPT)的概念。
GPT是神經網絡受人腦結構和功能啟發的機器學習模型,可以在人類書寫的文本數據集上進行訓練并執行多項功能。基于GPT模型,OpenAI團隊開發了GPT-1,訓練模型所用的數據為Book Corpus中7000多本未出版的書籍,隨后該模型演變為GPT-2。由于團隊擔心GPT-2可能被用來編寫詐騙電子郵件或生成假新聞,OpenAI并未向公眾公開。
2020年,OpenAI推出了GPT-3,相比前兩代,這一次GPT實現了明顯進化和迭代,性能也更加強大。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趙祚翔在其文章中透露,微軟為OpenAI設計了一臺超級計算機,其中包括285000個CPU內核和10000個GPU。借助超級計算機的幫助,GPT-3被“投喂”了45TB的文本數據,參數超過1750億個,基本做到了能夠識別更深層次的文本含義,也實現了通過訓練按照提示中的說明進行操作,并提供反饋的功能。
2023年初,OpenAI發布了基于GPT-3架構的ChatGPT語言模型聊天機器人。其擁有理解上下文和根據聊天記錄進行調整的能力,意味著用戶可以在對話線程中“訓練”ChatGPT,以獲得更準確的答案。多數情況下,它所使用的語言與人們編寫的文本幾乎沒有區別。
2023年3月14日,OpenAI為ChatGPT發布了GPT-4語言模型。次日,微軟開發基于GPT-4的新Bing搜索引擎,GPT-4回答準確性大幅提高,并具備了更高水平的識圖能力,能夠生成歌詞和創意文本,實現了多種風格變化。此外,GPT-4的文字輸入限制提升至2.5萬字,且對于英語以外的語種支持有更多優化。
對大多數人而言,與ChatGPT的接觸,是真真切切第一次感受到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
ChatGPT的火爆,間接證明了廣電運通向AI轉型的正確性。
但在2017年,廣電運通作出全面轉型人工智能的決定,依然冒著很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