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秦軍的隱患
- 朱標重生扶蘇,老四助我一統大秦
- 別戳泡泡
- 2097字
- 2024-12-16 06:23:25
李景隆和英宗快要端出紙張的時候,老四還在忙。
在忙著數人。
蒙家體系的軍伍自然不用擔心信任問題。
但一旦接受了整個大秦的軍事建制。
就有太多麻煩要處理。
尤其是秦代這個將領和爵位高度綁定的奇怪秉性。
軍功爵制導致了歷來還活著的、有戰斗能力的將領,幾乎都是全盛時期。
因為他們的爵位并不能順利傳給下一代。
因此他們本人活著的時候,就是最強大的狀態。
王翦一死,王家就勢弱,宗族內只能混到裨將出頭。
而蒙氏則處于所謂的高峰期。
從祖父一代開始為秦效力,終于湊出來蒙恬這個能夠再度沖擊上將軍位置的人。
但蒙恬一旦成功,也意味著蒙家勢必走向衰落。
最后演變為王家如今這樣的半死不活的狀態。
所謂的軍功爵制,反而成為了一個奇怪的詛咒。
想來蒙恬在原本的歷史上選擇自殺,也有同樣的緣由在吧。
因此,老四察覺到了許多有同樣想法的人。
軍功爵制的改革一日不完成,即便是扶蘇繼位。
許多秦國將領也正在逐漸失去戰斗力。
這聽起來很矛盾。
活著的秦國將領一定是當代最頂尖的。
但他們的確在衰退。
否則,能夠抵擋全盛項羽的章邯也不至于直接投降。
投降之后更是淪為了歷史書里的灰塵,再無記載。
這樣的軍事體質,是絕對打不好仗的。
當老四認識到這一情況的時候,已經快要瘋了。
他堂堂大明皇帝,即便他老爹晚年那般無情無義,也絕對不至于——
不至于在將領還有用得到的地方的時候,就打壓他們的積極性。
這種行徑,后世的皇帝軍師看了,多半會被氣個半死。
唉,沒辦法,古人的一些觀念,在后人看來。
就是如此奇怪。
因此,意識到這一點問題已經根深蒂固的老四,馬上就開始了盤點造冊工作。
咸陽兵部安置在阿房宮前側。
其中許多人手在扶蘇繼位之后,已經遣散,甚至分出了財物路費。
供他們返回家鄉。
這諾大的宮殿清靜下來之后,才別有一番風景。
至少沒有那么多驕奢淫逸的氣質,免得一些文人過來一看;
“啊,當朝天子望之不似人君。”
此時的老四并沒有心情感懷這些,他面前的人手盤點將領名冊,記錄竹簡。
手上的刻刀快要戳冒煙了。
直到外面扣響了幾聲,才讓腦門子全是汗的老四緩了一會。
他可能有些太著急了,做什么事情都急著做出來成果。
要把隱患拔除。
唉,或許遲一天,不會有什么大問題。
畢竟公子扶蘇繼位的消息已經傳遞出去,欲速則不達。
自己還是做好計劃,慢慢來吧。
反正也不可能明天就回到自己的大明。
老四揮了揮手,下屬們打開門放人進來。
是李景隆。
他背上背著一個木盒子,手中捧著一件棉衣。
蒙恬示意其余人員離開,只留下他們二人。
李景隆恭敬遞上衣裳:
“永樂陛下,這是英宗陛下縫制的衣袍。冬天穿戴在甲胄之下,御寒用。”
“原本是送到宮里陛下那邊去的,但是孝康皇帝陛下讓送到您這來。”
老四剛才好不容易緩了口氣,一聽見自己這倒霉曾孫子的名字,就氣不打一處來。
一巴掌拍在桌案上:
“滾!”
李景隆倒沒有聽話滾開,而是放下衣袍,從背后卸下箱子打開:
“孝康皇帝陛下吩咐臣研究的紙張,倒是完成了些。那便留了一些,剩下的,聽聞您這邊在登記名冊,就送了過來。”
他翻開箱子蓋子,里面赫然躺著數百張顏色有些發黃的紙,還有一桿毛筆和墨。
毛筆的毛來自于李景隆養著的那只鹿的尾巴。
這只鹿既然活到現在,也得為他們大明來大秦團建的任務做出些貢獻。
至于墨塊,其實先秦就有了,原本是用來在玉帛、絲織物上書寫。
或者陶器涂抹。
最早是用草木灰燒結而成。
秦漢時期出現了更為成熟的松煙墨。
哎呀,又是秦漢時期。
看來這個時代整裝待發,就等著被研究出來的發明有太多,已經具備了出現的歷史條件。
李景隆頓感自己對不住歷史上原本發明這些東西的人。
不過這種羞愧感并沒有持續多久。
因為眼下,他作為唯一一個不是皇帝的穿越者,還要哄好這些皇帝哩。
免得他們搞出來什么五龍同朝,天地災殃的禍事。
自己的肩上,扛著整個大明啊!
李景隆覺得自己責任重大,鋪就好紙張,又瞧了眼老四的臉。
覺得陛下還沒有生氣到極致,才敢接著開口:
“不是臣多嘴,英宗陛下咱們切莫管他。待您回到大明之后,直接決定傳位給漢王,這不就結了。”
他做出個切根器的動作。
“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朱棣瞪起眼睛,又是一拍桌子:
“老二?指望他——”
“滾滾滾,咱還不如回去之后,從小就讓老大開始鍛煉身體,注意吃食。”
“都是妙云這一個娘生出來的,一定是小時候吃錯東西了,才長這么胖。咱死了沒多久,他就跟著下來。”
李景隆心里一喜,自己提議漢王不過是轉移永樂的注意力。
讓他開始思考,在活著的時候讓他難受的問題。
這樣,才不至于天天被英宗氣著。
而且,從永樂的表現來看。
他還是希望仁宗、宣宗這樣的人當皇帝的。
老四的注意力被轉移了,反而好奇起來,看向李景隆:
“你跟那龜孫子待了不少,也給咱講講,瞻基那孩子的成就。”
得嘞,看來是只知道大孫子,不管兒子了。
李景隆喟嘆道:
“陛下,后世將仁宣二帝時期,稱為仁宣之治。”
“想來比起漢唐,也不遑多讓。陛下當初的決定,是對的。”
老四罵出來一聲:
“對什么對!”
“太祖皇帝怎么教訓的?宦官、那幫閹人你給他教什么讀書認字?”
“他們讀了書,認了字,那腦子里想的東西,和正常人想的東西能一樣嗎!”
李景隆下意識反駁道:
“陛下,三寶太監鄭和是您的老友,他——”
老四面不改色:
“那不是太監,那是我朝菩薩戒弟子,福吉祥和尚,朕親自賜的姓氏。”
“怎么能和這幫蟲豸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