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大學》:成人之道

解題

所謂“大學”,朱熹解釋為“大人之學”,即成人之道,或者說成人需要的教育。儒家認為人只有通過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修養,才能通曉人生之道,在社會上立足,通過道德表率來達到自新新民的目的,進而實現治國平天下的最高目標。朱熹認為《大學》提出的“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等三綱領和“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條目是實現這一最高目標的必由之路。

原文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譯文

大學的道理,在于彰顯人自身所具有的美好的德行,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舊革新,而且精益求精,達到最完美的境地。能夠知道所要達到的完美境地,然后才有確定的志向;有了明確而遠大的志向,然后才能內心寧靜下來;能做到內心寧靜不妄動,然后才能有泰然安穩的心態;有了安穩的心態,然后才能處事精當、思慮周詳;行事思慮周詳之后,才能達到“明德”、“至善”的完美境界。天地萬物皆有本有末,凡事都有開始和終了,能夠明白它們的主次先后、輕重緩急的次序,就能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

古代那些希望把自己的光明德行彰顯于天下的人,都要先努力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想要治理好自己國家的人,首先要努力管理好自己的家族;想要管理好自己家族的人,首先要努力修養自己的品德;想要修養自己品德的人,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靈;想要端正自己心靈的人,首先要讓自己的愿望變得真誠;想要自己的愿望變得真誠的人,首先要增加自己的知識;想要增加自己的知識,就要通過推敲外在事物的道理來獲得。通過推究事物的道理,知識就會增加,徹底了解事物;隨著知識的增加,自己的意念就容易變得真誠;自己的意念變得真誠了,心靈就會端正而無雜念;心靈端正了,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自身的品德修養提高了,才能整頓好家庭;家庭整頓好了,國家就容易治理;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才有可能讓整個天下處于和平、公正之中。

因此,從天子到普通平民,一律都應該把修身作為根本。一個自身道德修養敗壞的人,想要讓他管理家庭、治理國家乃至使天下太平,這是不可能的。把應該重視的大事忽略,本來次要的小事反倒重視,如此本末倒置,而想要治國平天下,這樣的事情是不會有的。

解讀

● 大學的人生之道

本章是《大學》的總論,闡述的是儒學三綱八目的追求。首先,闡述大學之道有三綱領,即“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學》的綱領旨趣,也是儒學“垂世立教”的目標所在。“明明德”,就是人所固有的善良美好的品性彰顯出來,使其發揚光大。儒家認為仁、義、禮、智、信等德行都是人本身生來具有的,足以應付萬事。但這種德行常被物欲所遮蔽,昏暗不明,如鏡子蒙上灰塵。但其本性的光明卻并未泯滅,所以人們應該重視內心的道德修養,以使美好的德行保持純潔。這就是大學之道的根本原則。“親民”,則是大學之道的根本任務。朱熹認為“親”應為“新”,就是去舊維新,“新民”就是使人民經過教化,去舊染之污,日日新、又日新地振作起來,不斷提高道德修養,從而達到天下太平。“止于至善”則是大學之道的根本目的,對己而言,“明德”要止于至善,對人,“親民”也要止于至善。可以說,由原則、任務和目的構成了大學之道的三綱領。這里也論述了達到至善的一般方法和順序,強調通過“知”、“定”、“靜”、“安”、“慮”、“得”而達到“明德”、“至善”的境地。

其次,論述了大學之道的八條目,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先從平天下逆推至格物,然后又從格物順推至平天下,反復說明為學做人應循序漸進。張岱說:“圣賢教人如老嫗教孩子數浮屠,一層層數上來,又一層層數下去。有這層,就有那層,政(這)見得有那層,先有這層,一毫參差不得。要人把全體精神,從腳跟下做起也。”這八條目既是為達到三綱而設計的總目,也是儒學為我們所展示的人生進修階梯,其修身為學順序一直為中國知識分子所遵循,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三綱八目可以說是一把打開儒學之門的鑰匙,因為儒家學說實際上都是依托于這三綱八目而逐步展開的。循著這進修階梯一步一個腳印,你就會登堂入室,領略儒學經典的奧義。

另外,還論述了三綱領和八條目的關系,強調以修身為本。朱熹認為“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是明明德之事,“齊家”、“治國”、“平天下”則是新民之事。八條目實際上涵蓋了內和外兩個方面。“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屬于內修,也就是自我修養;而后面的“齊家”、“治國”、“平天下”則屬于外治,是內修的效果。儒家主張君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也是中國歷代知識分子的追求。這兩個看起來似乎相對立的方面其實說的是修身明德的兩種不同效果。儒家的修身之道,具有極其濃厚的實踐特征,首先要通過自我學習提高個人品德修養,達到自新的目的,這樣即使時運不濟,也可以獨善其身。其次,儒家講究自新新民,意思是說不僅要自己身體力行地提高個人的道德修養,而且要以榜樣的力量使周圍的人受到感動,使其見賢思齊,從而實現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最高目標。三綱八目這一逐級遞進的修身序列,時至今日,仍對我們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或隱或顯地影響著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有人說中國的知識分子十人九儒,這話并不夸張,因為中國的知識分子,不管你是消極還是積極,都有著極其強烈的道德使命感和政治使命感,都在內心暗藏著一份修齊治平的情結。這可以說是中國知識分子人格的一個獨特方面,其所作所為總是不離格、致、誠、正、修、齊、治、平這一進修序列,并且將其貫穿在整個生命歷程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国市| 高州市| 安仁县| 沙雅县| 武冈市| 奇台县| 双鸭山市| 武宣县| 抚州市| 子长县| 恩平市| 高要市| 天气| 大荔县| 双桥区| 海兴县| 颍上县| 璧山县| 克东县| 和平县| 丰县| 石台县| 正宁县| 龙海市| 龙门县| 东兴市| 木兰县| 舞钢市| 常德市| 耿马| 同江市| 新乡市| 通山县| 潜江市| 孝感市| 宁安市| 河北区| 隆化县| 文登市| 冀州市| 原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