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算計(5)
- 北宋賊行天下
- 猿鳴三聲
- 2285字
- 2008-12-18 07:38:28
從教室里走出來的高原,來到一株老桂花樹下休憩。
吳用緩步走來,臉上是一種似哭非哭、似笑非笑的表情。吳用心有不甘道:“大王罵盡天下讀書人,意欲何為?”
“讓生員們徹底放棄任何用孔孟之道來執政的企圖。真的,每當我看到官吏們那種父母官的嘴臉,我就覺得憋屈。”
“暫且就算孔子有關君臣的論述是錯誤的,然而,孔子教讀書人為人處世要‘溫、良、恭、儉、讓’,這總不會有錯吧?”
“為人處世的態度不用孔子來教!人活世間,總得有求于人,與人打交道時,該持有什么樣的態度,這些用得著教嗎?吳先生,那些店鋪里的掌柜伙計,那些擺攤設點的商販們,其對人的溫順態度,難道是讀《論語》而學來的嗎?
‘此水本自清,是誰攪令濁’?孔子之前,堯舜禪讓的佳話婦孺皆知,倒是孔子之后,儒家獨霸政壇,弒君篡位的丑事屢屢發生,那些張揚忠孝治天下的皇帝們,有誰禪讓了?”
“哈哈,吳某是說不過大王的。不知大王的算學課要講些什么,莫非也是所謂的‘悖論’么?”
“不是。高某要讓算學科的生員,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科學。”
“哦。”
高原的算學課又開講了。令高原與吳用感到驚奇的是,四科學員再次齊集教室,甚至,除了那位王術發的老學究揚長而去之外,所有的教授也都回到教室。李清照思想本來就有點前瞻,此時,依然面如桃花,笑盈盈地坐在教室后面的一角。
高原走上講臺,不說話,熟練而敏捷地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一行數字:
零、壹、貳、叁……玖、拾。
然后,再在這一行中文數字的下方,對應地寫上:
0、1、2、3……9、10
寫完后,高原巡視教室師生,懇切言道:“本王今天的算學課,其實很簡單。大家看到下方這一行天書,其實卻是一種最簡便的羅馬數字。本王特地對應地寫下來,上方與下方對應的一組字,無論是讀音,還是所代表的意義,都是一樣的。
本王今日提一個要求,那就是算學科的學生必須記熟下方的數字。等你們能徹底熟記熟讀并且還能象我一樣熟練地書寫它們,本王再來州學館,給大家講第二節課。
今天的算學課講完了。”
高原看到師生們,臉上充滿好奇,亦掩飾不住失望,便笑道:“看來,同學們這堂課似乎很不開心。好,本王就不謙虛地講,你們有什么最難的算學題目,現在說出來,本王就會用這些數字和其它更稀奇古怪的符號來解決給你們看!出題吧。”
學生們聞言,躍躍欲試,但最后都不約而同地將目光集中在算學科李教授的身上。李教授不愧是做過賬房,當下,并不怯場,卻是很大方地站起來,言道:“大王,李生友有一題,請大王聽好了:若干山雉與兔子同關一籠之中,由上觀之,有頭三十又五,由下觀之,有足九十又四,問,山雉幾何?兔幾何?”
高原聽完,表情很輕松,掉頭在黑板上流利地寫道:
設山雉x只,兔y只。
得方程:1、x+y=35;2、2x+4y=94
(2)-(1)×2得:2y=24解得y=12
將y=12代入方程(1)解得x=23
答:山雉貳拾叁只,兔壹拾貳只。
高原瞬間解題完畢,教室里學生一看,答案竟然是用這種古怪方法得來,只有最后一項字可以認得,其它文字如天書一般,便忍不住一陣驚嘆。
高原道:“看不明白是吧?等你們記住了剛才那些數字,漸漸地,你們就會掌握一種世間最快捷的計算方法。
好了,這道題,其實是一道最簡單的二元一次方程題。現在,本王把黑板的算式,給你們讀一遍,大家可以跟著本王來一起念。”
于是,教室里響起了一種很古怪的朗讀聲,幾十個生員,象幼兒園的孩童般,伊啞學語,讀的十分的艱難,但卻十分的賣力。
高原教了二十多遍后,師生們總算勉勉強強識認一些,誦讀之聲越來越響亮,也越來越齊整。
突然,一位長著大眼睛的學生站了起來,教室讀書聲戛然而止,高原道:“有何問題?”
“大王,你書寫內容有疏漏。比如,這兩個數字我們現在已經認識,一個是貳,一個是叁,大王把他們寫在一起,卻教我們讀成貳拾叁,‘拾’字在哪里?”
高原滿意地點點頭,道:“這位生員,姓甚名誰?”
“回大王,學生王成”
高原愜意一笑,道:“王成同學,很能發現問題,將來一定能做大事。
其實把二個羅馬數字寫在一起,就已經表達了另外一種含義。從右至左,這是個位數,這是拾位數,拾位數的單位是拾,前后數字的單位不一樣,相互之間比鄰排在一起,他們之間的關系是相加。如二和三,表達的是二十加三,讀著二十三。
如果,把三個羅馬數字寫在一起,左邊最前一位數字的單位卻是百。如此類推,如果四個……”
這節課終于結束,高原與吳用,便向李清照等師生辭別。
沒想到,幾十名師生,都依依不舍地將高原一直送出州館之外,還一邊懇求道:“大王,記得有空,再來給我們傳授知識,講什么我們都樂意聽。”
最后,李清照也邀請道:“大王既然開了一頭,日后,怕是不能撒手不管的了。不管多忙,大王每個月必須來三、二次,否則,我這個山長的麻煩就大了。哈哈。”
高原雙手一拱道:“師生們都請回吧。高某一定會再來瞎扯,一定!”
高原與吳用離開州學,用過午餐,給幾位首領布置一番后,二人便乘船前往陽谷縣。王瑩鬧著要一同前往,高原依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