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金仙護犢,太上密談
- 洪荒:巫妖爭霸,從廣納門徒開始
- 顛公夜狐
- 2037字
- 2024-12-28 00:32:53
“福吉此女,已入吾玉虛宮,難道大兄要拿份位來壓小弟,強奪而為。”
元始天尊心中生怒,通天最近不再鬧騰,沒想到太上卻來橫插一手。
“二弟此言差矣,為兄立人教,當轄人族,且此女幾乎隕落,為兄有九轉(zhuǎn)還魂丹,正可助其復生。”
太上老子步步不讓,從腰間取下紫金葫蘆,便要演化神妙。
玄都也適時開口,振振有詞。
“吾師丹道絕頂,煉制的九轉(zhuǎn)還魂丹,正可助吾妹回魂,且不傷根基,完好如初。”
卻見十大金仙齊齊鄙夷,有太乙真人出列,傲然說道。
“吾等不必師尊出手,貧道自有妙法。
吾所學內(nèi)有太乙回生之術(shù),可保留原魂,取奇物重塑師妹肉身,使其資質(zhì)更上一層。”
其余九大金仙站在太乙真人背后力挺其言。
“有吾等九大金仙相助,師妹定可成師尊座下,天資第一人。”
玄都傻眼,沒想玉虛金仙還有如此之能,但其也不松口。
“福吉乃為吾妹,當從吾行,入我?guī)熼T下。”
卻見清虛道德真君不屑的看了玄都一眼,譏諷道。
“你二人可是一母同胞?還是青梅竹馬?或只是同為一族的陌生人。”
玄都無語凝噎,福吉天生神通強大無比,被族內(nèi)強者常年待于身旁,哪里輪的到他來染指。
若是真輪遠近,還不如李牧接觸的親密。
“不管如何,福吉確為我族妹,諸位師兄莫不是要以勢壓人。”
卻見廣成子袖袍一甩,十大金仙齊齊將福吉圍成一個保護圈護的死死。
“福吉乃吾等師妹,你莫要來套近乎。
雖吾三清一家,同屬一門,但師妹乃吾等逆鱗,你敢輕舉妄動,便莫怪吾等不客氣。”
十大金仙護犢心切,齊齊發(fā)威,壓的玄都冷汗直流,不住倒退。
元始天尊見弟子表現(xiàn),滿意的點點頭,才悠悠開口。
“大兄,雖你丹之一道,舉世無雙,但吾有一術(shù),乃【玉清金蓮種蒂經(jīng)】。
以三花為種,灌以大機緣,大法力催發(fā),可使金蓮綻放,其身精,氣,神皆至頂峰。
再有【玉清三花道】,修者同源,到時福吉再有宏愿,她之師兄也可相助。
三花不滅,其神不消,便是滅了,亦可蟄伏,待有機緣,又可重生,豈不妙哉。”
“【玉清金蓮種蒂經(jīng)】。”
太上老子聞言,面色也是一驚,此乃元始天尊所修頂級大法。
要施此法,自身消耗不少,看來其真是定了心思,要下血本。
“二弟,你可想好,此術(shù)施展,損耗不少,且要以三花為引。”
說道此處,太上老子瞳孔一縮,便見福吉身內(nèi),有三花搖曳不定,其息之正,更盛十大金仙。
元始天尊笑而不語,他當然知曉此乃李牧為保福吉之身,折自身三花滋潤其神魂所用。
沒想到此舉應(yīng)在此處,倒是正合元始天尊心意,對其印象好了不少。
“三花早已種下,大兄可還有言?”
看著元始天尊略有得意的面龐,十大金仙殷切的護犢之情。
太上老子輕嘆口氣,面色陰沉的帶著玄都準備離開玉虛宮。
只是臨走,一卷袖袍,將李牧也帶了出來。
臨出門,卻聽到元始天尊得意的聲音。
“大兄,慢走不送,小弟要救弟子,無暇分身,還請見諒。”
隨后玉虛宮大門緩緩封閉,十大金仙忙活起來,為師尊施展大法助力。
李牧被太上老子帶出玉虛宮,不明所以,細觀師伯臉色。
卻見其在玉虛宮關(guān)閉的瞬間,輕舒了一口,面上哪里還有之前的陰沉。
李牧瞳孔緊縮,心中不可思議,這是,計中計。
太上老子也見李牧表情,卻是微微一笑。
“牧荒,師伯特地出關(guān)前來助你,也不見你一聲謝。”
李牧聞言大驚,急急拜伏。
“弟子牧荒,謝大師伯前來相助。”
玄都在旁看的迷糊,師尊不是來爭人教正統(tǒng),要納福吉妹妹為弟子,怎得又成相助牧荒師兄了。
正在納悶時,卻聽太上老子開口。
“玄都,你先回祖龍崖,為師與你牧荒師兄說說話。”
“是,師尊。”
玄都一頭霧水的走了,留下李牧與太上老子對視無言。
李牧被太上老子上下審視的目光掃的頭皮發(fā)麻,只得主動開口。
“大師伯留牧荒在此,可有要事吩咐。”
“之前倒是沒發(fā)現(xiàn)你這出身,三弟倒是愛搞些小手段。”
聞言李牧心中震撼,雙目急顫,眼皮跳動不停。
又哪里敢隨便接話,師尊不在身前,他生怕說錯一句,便惹上大事。
“牧荒,你知吾為何要來玉虛宮。”
“弟子不知。”
太上老子飽含深意的看看李牧,才開口道。
“吾立教悟道,撥動天道之弦,卻發(fā)現(xiàn)有些大勢從根子上,已經(jīng)發(fā)生變化。
巫妖大劫,竟有兩道天大的因果要應(yīng)于吾三清之身,令吾不得不破關(guān)而出。”
“兩道因果?”
李牧心思急轉(zhuǎn),第一道,他自然知曉,乃先天人族天妒之源。
那這第二道,難道是巫族歸于其麾下,也算承了其中因果。
正胡亂猜測之時,卻聽太上老子侃侃而言。
“第一道,便是這先天人族福吉,其天生神通不當存于此世。
但其極善之性,卻將其庇佑活到此時,你將其送到玉虛宮,此道因果便成。”
“那要不將其送走,也好使吾三清清凈。”
李牧嘗試的問道,卻聽太上老子沒好氣的說道。
“棄善為惡,況且其為極善,若是如此,你可還能活?
連帶吾三清道場也要受天譴之禍,遭天地厭之。”
李牧沒想到此事竟牽扯如此,自身已為旋渦中心,急急伏地。
“是牧荒想的淺了,還請大師伯責罰。”
“責罰倒也不必,極善之性加之天生言出法隨,存之乃世間大幸。
只是這其中因果要讓你二師伯自愿承下才好,所以吾才會現(xiàn)于此處,激你二師伯收下福吉。”
李牧這才明白為何號稱無為隨心的大師伯,為何會做出爭奪弟子這種荒唐事,原來真是來助自己。
“還有這第二道因果。”
太上老子話說一半,又開始審視李牧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