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朝堂呈策之風云際會
- 東方艾艾大戰西門吹雪之比武招親
- 超云艾艾
- 2291字
- 2024-12-10 21:26:36
晨曦微露,大明宮巍峨的宮殿在晨霧中若隱若現,莊嚴肅穆。沉重的宮門緩緩開啟,身著朝服的官員們魚貫而入,衣袂飄飄,玉佩相撞,發出清脆的聲響。朝堂內,氣氛凝重,香煙裊裊升騰,似一層薄紗,籠罩著這權力的中樞。
眾人依序排班,文東武西,行列整齊,如雁陣般井然有序?;实劾钍烂颀埮奂由恚^戴冕旒,十二旒白玉珠串在額前輕輕晃動,威嚴的面容在冕旒的遮掩下更顯神秘莫測。他端坐在那雕龍畫鳳的御座之上,身姿挺拔,仿若神祇降世,俯瞰著階下群臣,目光所及之處,群臣皆俯首低眉,不敢稍有僭越。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太監那尖細悠長的嗓音在朝堂內回蕩,打破了寂靜。
魏征昂首闊步出列,手持象笏,笏板上的紋理在燭光的映照下清晰可見。他恭敬地向皇帝行禮,拜倒在地,高呼:“臣魏征,有要事啟奏陛下?!?
李世民微微抬手,聲音低沉而醇厚:“魏愛卿平身,所奏何事?”
魏征站起身來,身姿挺拔,目光堅定:“陛下,近日所定比武招親之策,臣等經深思熟慮,已擬定詳細施行之法,特呈陛下御覽。此策關乎大唐與吐蕃之邦交,公主之福祉,臣等不敢有絲毫懈怠?!毖粤T,雙手將那寫滿策議的奏章高舉過頭。
一旁的侍從快步上前,接過奏章,轉呈至御案之上。李世民輕輕翻開奏章,目光專注,逐字審閱。朝堂之上,寂靜無聲,落針可聞,群臣皆注視著皇帝的神情,揣測著這比武招親策議的命運。
良久,李世民抬起頭來,目光中帶著審慎與威嚴:“魏愛卿,此策議雖有可取之處,然漏洞亦存。如參賽者身份甄別,僅靠常規手段,難保無詐。若有不法之徒偽造身份,妄圖蒙混過關,擾亂朝綱,該當如何應對?”
李白應聲出列,他一襲白衣勝雪,氣質超凡脫俗。行禮后,從容答道:“陛下圣明,臣等亦慮及此險。臣以為可在比試之前,增設當眾驗核之環節。于各州府選拔德高望重之長者、公正廉明之士紳,與朝廷所派官員共同組成驗核之團,于眾目睽睽之下查驗身份。若有疑議,當場便可究查。同時,朝廷密探暗中查訪,雙線并行,互為印證,可保身份無虞?!?
李世民微微點頭,似有所思,繼而又問:“若參賽者途中遇襲,或為奸人所害,以致延誤賽程,此情形未在策中詳述,卿等作何計較?”
薛昭上前一步,他身披戰甲,威風凜凜,抱拳行禮道:“陛下,臣已思及此節。若遇此等不幸,可令當地官府速查詳情,如實出具文書。傷者若能在傷勢好轉后的既定時限內趕赴賽場,經查驗無誤后,可準其入賽。若遭劫持,脫險后有確鑿證據表明非其自身錯失,亦當給予機會。但為防有人借機舞弊,當施以嚴苛審查,可由大理寺卿親自督辦,不容有詐?!?
李世民目光轉向文斗之事,“文斗之中,吐蕃事務評判,何以保其公正無偏?評判官之選,是否堪當重任?”
魏征再次進言,神色恭敬而誠懇:“陛下,臣等商議,欲從朝中熟知吐蕃之人、曾出使吐蕃之能臣以及學識淵博之鴻儒中遴選評判官。評判之前,將評判標準與細則公之于眾,受各方監督。若有爭議,可由陛下親裁,或召集三省六部重臣復議,務使評判公正無私,令眾人信服?!?
此時,鴻臚寺卿王大人出列,恭敬行禮后道:“陛下,臣有一事不明。此比武招親,若有他國之人前來參與,其身份核驗自當更為謹慎。臣以為,除文書查驗、當面問詢之外,當有他國使領館或本國在唐之商賈作保,方可準入。且其于武斗之兵器使用、文斗之文化偏向,皆需提前議定規則,以免生亂?!?
禮部侍郎趙大人亦上前一步,“陛下,臣附議。且若有外國人參賽,于禮儀方面,亦需專門教習,使其知曉我大唐禮儀之規,莫要在比試中失了體統。”
魏征點頭稱是,“陛下,兩位大人所言甚是。臣等亦會將此納入策議之中,詳細規劃?!?
李世民沉思片刻,面容凝重:“江湖勢力若與外邦勾結,暗中破壞比武盛事,此策中應對之法尚顯薄弱。”
薛昭神色冷峻,目光堅定:“陛下,臣已聯絡軍中舊部,其分布四方,可于賽前詳查江湖勢力動向,若有勾結外邦之跡,即刻飛鴿傳書,上報朝廷。臣等亦會在比武場地周遭設下多重防線,由禁衛軍精銳與江湖豪杰忠義之士共同值守,里應外合,形成銅墻鐵壁,保比武平安順遂?!?
這時,刑部尚書孫大人拱手道:“陛下,若有江湖之人或他國勢力妄圖破壞,臣以為當制定嚴苛律法,明言其罪責與懲處。若有違反,嚴懲不貸,以儆效尤?!?
就在眾人紛紛進言之時,程咬金大踏步出列,他那魁梧的身軀在朝堂上格外引人注目,聲如洪鐘地說道:“陛下,老臣有個問題。這比武招親,是否要對年齡有所限制???不然,老夫也想參加比武招親,哈哈哈哈?!背桃Ы鸫搜砸怀觯蒙项D時響起一陣低低的笑聲,但眾人也都知曉程咬金只是在調侃一二,活躍氣氛。
李世民也被程咬金逗得微微揚起嘴角,隨后佯作嚴肅道:“程愛卿,此乃為公主擇婿之事,自是有年齡限制,當以青壯年才俊為主,你這老將,還是安心為大唐鎮守疆土吧?!?
程咬金摸摸腦袋,嘿嘿笑道:“陛下,老臣就是開個玩笑,活躍下這朝堂的氣氛,陛下莫怪?!?
李世民擺了擺手,“朕予爾等三日之期,務必詳盡周全。此比武招親,關乎大唐顏面與吐蕃情誼,不容有失。”
三人領命,緩緩退出朝堂?;刂辆铀?,未敢有絲毫懈怠,立即召集一眾智囊,有善謀略之士、精律法之人、通吐蕃風情者等,齊聚一堂,共商大計。他們深知此次比武招親意義非凡,不容半點差池,故而對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前所未有的細致梳理與深入探討。從參賽者的身份背景到比試流程的規范設置,從應對突發狀況的應急策略到評判標準的精確細化,從江湖勢力與他國可能的干擾防范到大唐與吐蕃文化交流的微妙平衡,皆反復權衡,深入研究。每一個細節都經過了多輪激烈的爭辯與審慎的考量,力求做到毫無破綻,萬無一失。眾人挑燈夜戰,廢寢忘食,只為在三日之期內,向皇帝呈上一份能夠確保比武招親順利進行、彰顯大唐國威與智慧的完美實施方案,究竟他們能否成功,且待后續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