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魏征改策緩親憂,圣心權衡謀遠猷
- 東方艾艾大戰西門吹雪之比武招親
- 超云艾艾
- 3919字
- 2024-12-10 20:32:32
魏征聽聞兩位公主向太宗求情之事,心中立刻被陰云籠罩。他深知此事如同在平靜湖面投下巨石,一個處理不當,便會引發宮廷震蕩,危及大唐的安穩與繁榮。于是,他匆匆回到家中,緊閉房門,謝絕一切訪客,獨自在書房中苦苦思索對策,仿若一位在黑暗中摸索出口的行者。
正在此時,武狀元薛昭前來拜訪。薛昭踏入書房,便看到魏征滿臉憂慮,眉頭緊鎖,仿佛被無形的重負壓得喘不過氣來。薛昭抱拳行禮,聲音洪亮地說道:“魏公,我聽聞公主求情之事,深感憂慮。若此事不能妥善解決,大唐必將陷入混亂,我雖只是一介武夫,但也愿意與您一同尋找化解危機的辦法。”魏征抬起頭,眼中的陰霾稍稍散去,他緩緩說道:“薛將軍有這份忠義之心,實在是大唐的福氣。如今的困境,需要我們仔細思考,謹慎謀劃,務必找到一條可行之路。”
未幾,李白亦至。三人圍坐于書房之中,皆面色凝重,深知此番需謀定而后動。魏征率先開口:“比武招親之事如今陷入僵局,公主求情,吐蕃又虎視眈眈,原策恐難以為繼,我等需另辟蹊徑。”
薛昭點頭道:“魏公所言極是,只是這新徑難尋,還需我等從長計議。”
李白輕撫長須,思索片刻后道:“不妨先從賽制入手,改弦更張,令其更具變數與考量。”
魏征眼中一亮:“李兄此議甚好。我等可將復賽之人額定為十位,此十位需歷經文韜武略之多重考驗。文試可設吐蕃之史地人文、治國經略等題,考其學識見解;武試則展其武藝高強,馬上馬下功夫皆需精通。且在這比武招親準備期間,可令參賽者廣交英雄豪杰,利用好薛昭府的資源。薛將軍府上往來之人多為豪杰義士,可組織聚會、切磋等活動,讓參賽者在其中結識各方英才,拓展人脈,增長見識,亦能在交流中互相砥礪,提升自身能力。”
薛昭應道:“魏公此策甚妙,我府中常有名士來訪,庭院寬闊,可設演武場與文會之所。定期舉辦論武大會,讓參賽者展示武藝,探討武學精妙;同時開展詩會文宴,大家吟詩作對,交流學問。如此一來,參賽者既能在武藝上精進,又能在學識上有所增益,還能結識志同道合之友,為日后無論是在大唐朝堂還是江湖之行,皆奠定良好基礎。”
李白點頭稱贊:“如此甚好,如此氛圍之下,必能激發參賽者的才情與斗志。”
魏征接著說:“此十位復賽者,不僅要在這些活動中展現自身魅力與能力,還要有應對突發狀況之智。比如,可模擬一些江湖紛爭或吐蕃來使刁難等情景,看其如何化解。”
薛昭補充道:“我府中還有一些精通機關巧術之人,可設置一些機關陷阱,讓參賽者在規定時間內破解,考驗其應變與智慧。”
李白笑道:“這倒像是一場全方位的考驗盛宴,參賽者需在其中使出渾身解數。”
魏征又道:“這復賽之后,選拔出的四人又當如何?”
李白沉思片刻,道:“此四人可依名次高低,獲不同程度之優先權。而后,由太平公主與文成公主依序挑選,自行組隊,兩隊既成,可再行比試。”
魏征進一步闡述:“這兩隊比試,不再僅為武力相較,可設諸多環節。如模擬吐蕃之突發事變應對,考驗其智謀策略與應變之能;又或設團隊協作之任務,觀其齊心合力之效。”
薛昭疑惑道:“若兩隊比試有勝負,又該如何安置眾人?”
魏征道:“勝者隊伍,其中表現卓越者可為駙馬,輔佐大唐,另一人則為其臂膀,共保大唐安寧;負者隊伍,才思敏捷者可為公主赴吐蕃之謀士,以聰慧謀略助力公主在吐蕃之行,另一人則為護佑者,憑高強武藝保公主周全。”
李白又道:“且這復賽中剩余之六位選手,不可忽視。可令公主們依自身需求與意愿挑選加入己方隊伍,或是此六人自愿選擇心儀隊伍,一同參與后續之事,或留大唐,或赴吐蕃,皆憑此規則而定。如此,可使更多才俊有施展之地,亦為整個比試增添更多可能。”
三人你一言我一語,反復商討,不斷完善此規則。時而因觀點相悖而爭論,時而因靈感突發而欣喜。
魏征接著說道:“獲勝的公主與駙馬,在完成江湖游歷、助力大唐中興之后,要進入一個特殊之地,此乃天賜奇境,可令其觀大唐后世千年之變。此非尋常所能想象,猶如開啟神秘之門,探未知之境。于今之人,此乃對未來之探索,可從中窺得歲月長卷如何延展,諸般變革如何興替。由你我監督執行,讓他們帶著未來之智慧歸來,為大唐之長久興盛貢獻力量,并且在后世宣揚大唐之威名。倘若將軍在最終比試中有失,也需要與落敗的公主一同前往吐蕃和親。將軍武藝高強,在吐蕃之地,既能保護公主的安全,又能傳播大唐文化,興辦教育、推行醫術、促進商業往來,為兩國的和睦相處盡心盡力,這可是大義之舉。”薛昭毫不猶豫地慨然應道:“末將愿意前往,哪怕赴湯蹈火,也絕不退縮。”
此時,李白忽然想起一事,問道:“上次我們說到千年之后我要變成 AI李白,我這幾天想了一下,要不我們帶上汪倫,千年之后我們之間搞個人類和人工智能的斗詩大賽咋樣?”
魏征思索片刻,點頭同意:“此想法頗具趣味,然若要如此,那你得想辦法讓他也來參加比武招親。還有,你得讓薛昭今后穿越到現代社會的時候帶上他。”
薛昭聽聞,抱拳應道:“吾將盡力而為,等將來我游俠江湖之時去拜訪他也行。”
魏征深知要讓此新策順利推行,需先得皇帝認可,且需讓公主們理解接受。于是他向李白與薛昭說道:“此策雖好,但皇上與公主那邊仍有疑慮。我欲進宮向皇上詳加解釋,而二位與公主素有交集,還請李白兄與薛將軍去為公主釋疑解惑,尤其是關于游俠江湖、吐蕃和親以及未來探索之事,務必要讓公主們理解此中深意與益處。此事稍后再行安排,此刻我先進宮面圣。”
魏征進宮面見太宗。踏入大殿,只見太宗面色陰沉,仿佛被公主的事情攪得心煩意亂,內心憂慮重重。魏征恭敬地行禮之后,便開始奏報:“陛下,臣有一個計策,或許能夠化解公主求情帶來的困擾,同時保全比武招親的大局。”太宗微微抬起目光,語氣低沉地說道:“魏愛卿快說來聽聽。”魏征于是將三人共同商議調整后的比武招親策略詳細地敘述了一遍,言辭誠懇,條理清晰。
太宗聽完,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心里清楚,文成公主向來識大體,或許能夠承擔和親的重任,而太平公主性格嬌縱,非常不愿意遠嫁吐蕃。這個計策如果施行,或許能夠讓文成公主在新規則下展現才華,順理成章地前往吐蕃和親,從而免去太平公主的哭鬧糾纏。然而,他也有諸多顧慮,這樣改變規則,是否能夠保證比武招親的公正性,真正選拔出優秀的人才呢?李白才華橫溢,若僅僅作為第二人選,是不是有些屈才?而且吐蕃方面又會對這個新規則有何反應呢?
太宗皺著眉頭說道:“魏愛卿,這個計策雖然不錯,但是朕有很多擔憂。文成和太平性格不同,這樣改變的規則,能否保證比武的公平公正,讓真正有才能的人脫穎而出?李白才情絕世,若只是第二人選,會不會埋沒了他的才華?還有,吐蕃對這個新規則會怎么看呢?”魏征趕忙回答:“陛下圣明,臣也反復思考過這些問題。比試環節與評判標準,臣會和各位大臣一起精心擬定,確保公平公正,能夠真正考驗眾人的真才實學。李白雖然是第二人選,但是他在吐蕃之行中,同樣能夠大展身手,傳播大唐文化,興辦學堂,他的才華絕對不會被埋沒。至于吐蕃方面,臣認為,只要大唐誠意滿滿,而且所選的人確實能夠促進兩國的交流,吐蕃應該會答應的。”
太宗仍然心存疑慮,想到李白,他說道:“朕想召李白進宮,問問他對這個計策的看法,愛卿覺得如何?”魏征聽了之后,正合心意,回道:“陛下英明決斷,李白若能進宮參與商議,或許能讓這個計策更加完善。”
太宗立即下令宣李白進宮。李白接到詔令,急忙趕來。進入大殿行禮之后,太宗說道:“李卿家,朕聽說魏征修改了比武招親的計策,要把公主的武斗改為新的組隊比試形式,還有很多后續的安排。卿家才華橫溢,朕想聽聽你的高見。”李白稍微思考了一下,拱手說道:“陛下,魏公的計策意在兩全其美。新的組隊比試規則,可全面考量眾人,避免公主直接沖突,且能選拔出賢德與才能兼具之人。臣愿在其中全力施展,為大唐與吐蕃友好盡心竭力,即便為第二人選,亦無怨言。”
太宗聽了李白的話,心中稍微安定了一些。他反復權衡利弊,覺得這個計策雖然存在風險,但如果能夠妥善實施,確實可以解決當前的許多難題。既能夠安撫公主們的情緒,又能保證比武招親的效果,從大唐與吐蕃的長遠關系來看,也有很大的益處。
“魏愛卿、李卿家,這個計策就按照這樣去完善并實施,不過一定要謹慎小心,不能有任何差錯。”太宗終于做出了決定。
魏征和李白領命而去。魏征深知,此后的道路充滿荊棘,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才能確保大唐的安寧,讓比武招親順利進行。李白也明白,自己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在這風云變幻的局勢中,必須竭盡全力,不辜負大唐的期望,不辜負君主的恩情。
總結:規則主要改動如下:
復賽環節:將復賽人數額定為十位,參賽者需接受文韜武略的多重考驗。文試涵蓋吐蕃史地人文、治國經略等內容,考查學識見解;武試要求精通馬上馬下武藝。同時,利用薛昭府資源,組織聚會、切磋等活動,設置如模擬江湖紛爭、吐蕃來使刁難情景以及機關陷阱破解等,全方位考驗參賽者能力,助其拓展人脈、增長見識、提升自身能力。決賽組隊環節:復賽選拔出的四人依名次獲不同優先權,由太平公主與文成公主依序挑選,自行組隊后再行比試。兩隊比試不再局限于武力較量,增設模擬吐蕃突發事變應對、團隊協作任務等環節,綜合考驗智謀策略、應變能力及團隊協作效果。安置安排:勝者隊伍中表現卓越者可為駙馬輔佐大唐,另一人作其臂膀共保大唐安寧;負者隊伍里才思敏捷者可為公主赴吐蕃的謀士,另一人憑高強武藝護佑公主周全。此外,復賽剩余六位選手可由公主按需挑選或自行選擇心儀隊伍,一同參與后續事務,或留大唐,或赴吐蕃。后續特殊安排:獲勝的公主與駙馬在完成江湖游歷、助力大唐中興后,可進入特殊之地探索大唐后世千年之變,帶著未來智慧歸來為大唐長久興盛做貢獻,并宣揚大唐威名。若薛昭在最終比試中有失,則需與落敗公主一同前往吐蕃和親,在吐蕃傳播大唐文化、興辦教育、推行醫術、促進商業往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