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馬克·吐溫的邀請(3)
- 1890:我在大英當文豪
- 八豆居士
- 3034字
- 2024-12-12 11:30:00
“那么作家先生,下次見面之前請保重身體?!?
“哈哈哈!別擔心,我生在哈雷彗星下,我死的時候彗星也會來迎接我。在此之前我絕對不會死!”
哎,這也太迷信了吧。號稱啟蒙主義者的家伙居然相信占星術?
但是馬克吐溫的樣子比任何人都自信,那種樣子雖然不科學,卻奇怪地讓人信服。
‘說起來,想想看是誰在談論占星術啊,不科學啊……就我自己來說,不也是貨真價實的時代難民嗎?
從超自然角度來說,我才是更奇怪的案例。’
韓率一邊點頭,一邊送走了這位信奉占星術的啟蒙主義者。
真是的,是不是因為是美國人?到最后都是個暴風一樣的人。
總之,那么。
“現在科學算是搞定了……”
韓率從口袋里拿出筆記本。上面寫著五個詞,其中兩個圈了起來。
當然一個是數學,另一個是科學。
現在問題是剩下的三個……韓率咬著筆桿苦思冥想,本特利在一旁看著,說道:
“歷史、語言、經濟吧。”
“沒錯?!?
這些在華國也很受歡迎的學習科目,在這個時代應該也不會不受歡迎吧。
當然,歷史,尤其是東亞地區,韓率打算自己負責。
他也不是什么都知道,但至少在這個時代,沒有人比他更擅長處理這兩方面。
“問題是經濟……”
這個時代有哪個小說家精通經濟學?不對,有嗎?
在韓率苦思冥想的時候,一起送別馬克吐溫的本特利先生走過來問道:
“我還是不明白,為什么把文學排除在外?”
“人們不看?!?
韓率理直氣壯地說。
本特利用作家不該說這種話的眼神不可思議地看著他,但事實就是這樣。
學習書籍的核心是淺顯廣泛地講解。
經濟就是典型的例子。經濟學習里會簡單地介紹凱恩斯、哈耶克、弗里德曼,但不會涉及格里高利·曼昆或約翰·納什之類的人物。
但是文學很難做到這樣淺顯廣泛地講解。
本來就對詩歌或小說感興趣的人不多,更準確地說,最主要的問題是不知道該講什么。
以教科書上的內容為主?還是以改變歷史進程的人物為主?版權怎么辦?
最重要的是,搞不好會像中小學時學的那樣,孩子們會把文學當成死記硬背的東西,而不是欣賞。
那些以死記硬背為導向的語文教科書制造出的高考題是什么樣子?連原作者都解不出來的題目,只會暴露死記硬背式教育的弊端。
本來一部作品可以有多種解讀,既有強調作者意圖的意圖主義,也有更重視讀者解讀的非意圖主義等等,應該如此。
……嗯,如果真的想方設法去做的話,也不是沒有辦法。
比如把文學家們集合起來,用他們的名字創造人物,讓他們進行超能力對戰之類的,或者把他們塞進公交車,轉動時鐘讓他們復活……
但是這樣做的話,付出的努力會非常巨大,而且除了韓率可能沒有人能做到,所以先暫時擱置吧。
“總之,慢慢擴展吧。數學成功了,科學也成功了,但這并不保證接下來也會成功,對吧?”
“嗯,是不是有點保守的業務擴張,作家先生?”
“那我正在寫的稿子就先停一下,集中精力做這個嗎?”
“嗯,真是個絕妙的主意,作家先生,事業嘛,就是一點一點做大的樂趣所在!”
不愧是商人,反應迅速??粗晔值木庉?,韓率微微一笑,“沒錯吧?”表示贊同。
總之,學習書籍的要求很高,光有優秀的寫作能力是不夠的。
必須具備該領域的概括性知識作為基礎。
同時滿足這兩點要求的全方位人才并不常見。
準確地說,不是沒有,而是這樣的人才不會輕易被韓率挖到。
劉易斯卡羅爾和馬克吐溫,只能說是怪人吧。
所以,慢慢來,慢慢來。
《彼得·潘》也才寫到3+a卷。要完工還早著呢。
“說到這里,本特利先生,那個基金會怎么樣了?”
“啊,正如您所說,正在準備中?!?
基金會指的是通過這次《亞瑟王與數學騎士》的銷售獲得的部分版稅建立的教育慈善基金會。
主要用于資助孤兒和低收入家庭的教育,將來會慢慢在東區建立幼兒園或初級教育機構,這是一個大型項目。
當然,韓率一開始并沒有打算這樣做。
和劉易斯卡羅爾的約定……不對,應該說是請求吧?更接近于履行他的請求。
一開始雙方都沒有想過要賺大錢,所以才有了這個基金會……
總之,那個人太好了,說相信韓率,連合同都不簽,直接相信他。
真是的,有戀童癖的人居然這么相信別人,韓率真搞不懂。
——那么,你,可,可以相信我。
——不,我也是個成年人了。
——但……是……能保護孩子的人。
——我,相信你,漢斯。
不知不覺中,結巴也漸漸消失了。
總之,既然開始了,就決定好好做下去。
所以……
“之前說好的廣告怎么樣了?”
“哈哈,正如您所說,正在進行中。本來就為了孩子們教育,哪有什么你我之分,每日電訊和泰晤士報都爭著捐款?!?
“很好。”
“話說,慈善募捐啊,您是怎么想到的?劉易斯卡羅爾先生并沒有提出具體方法吧?甚至還加上您自己的版稅……”
“那也不過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即便如此,考慮到實際銷量……那筆錢也相當可觀吧?”
本特利用閃閃發光的眼睛看著韓率,就像在看圣人或偉人一樣。
哎呀,太有壓力了。
韓率聳聳肩說道:
“沒什么,這本來就是投資?!?
“投資?”
聽到韓率的話,本特利先生一臉疑惑地歪著頭。
啊,不知道嗎?
即使是他這樣有商業頭腦的人,也想不到這一點。
不對,在這個時代,這可能是默認的。因為那個時代的人認為貧窮完全是個人責任。
所以韓率用本特利先生容易理解的方式,漫不經心地說道:
“說實話,倫敦,特別是東區的文盲率很高,對吧?”
“嗯,是這樣的。”
工業革命后,倫敦的文盲率大幅下降。
發達的印刷術降低了書價,城市中心聚集的大量工人形成了廉價且簡短的文化。
魔術表演、電影等等,更多的人在休閑時間可以享受“文化生活”,這是一個新時代的概念。
但這只是相對于“18世紀”而言。
不管怎么說,生活艱難的人們連火車站售賣亭里一便士一本的小冊子都讀不懂,這是現實。
這種高文盲率帶來的,有可能成為客戶群的“潛在客戶群”……對韓率這個大眾文學作家來說,真是太可惜了。
“三歲看老,讀書也要從小養成習慣?,F在很多人連字都不認識,那我們就失去了很多潛在客戶。”
韓率生活的21世紀就是這樣。文盲率很低,但人們花在電子媒體上的時間比看書多得多,導致閱讀率驟降,不讀長篇的人太多了。
考慮到現代英國約有20%的人口是文盲,更嚴重的情況是理所當然的。
而且不僅沒有好轉,情況還在惡化。畢竟競爭對手是YouTube、TikTok、Netflix等等……所以這方面的市場也大幅萎縮了。
所以,這筆資金和慈善活動就像給水泵里加水一樣。
養成閱讀習慣,不,只要能認字,就能更容易地增加潛在讀者,這種效果比未來更大。
韓率不是靠1%的貴族資助生存的文藝復興時代的人,而是為99%的大眾寫作的人,所以不得不考慮大眾。
“潛在客戶……真是厲害,我完全沒想到?!?
本特利先生像受到啟示一樣點了點頭。
“最重要的是,這是倫敦市民給予的愛,所以應該有所回報?!?
“……作家先生!”
“請務必在廣告上寫上這句話?!?
“作家先生……”
本特利用不可思議的眼神看著我,但韓率只是轉過頭去。
有什么?都是為了生活嘛?
虛偽也是一種道德,對于接受幫助的人來說,行動的虛偽比不行動的真誠更好。
“總之,錢不是無限的,所以我們不能只顧自己,而要把它變成一種社會現象。能打的廣告都打,盡量爭取捐款。”
“當然,已經有很多人上鉤了。”
既獲得了代表人物的名義,又省了錢,結果還因為市場擴大而順利收款!
真是兩全其美。
果然,“為了孩子們”這個借口,沒有人不上當。
韓率正得意洋洋的時候,本特利悄悄地跟他說話。
“說到這里,作家先生,如果您稍微幫個忙,很快就能籌集到捐款,我有一個方法。”
“什么?有這種方法?”
韓率睜大了眼睛。
哎,有這種方法為什么不說?
本特利先生詭異地笑著看著他。
“但是,這個方法可能會給您帶來一些麻煩……”
“能很快籌集到捐款,那有什么關系?只要,不露臉就行?!?
“啊,不是那個意思?!?
本特利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絕對不會露臉?!?
韓率:我……
應該好好聽清楚這句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