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表態
- 穿越明堡宗:我在草原望北京
- 吃瓜的猹
- 2120字
- 2025-01-03 23:25:48
當領導需要表態的時候,袁彬是從來都不會遲疑分毫的。他馬上單膝跪地,眼神堅決地說道:“臣愿追隨陛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朱祁鎮滿意地點了點頭,可他的目光,卻一直停留在一旁的曹鼐身上。
朱祁鎮這話,其實就是沖著曹鼐說的。
袁彬的忠誠,他從來都不懷疑。
而曹鼐的忠誠則有所不同。
他在很多事情上總是有自己的看法,與朱祁鎮并不能始終一致,但不可否認,曹鼐也是忠臣。
我們不能只在一個人絕對聽話的時候才說他的忠臣,所謂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
這世上只有狗才絕對聽話,但只帶著一群狗是不可能成大事的。
朱祁鎮想要成大事,更需要曹鼐這樣的人才。
在草原這大半年時間,曹鼐展現出了相當出色的領導素質,如果說朱祁鎮是這支礦工軍團的主心骨,那么曹鼐就是大管家,是總經理,這么多人的吃喝拉撒,矛盾糾紛,一切具體事務,都是他在操辦。
能遇到曹鼐,朱祁鎮算是撿到寶了,若沒了他,讓類似于劉福這種水平的人來當礦工軍團的領導,很多事情不可能這么順利和從容。
而當時間來到當下,當南返已經提上日程的時候,朱祁鎮知道,在今后的日子里,他會更加需要這位大管家。
所以,是時候把一些核心問題敞開說明了。哪怕再棘手,也不能憋在心里,更不能玩嘉靖那套,讓下屬去猜。
一定要準確無誤地讓屬下都明白,他們的領導想要的是什么。
他,朱祁鎮,要行太宗朱棣故事,把朱祁鈺這弟弟從金鑾殿的寶座上給揪下來。
不成功,那就死。愿意跟我干的,就跟我走。
就是這么簡單。
當然,這事兒說起來簡單,但干起來,恐怕絕不輕松。
要知道,人們總是害怕改變,除非不得不變。這是人性。
比如他朱祁鎮被俘虜了,朱祁鈺臨危受命而上位,這叫不得不變。
但如今既然朱祁鈺已經上位,且沒有重大過錯的情況下,大部分人其實是更愿意安于現狀的。
盡管如今朱祁鎮民間聲望很高,但他如果公開打破現狀,謀求上位,那必然不能得到大部分官員的支持。
哪怕是他的親媽孫太后,恐怕都得勸阻他。
這叫做大位已定,不容爭議。
皇帝這東西,豈能說換就換?能不折騰,咱盡量就別折騰比較好。一切為了穩定,穩定壓倒一切。
眾所周知,歷史上,朱祁鎮在紫禁城南宮被朱祁鈺囚禁了七年之后,又成功發動“奪門之變”,重新當上了皇帝。
其實這件事也是不得不變。
因為“奪門之變”能夠成功,絕不是因為朱祁鎮多么英明多么眾望所歸,朱祁鈺多么昏聵多么不得人心,其根本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朱祁鈺病重且無嗣。
他的太子朱見濟在景泰四年就死了,年僅十歲。
后來朱祁鈺無論如何吃藥、折騰,直到病入膏肓,也沒有再生出兒子,而后宮之中皇太后孫氏尚在,嬪妃們也沒有膽量玩假孕爭寵等等手段。
朱祁鈺一脈就這樣絕后了。
而朱瞻基就朱祁鈺和朱祁鎮兩個兒子。這意味著,皇位必然會回到朱祁鎮一脈手上。
當時很多朝臣包括于謙,其實都支持朱祁鎮的兒子上位,也就是后來的明憲宗朱見深。
所以,朱祁鎮的奪門之變,奪的其實不是朱祁鈺的皇位,而是他兒子朱見深的皇位。
當然,更直接的原因,是政變的發動者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希望通過幫助朱祁鎮復辟這樣的從龍之功,來實現自己的權力野心。
總而言之,
回到景泰元年的當下,如果朱祁鎮想要公開和弟弟爭這個皇位,所面臨的阻力其實是相當大的。
所以,他才必須旗幟鮮明地將自己的野心和決心擺到臺面上來,目的就是讓曹鼐徹底明白,老子想干的就是謀逆的勾當,要把景泰皇帝拉下馬來,清清楚楚,毫不含糊,這里面沒有墻頭草和騎墻派的生存空間。
跟我還是跟他,跟爸還是跟媽,曹大人,請做出你的選擇吧。
曹鼐遲遲沒有說話。
但朱祁鎮很有耐心,就這么默默地看著他,等著他。
話已經說得不能再直白了,不需要過多解釋,像曹鼐這樣的聰明人,當然知道他的選擇意味著什么,所以才會猶豫這么久。
“陛下……”
許久之后,曹鼐終于開口。
“臣從陛下九歲登基那年,便入選侍講經筵,教授天子讀書,每月不輟,如今已十五六年矣。而于今上,則只有數面之緣。按親疏論,臣無論如何都應該是陛下之臣,而非今上之臣。更不必說,之前馬場起事,陛下對臣有救命之恩。
“只是,陛下一旦起事,事情便不由自主,陛下年輕任氣,容易忽視困難,故萬萬不可抱著登高一呼便群起響應的心態,而是要做好可能持續數年的艱苦卓絕之斗爭,就如同……就如同當年靖難之役一般。
“陛下還需要明白,此事成功則已,若是失敗,必然身敗名裂。而當初,太宗皇帝身邊有道衍和尚姚廣孝、淇國公丘福、成國公朱能、乃至仁宗皇帝和漢王等諸多文武能臣輔佐,而陛下身邊,也不過臣與袁指揮二人,其余人等,皆非大才。臣只是惶恐不能勝任之,絕非另有他想。
“希望陛下三思,再三思,若真的已經抱定了決心,臣自當粉身碎骨,甘愿驅使。”
朱祁鎮笑了,這個回答他是滿意的。
如果曹鼐只是迫于壓力,虛與委蛇敷衍表態,朱祁鎮是能看出來的。
但很明顯,曹鼐想得更深遠。
可能是他被朱祁鎮口出驚人之語給嚇壞了,又想起了土木堡的情景。
在曹鼐的印象里,這個從小在深宮養尊處優長大,從來不知道挫折是什么,只憑滿腔熱血行事的青年皇帝,口出驚人之語,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他甚至都有點應激恐懼癥了。
只是他又想起,在草原上這半年多來,親眼看到朱祁鎮身上發生的巨大變化,變得有膽略,有勇氣,有城府,有權謀,舉手投足間都是英雄之姿,仿佛太宗在世一般,曹鼐才回過神來,原來天子之言不是一時任氣,而是真的準備大干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