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重歸道院
- 家族修仙:再創仙族
- 天才逼逼機
- 2026字
- 2024-12-03 17:56:30
魏家一干人的事落下了帷幕,魏氏盡數流放平陵礦洞,抄沒家財,但布浪、劉監頭等卻只是認定為從犯,判在臨近一個縣城中監禁三年。
誰都知道,這幾人到了臨縣坐上幾天監牢,便會找由頭釋放出來,不會受多少處罰。
布弛插手之下,這已經是最佳的結果,好在有許驍秉持公道,這些年魏家侵占的靈田與出租祖宅所獲的收益楊真都收了回來,與魏家所謂的姻親,也到此為止了。
折算下來,楊真收回靈田六十七畝,青蓮寶銀二百三十六枚,加上之前那一筆,他現在已有了寶銀七百六十三枚。
他花費近五枚寶銀打點置辦了得體禮品,酬謝了姜岑、許驍,又封了二百枚寶銀作為謝禮,以感激齊悅多年來的肝膽相照。
齊悅堅辭不受,楊真便在蓮莊另立了一個戶頭,署齊悅之名,將二百寶銀存入,與自己的財產分割開來。
有地、有宅、還有一筆不少的寶銀,楊真已從一窮二白一躍成了縣中的富戶。
當然,這只是在一縣之地作比,若放在廣大世界,他這點資產只夠某些修士一日的花銷。
法財侶地,缺一不可。財產是修行中的重要一環,必須認真打理,但若把心思全放在這上頭,又無法專心修行,楊真很有必要尋一個信得過且有能力的人幫自己打理家財。
好在有齊悅幫忙,介紹了一個管事之人,此人姓黃,名叫黃彬,四十來歲年紀,老實能干,楊真就把一攤子事交給他料理。
楊氏子以古法煉氣的消息在漣水縣傳揚很廣,尤其是上流修士之間,時常有人談論。不少人佩服他十八年磨一劍,亦有不少人對他嗤之以鼻,認為他突破煉氣已耗盡了畢生氣運,沒有雄厚背景支持,必然止步于此,再難寸進。
這些評價楊真多少都能聽到些,他并不放在心上,料理完了家中雜事,他重歸道院,開始精研術法百藝。
術法百藝種類龐雜,丹、符、器、陣、占、望、尸、鬼、蠱、獸、斗、醫等等各類,古往今來包羅萬象,實是浩如煙海。
除了門類,百藝還有陰陽五行兼風雷二相九屬之分,修新法的煉氣修士請神開宮,以五臟應五行,以雙目應陰陽,以九竅應風雷二相。
其中必有一宮為主,一宮至二宮為主輔,其余宮室為次輔,修士必得依據主輔宮室對應百藝修行——丹道最低需火宮為主輔宮方可修煉,器道則需金宮為主輔宮,尸道需陰宮為主宮,望氣一道則需陽宮為主宮……
古法又與新法大為迥異,實是萬法萬道,道道不同。有神、氣、形三才同修養陰神出陽神;有煉體魄為金玉去識神顯原神;有棄肉身如敝履入輪回轉金身;有馭龍虎弄陰陽求內丹化天元……
紫府金丹道、金剛天王道、太虛無極道、太上忘情道、金沙法輪道、萬恒御景道、衍圣朝宗道……
這些道統或隱或現,從太古傳下,興衰罔替,源遠流長,此紀新開之后,仙帝永逝,道尊匿跡,諸多古法道統皆有零落破碎之勢,都在靜待著杰出的領袖重整道脈。
這些知識稚童啟蒙學習《道經》的過程中都會涉獵,只是有人留心記憶,有人過耳成風。
重歸道院,現在院中人都知道他以古法修行入了煉氣,議論聲不僅沒少,反而越發鼎沸了。
“我聽說古法煉氣階段需要日日進丹,還要用藥浴打磨肉體,更有甚者要豢養爐鼎,行龍虎陰陽之事,這些花銷一日動輒就要寶銀幾十枚、上百枚,根本不是楊氏子承受得了的,他啊到此為止了……”
“是啊,煉氣初期就突破不了。而且我聽說古法煉氣修習百藝很難,不像我們修新法,九屬明析,依照功法屬性對應主輔宮揀選便可。古法修百藝若無上師引路,只能靠運氣,運氣好能碰到合宜的功法,運氣不好可能連一門藝業都難以入門。”
“哎,古法確實太難,若換我來修煉,實在不知從何下手,我也真有些佩服楊真,總是這么一往無前,我記得十歲時他父母聽說他轉修古法,將他吊在梁上打了三天三夜,就這都沒能讓他回心轉意……”
議論無處不在,楊真走到哪里,總有數十雙眼睛隨著他轉動,這情況他雖早有預料,仍多少覺得有些怪異,只好加快腳步。
今日要去院中典樓,他計劃花費一個月時間在典樓內揀選合適的百藝功法修習,選修幾門、主修哪門目前尚無眉目,唯有先走馬觀花,有了大致輪廓,才好作出選擇。
典樓在一座單獨大院中,有一座主樓,兩座翼樓。主樓四層,內藏百藝法門,分門別類,整飭有序。翼樓二層,里頭放著歷代修行手記、雜記、游記、傳記,還有志物、志怪、志人、志艷等雜書。
楊真來到大院門前,院墻高而白,上覆青色琉璃瓦,墻邊有竹,晨光灑落,竹影映在墻上頗為寫意。
院內松柏交錯,樹冠參天蓋地,將整座院子籠在綠云之中,院門外墻掛聯:“通天地處,入乾坤門”,橫匾狂草灑然,曰:“問道”。
內墻亦有聯,是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橫匾大篆雅正,曰:“求真”。
入院內,晨光斑駁,有童子灑掃落葉,見楊真腰掛銘牌,皆稱“師兄”為禮,楊真單掌還禮,上青石高階,向主樓邁去。
主樓大門氣象莊重,琉璃瓦、歇山頂、飛角重檐,正脊兩邊脊頭上各坐一只螭吻,張口吞脊,四條垂脊上各有五座蹲獸,個個威嚴猙獰。
飛檐下各垂銅鈴,山風鼓蕩時,鈴音陣陣,清脆攸遠,更顯得整座典樓古寂幽寧。
主樓只許領有銘牌的掛名道友入內,楊真一入主樓,已有接引道人上前相迎。
來人是一女子,身著素衣,相貌清冷淡雅,眉心一點朱砂紅痣,更添幾分脫俗韻味。
接過銘牌,女子目中閃出幾縷光彩:“你就是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