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和而堅定的教養:激發孩子的學習活力
- 羅敏暢
- 833字
- 2024-12-06 16:15:43
一、第一種目的:尋求關注
有些家長會說:“孩子都上小學了,怎么干什么事都需要我陪著?”
有些事情,他本來會做的,但是他要你陪著;
有些作業,他明明會做,但是他要你幫他;
如果你不和他一起,他就會各種拖拉磨蹭,或哼哼唧唧,或大呼小叫。
在這種情形下,孩子其實想要表達的是:如果你沒有特別地關注我,如果你沒有圍著我團團轉,我就感受不到自己是有價值的,是被愛的。
我們應該怎么辦呢?是不是說,孩子需要我,那我就馬上去滿足他,其實要分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因為陪伴不足、陪伴的品質不高,需要通過用心的高品質的陪伴來彌補。什么是用心的高品質陪伴呢?即在陪伴孩子的這個時間段里,或許10分鐘,或許20分鐘,你們做的事情是孩子自己愿意做的,你作為陪伴的人,是全身心的,而不是一會兒看看微信,一會兒跟家里其他人聊聊天。
第二種情況,不是因為陪伴不足,而是孩子想要刷存在感,這就需要我們在不同的場合,給孩子創造一些能夠體現自己價值的機會。
有一次,我先生出差了,孩子在寫作業,我在備課,本來任務比較重,孩子卻時不時來讓我給他讀題……那個瞬間,我覺得自己快要煩死了,但很快我意識到,他是在用這種行為尋求我的關注。
意識到之后,我說:“登登,媽媽現在在備課,大概還需要30分鐘,你愿意幫我一個忙嗎?我這里有一個角色扮演的活動,需要你的協助,如果你愿意幫忙的話,媽媽的備課時間可能會縮短10分鐘,這樣,20分鐘之后,我們就可以一起玩了?!?/p>
他立刻坐過來了,我就把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動,拿出來和他討論,那個過程也確實幫到我的忙。討論完這個,我感謝了他,同時也邀請他幫我計時,在20分鐘到了的時候,提醒我一下。
創造機會,讓孩子貢獻自己的價值,給孩子提供了去感受自己價值和被愛的另一條路。在這條路上,孩子的行為會更加地偏向于正向,而不是帶給別人困擾。
回到正題,在這種孩子拖拉磨蹭、想方設法黏著別人的情形下,家長如何做呢?那就是:
? 明白孩子希望被看見、被肯定、被認可;
? 用高品質的陪伴滿足孩子;
? 尋找機會讓孩子體會到參與感或價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