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溫和而堅定的教養:激發孩子的學習活力作者名: 羅敏暢本章字數: 2084字更新時間: 2024-12-06 16:15:40
第二節 不只做四處救火的“消防員”
在養育孩子時,我們只是想要通過命令、恐嚇等方式讓孩子立刻停止惱人的行為,但未來隨時可能再犯?還是花些功夫,當時雖然沒有立竿見影,未來卻能慢慢讓孩子從根本上得到改變呢?
選擇前面一種方式,一旦孩子犯錯,我們便會把終止孩子當下的不當行為當成最重要的事情,像救火的消防員一樣,至于孩子是不是能夠從根本上消除這種不當行為,在當時我們并沒有去考慮。
事實上,當孩子犯錯,我們不但要糾正孩子的不當行為,還需要考慮我們采取的方式是不是能夠幫助孩子從根本上消除這種行為。就像發生火災時,消防員一方面要負責救火,另一方面為了避免總在救火,最重要的是去消滅可能發生火災的各種隱患。
下面我列舉一些很常見的生活場景,一起來感受一下,只糾正當下不當行為和長久消除不當行為,各有哪些不同的做法,又會帶來哪些可能的后果?
場景一:寫作業
孩子寫作業時習慣不是太好,寫一會兒作業就要找媽媽,不是要媽媽陪,就是要媽媽拿水過來喝,或者要媽媽幫忙削鉛筆、念題。
關注當下不當行為的做法:
當孩子找媽媽的時候,她會迅速地來到孩子身邊,幫孩子做她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在做的過程中會嘮叨幾句:“媽媽在忙,在做飯,不要總是叫媽媽。”但下一次當孩子叫媽媽的時候,又會再一次沖過去,再一次嘮叨。
在這個案例中,媽媽就像一個消防員,哪里起火了,她就第一時間出現在現場,因為她要及時解決當下的問題。這樣做雖然支持了孩子,但媽媽并不是心甘情愿的,所以她會嘮叨孩子。
這種情況下,孩子雖然得到了媽媽的幫助,但是感受不到自己的重要性,甚至會覺得自己是麻煩。因為媽媽對自己的關注是負面的,而不是正面的。當然,對于孩子來說,有負面關注總比沒有關注要好。但這種互動方式可能帶來的后果是,當孩子面對負面評價時,也會覺得是正常的,不會覺得自己不被尊重,同時自己也會學會用這樣的方式去對待別人,用抱怨、指責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關注當下不當行為也關注長遠消除不當行為的做法:
當孩子找媽媽的時候,第一次她會及時地出現,幫助孩子做好這一件事情,同時告訴孩子:“當你需要媽媽支持的時候,媽媽都會很愿意來陪伴你,一起想辦法。不過,從現在開始的1小時里,媽媽需要做飯,這個時間段里遇到的問題,可否做個標記,或者你到廚房來找媽媽?”
關注長遠消除不當行為的媽媽采取的方式是:
? 先對孩子的需求做適當滿足:在第一次叫媽媽時及時回應。
? 明確地表達媽媽內心對孩子的愛和關心:在你需要媽媽幫助的時候,媽媽都會在的,媽媽很愿意和你一起。這份真誠自然的對愛的表達,是最能幫助孩子把心安下來的;心安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恢復了。
? 明確地告訴孩子尋求支持的有效方式是什么:在媽媽做飯,不能及時到你身邊的這一個小時里,你可以把需要問的問題做標記,等媽媽做完飯來給你講解,你也可以來廚房找媽媽。
當然,這個媽媽的做法并不一定是解決當下這個場景的標準答案,因為不同的家庭會有不一樣的做法。但是作為家長,我們需要關注的是,當我們采取某種做法的時候,背后的重點,除了是傳遞給孩子我們的愛,還是在培養孩子的某種習慣和品質。
場景二:陪孩子練琴
孩子七歲,練琴時每練一遍就看一下時間,一到5分鐘,就希望休息一下。
關注當下不當行為的做法:
搬個椅子,坐在孩子的旁邊,盯著孩子。
媽媽覺得,這樣一來,孩子就無法偷懶了。但后果是媽媽不能起身,不能出去辦事,只要媽媽一離開,孩子就不練琴了。
關注長遠消除不當行為的做法:
媽媽會耐心觀察孩子,并詢問孩子中途想要休息是因為累了,還是遇到了困難從而排斥練琴。如果孩子累了,媽媽可以鼓勵孩子:“雖然練琴有時候比較單調,會讓我們感覺疲累,但我看到你一直在堅持,如果你需要,我們休息一會兒再繼續好嗎?”如果孩子排斥練琴,媽媽可以使用啟發式提問,例如“你覺得最難的地方在哪里?”“如果把任務細分一下會不會更簡單呢?”“你需要媽媽給你一些什么幫助呢?”……
媽媽的目標是跟孩子一起解決練琴過程中的障礙,并陪著孩子一起收獲有效練琴之后的成就感。對關注長期效果的媽媽來說,孩子眼下會彈多少曲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孩子能夠對練琴這件事始終保持興趣,并愿意持續堅持下去。
小結
關注當下不當行為的做法特點:
? 容易被孩子眼前的不良行為引發負面情緒;
? 不考慮事情背后的原因,用自己固有的角度和立場來解讀和評判孩子;
? 只關注眼前趕快息事寧人,對事情的反應大部分出于本能,而不是理性的思考以及對事情解決有幫助的回應。
總結成一句話就是:關注于快速搞定眼前這個孩子,讓孩子聽話,行為符合我們的要求。
關注長遠消除不當行為的做法特點:
? 情緒穩定,能覺察出孩子的情緒反應和需求;
? 不從單一視角主觀評判孩子,而能從多角度解讀孩子行為;
? 從保持孩子身心健康和未來能力需求出發去尋求解決方案,并保持恰當的期待。
總結成一句話就是:放下眼前這件具體的事情,關注孩子未來會成長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在孩子每一次出現不當行為的時候,我們如果都能記住初心,采取雖然見效慢但更有效的方式幫助孩子心甘情愿從根本上改變這個不當行為,那我們就不用像個消防員一樣,總在滅火,因為我們已經盡可能地消除了容易發生火災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