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朱棣:一把年紀,還要給子孫擦屁股
- 大明:靖難遺憾?我一夢改之!
- 長不大的雞
- 2055字
- 2025-01-04 02:03:30
徐有貞頓時無話可說。
確實,要是朱高煦沒有進京的話,那現(xiàn)在朱祁鈺大概率會登基稱帝。
大明朝便擁有了兩位活著的親兄弟皇帝。
這時,其一邊沉默良久的于謙,站出來說道:“王爺,您是打著太祖皇帝,太宗皇帝的遺命進京的。”
“可不論是皇明祖訓,亦或者太宗皇帝遺命,甚至往前推百年千年。”
“一個朝廷,都沒有兩位皇帝同時登基的案例。”
“就算有兩位皇帝共存,也是太上皇和皇上。”
朱高煦的提議是不合理的。
哪有兩兄弟同時登基稱帝,從秦朝建立到現(xiàn)在,都沒有這種案例出現(xiàn)。
甚至一朝雙龍的情況,都是少有,且基本都是太上皇和皇帝。
不可能一國雙治。
聞言,朱高煦目光朝著于謙望去。
“你叫于謙?”
“是。”
“我認得你,就是你在朝堂上,說要邀我進京,以安京師和天下的對吧?”
于謙的主張,他自然是知曉。
要不是孫若薇阻止,恐怕自己這皇帝位子,都不用造反,唾手可得。
對于于謙,他也是十分欣賞的。
“臣無他想,只想保住國本,保住京師。”
雖然群臣極力阻止,可現(xiàn)在,他是掌權(quán)者。
整個京師的兵馬,都是他和朱高燧調(diào)動,且全國各地陸續(xù)收到了他順天靖難的消息。
距離近的,已經(jīng)有上書,恭賀新皇登基的了。
自然,他不可能被這群文官牽著鼻子走。
“行了,徐有貞,我知道你是個聰明人。”
“按照我說的,改。”
“我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燧,共享天下,若有不服者,可當庭直言。”
朱高煦站起身,眸光射出寒意,藐視著群臣。
這是他的態(tài)度,也是他的決策,不容任何人回駁。
這時,于謙依舊是站出來說道:“這不符合規(guī)矩。”
朱高煦有些不滿的說道:“于謙,你就不怕,我殺了你?”
于謙淡然的回應道:“若是漢王殿下,因微臣直言,便要殺之,那微臣無話可說。”
“就算要殺我,我還是那句話。”
“除非太宗皇帝在此,否則,一朝雙帝,便是不服規(guī)矩,是亂國亂政之策。”
一個國家兩個皇帝,那若是遇見大事,該聽誰的?
這種情況,要是兩個皇帝意見不一致,心有間隙,很容易爆發(fā)內(nèi)戰(zhàn),這也是他堅決反對的原因。
戰(zhàn)爭,受傷的終歸還是百姓。
尤其是內(nèi)部戰(zhàn)爭。
想要讓他贊同這個提議,除非太宗皇帝在這。
看著倔強的于謙,朱高煦無奈,對著朱高燧說道:“老三,你說吧,怎么處置于謙?”
對此,朱高燧倒也十分識趣,笑著說道。
“二哥,你有這態(tài)度,我就知足了。”
“這于謙雖然說話直了些,可也是為國著想,京師保衛(wèi)戰(zhàn)尚且需要人手,殺他,倒不如讓他為國出力。”
“派遣其到前線,當個偏將軍也好,磨練磨練其性子。”
朱高煦看著于謙,詢問道:“趙王的話,你聽見了?”
身側(cè),吏部尚書王直,還有剛剛升任戶部尚書的王竑都在捅咕于謙。
想要讓其服軟,可于謙非但沒有理會兩人的動作。
反倒是直接脫下自己的烏紗帽,然后脫下身上的藍衣官袍。
疊整齊的放在地上,并開口道:“于謙領(lǐng)命。”
說完,于謙便直接離開了金鑾殿。
他是文官,在沒有親衛(wèi)保護的情況下,到前線當偏將軍,是很容易死的。
不過,他倒是并不在乎。
看著耿直的于謙,朱高煦和朱高燧也是相視一笑。
沒想到,這天下還真有這等耿直的人。
認死理。
這就讓他們想到了夏元吉和蹇義那兩個老家伙,也和于謙一樣,有能力,有的時候認死理,說直話。
這種人,才是好掌控,且可以重用的。
“你們其余人呢?還有人有意見嗎?”
朱高煦淡然的詢問道:“還有人不服否?”
群臣寂靜,本朝雙帝,亙古未有之。
不過不得不說的是。
畫大餅的很多,朱高煦是唯一許諾的那個人,共享天下。
光是這份魄力,就值得稱贊。
“既然你們都沒意見,徐有貞,你應該知道怎么寫吧?”
“明,明白。”
……
草原,瓦剌部軍帳大營。
朱祁鎮(zhèn)此時已經(jīng)穿戴上了瓦剌部人的服飾,眉清目秀,在一眾漢子當中,顯得格外扎眼。
瓦剌部首領(lǐng)也先,眸光瞥了一眼朱祁鎮(zhèn),便對座下諸將說起了蒙古語。
“我剛剛得到消息,大明朝換了位皇帝。”
聞言,其余諸部首領(lǐng),都略有些驚訝。
“這么快?”
也先的臉色,顯然不是很好看。
其實大明朝換皇帝,也在他的意料之中,只不過,這位皇帝實在是讓人難以接受。
“嗯,大明朝的新任皇帝,便是朱棣那個瘋子的嫡次子,漢王朱高煦。”
漢王朱高煦,雖然不如朱棣這個瘋子在草原上的威名。
卻也是一個十分難纏的人。
若是其當皇帝,未必不是下一個朱棣。
“那我們現(xiàn)在怎么辦?”諸部首領(lǐng)議論紛紛。
同時,有人目光朝著身側(cè)的朱祁鎮(zhèn)望去,提議道:“要不然,把朱祁鎮(zhèn)放回去,讓他們狗咬狗。”
“聽說,漢王朱高煦是以造反的形式,登基稱帝。”
“說不定,把這個毛頭皇帝放回去,讓他們內(nèi)部撕裂,到時候,我們趁虛而入。”
也先直接否決了這個提議。
“不行,這大明朝皇帝是我們手上的籌碼,不能輕易放他回去。”
“最起碼,他曾經(jīng)是大明朝的皇帝,光是這點,就足夠我們從中牟利。”
“況且,我還想利用他,掌控大明朝。”
“朱高煦縱然是難纏的對手,可土木堡之戰(zhàn),明軍精銳損失殆盡,除非朱棣那個瘋子從地底里爬出來。”
“否則,也不足為懼。”
要是三千營,神機營沒有折損殆盡的話,他可能還會畏懼朱高煦。
可神機營,三千營的精銳,都死在了土木堡。
哪怕是朱高煦又如何?
猛將無兵,亦如猛虎無牙。
只是看著可怕而已。
“不過,朱高煦此人曾幫助朱棣奉天靖難,屢立戰(zhàn)功,其軍事能力出眾。”
“哪怕其手中無將無兵,我等也不能小看和輕視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