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行動”不是“沖動”
- 把信送給加西亞(精華版)
- (美)阿爾伯特·哈伯德
- 1283字
- 2024-12-18 17:54:52
我一定要特別強調一點——行動絕不是沖動。
我們可以看看羅文的行為,他接到總統命令的時候,先冷靜地在頭腦中分析了一番。他知道自己面臨著一項非常困難的任務,所以,他在堅決地接受了任務后,便著手進行行動方案的思考了。羅文是軍人,他有軍人的優秀品質,就是冷靜沉著。現實中有很多人,他們“沖動”起來很是厲害。每當有什么艱巨的任務或者是事情要做時,他們便會大膽地接受下來。他們當時被個人主義和面子主義沖昏了腦子,痛快地許下各種承諾,但是不久之后,卻頭痛地迎接沖動的后果——他們根本無法完成。
沖動的人,跟羅文是無法相比的。我不是說看不起或者貶低他們,不從別的方面說,只從沖動的“熱心度”來看,還是值得夸獎的。只是我覺得事情需要的不是口頭語言,而是行動和能力。一時的沖動并不能帶來什么有價值的東西,相比之下,這種“熱心”的行為并不比“推托”更有價值。
讓我說說我大學時候的一件事情吧!那時,我們班有一個同學,他是典型的“熱”心腸,每當大家有什么困難的時候,他都會主動去“幫忙”。有一次,我們在一起吃飯閑聊時,有一個同學說想要配一臺電腦,但是她對電腦硬件價格和型號方面不太了解,就想找個懂的人一起去買,給她一些意見。我的那個“熱”同學一聽,馬上就表示了足夠的誠意,說自己對電腦懂一些,可以陪她去。吃完飯后,我跟“熱”同學說:“沒想到你對這方面還有了解啊,平時沒看出來嘛!”“熱”同學支支吾吾地說:“這個挺簡單的吧,沒什么復雜的東西啊!”
過了幾天,“熱”同學和那個同學一起去了電腦城。到了之后,“熱”同學突然發現自己的那點兒皮毛知識根本就無法應付,面對店員的詢問和那個同學期待信任的目光,他只好硬著頭皮問了些簡單的問題,然后就隨便配了臺電腦。好在那家店的電腦質量不錯,店員也很負責,所以,那臺電腦用起來一直很好。但是,“熱”同學卻從此收斂了很多,再也不大腦發熱隨便“承諾”了,他知道一旦承諾卻辦不到時將面臨著什么后果。
行動不是沖動,沖動面對事情,便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A經營一家家具公司。公司的規模不大,但是產品性能和質量都不錯,口碑很好。公司創建第二年時,迎來了一個國外客戶B的訪問。B進行了實地考察后,對產品很滿意,便跟A洽談訂貨問題。B的公司需要大量的產品,所以B希望A在兩個月內能夠提供5萬張桌子。A公司剛剛起步,規模小,員工少,在兩個月內只能完成1.2萬張桌子。但是A覺得這是個很大的機會,他不想錯過,便不顧秘書的勸阻,毅然簽下了合同。送走B后,A便開始組織員工,分析了具體情況,對員工進行了激勵和號召。員工們剛開始也都斗志昂揚,全部宣誓一定完成任務。但是人的精力和能力也是有限的,盡管員工們一個個拼盡全力,到了交貨時間,也只是完成了3.7萬張桌子,而且經過檢查,合格率也只有87%。完不成產量,只能承擔責任。A在賠償了B公司一部分“違約金”后,沒有剩下一點兒利潤。一次沖動換來兩個月的“零收益”,苦處再多,A也只好往肚子里咽了。
我們提倡行動,但是切記行動不是沖動,做任何事情都要保持頭腦清醒,不要頭腦一“熱”,便什么都答應。要正確認識羅文的送信行為,理智地看待身邊的一切事情,這樣才能順利地做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