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39.賊寇就是本王
- 大明:朕的后院通美洲
- 喝茶我用扎啤杯
- 2067字
- 2024-12-22 08:17:35
陳演聽聞此話,自是十分受用,手拿著茶盞蓋一邊輕盞著茶葉,一邊輕笑道:“可不敢這么說,你我也不過是想要為朝廷分憂,為他沈王分憂罷了!”
說罷這話,兩人便相視一眼,不禁都仰頭大笑了起來。
一個時辰很快過去,外面的天色早已大亮,陽光灑在整座皇城之上,讓一座座宮殿顯得金碧輝煌。
文武百官跟隨陳演和魏藻德再度穿過午門進入了宮城,來到了皇極門前,而此時的朱振華也已經端坐在了皇極門的廊下。
陳演手捧一大摞奏疏,率先出列,“奉殿下之命,諸位大人已經將各自的規諫奏疏交到了臣的手中,請殿下閱覽!”
陳演話音未落,王德華早已快步跑到了他的身前,從他手中接過這些奏疏,捧回了朱振華的身前,躬身呈遞了過去。
朱振華隨便翻看了幾本,還是早上的老調兒,無非就是勸諫自己要勤于政務,不要貪圖享樂,要重視祖訓禮法,不可對百官的規諫置若罔聞,置之不理云云。
不過這些奏疏上的措辭卻是柔和了許多,完全沒有早朝時那般針鋒相對,言辭激烈,而且在奏疏的后半段,還會來個峰回路轉,此地無銀三百兩地解釋幾句,大家都是對事不對人,都是希望朝廷更好,沒有針對沈王的意思!
朱振華看到這些,不禁心中冷笑,看來自己之前的推測果然沒錯,這群人是既想拿捏自己,又怕把自己給惹惱了,目的就是PUA自己。
陳演歸列之后,魏藻德便緊跟著站了出來,雙手捧著一封奏疏道:“殿下,臣有本奏!”
朱振華抬手示意王德華去吧魏藻德的奏疏取來,道了句:“講!”
魏藻德當即開口說道:“如今陛下駕崩,舉國哀痛,臣以為,國喪之事才是當今是頭等大事,不可有半點兒耽擱。
臣與陳閣老奉殿下之命,與諸位大人共同商議國喪事宜,已經擬好了一個章程,做了一個大體的預算,還請殿下定奪!”
對此,朱振華倒是認可的,現在這紫禁城里,皇帝、皇后、還有一個李康妃,三人的遺體都還在各自的宮中停放著,這國喪之事確實容不得半點兒耽擱。
只是,按照朱振華原本的打算,這國喪之事要辦,對于那些以身殉國的忠臣良將,朝廷也不能連個說法都沒有,最好還是要一并予以撫恤才是!
因此,朱振華在看完魏藻德呈遞上來的奏疏之后,并沒有直接表態,而是開口問道:“現在京師里的善后工作應該都已經做得差不多了,對各級官吏和勛戚的傷亡情況可有統計?”
雖然不知道朱振華為什么不回應魏藻德所提國喪之事,反倒轉而問起了官員勛戚的傷亡情況,但陳演還是趕忙開口回答:“有,臣這里有一份明細,正要呈給殿下!”
等手中的奏疏被王德化取走之后,陳演這才再度開口,滿臉悲痛道:“說起殉國的官員,臣正有一事要向殿下稟報。
兵部尚書張縉彥張大人以身殉國,遭賊寇殘忍手段,經受非人之迫害,其身不下百創,渾身血肉模糊,還被那賊寇吊到了正陽門上,實在是慘不忍睹,令人痛心疾首!
然如今賊軍已退,那駐守正陽門的士卒竟然不許張大人的家眷為其收殮尸骨,這又是何道理?還請殿下明察,為張大人做主!”
陳演話音剛落,百官便齊聲應和:“請殿下明察,為張大人做主!”
如今駐守正陽門的正是朱振華麾下的士卒,陳演現在站出來給張縉彥叫屈,說白了還是沖著自己來的。
他們大抵是認定是自己手下的士卒貪贓枉法,故意刁難張縉彥的家眷,想要勒索錢財,所以想把這事兒鬧大,也算是抓住了自己的一個把柄,方便日后拿捏自己。
可他們哪里知道,現在跟朱振華提起張縉彥來,可是正好撞在朱振華的槍口上了。
朱振華掃視了一眼臺階下的群臣,冷聲笑道:“陳閣老,你們說的這個張縉彥,本王知道,而且,你剛才所說的,那手段殘忍,殺死張縉彥,把他吊到正陽門上的賊寇,正是本王!”
此言一出,百官頓時駭然變色,甚至都在懷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聽錯了,一個個驚疑不定地暗自看向了彼此,好像想要從身邊的人那里找到答案。
至于陳演,更是驚駭萬分,且不說聽聞沈王說那張縉彥是被他所殺實在是令人震驚,想到自己剛剛說那殺死張縉彥之人是手段殘忍的賊寇,竟然罵到了沈王的頭上,更是讓他毛骨悚然,當時便嚇出了一身透汗!
朱振華望著下面那些戰戰兢兢的官員們,緩緩站起身來,冷聲喝問道:“這逆賊張縉彥,身為兵部尚書,不思盡忠職守,以身報國也便罷了,竟然還投敵叛國,打開正陽門將賊軍放入內城,難道他不該殺嗎?”
此言一出,下面的百官頓時都惶恐萬分,低著頭,恨不得把腦袋埋進土里,畢竟這些人與那張縉彥都是一丘之貉,找不出一個有氣節,有骨氣的,所以朱振華此時這一番話,頗有殺一儆百的效果!
最為緊張的還是魏藻德,因為在大順軍打京師之前,他就曾與張縉彥一同商議過投降大順軍之事,甚至還提前寫好了一份降表的草稿,也不知道這張縉彥被沈王治罪,會不會牽連到自己。
就連陳演和魏藻德都被嚇得大氣都不敢喘了,其他人更是早已嚇得抖若篩糠,汗流浹背。
朱振華望著低頭鴉雀無聲的文武百官,不禁冷哼一聲,面露鄙夷之色,將手中那份陳演剛剛呈遞上來的殉國官員勛貴的明細遞給了王德化,喝令道:“念!”
王德化趕忙雙手將奏疏接過,面對群臣,朗聲念道:“新樂候劉文炳與其弟左都督劉文耀投井殉國,侯府家眷俱已自縊,并自焚府宅,以身殉國者多達四十二人!
駙馬都尉鞏永固自刎殉國,舉家自焚!
惠安伯張慶臻舉家自焚!
彰武侯楊崇善自殺殉國!
東宮侍衛周鏡自殺殉國!
宣城伯衛時春自殺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