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未盡之言與城門撕裂者
- 朱標重生扶蘇,老四助我一統大秦
- 別戳泡泡
- 2076字
- 2024-12-09 08:18:33
流落在附近的人,說是面如枯槁倒不必。
因為這幾天來好歹有進食。
但各個都有些面黃肌瘦、肢體消薄的姿態。
有些人好些,蜷縮在席子里,只露出頭腳。
有的人連個蓋住身子的東西都沒有,用著不知道從哪里扒下來的樹皮面前擋住軀干。
他們的皮肉干枯,手臂和肩部上卻有些勞作導致的肌肉痕跡,對比起來很是荒誕。
有些人醒著,用畏懼的眼神看過來。
而大部分人都睡著,對明天會發生什么,并沒有太多看法,只要能活過一天,便足夠歡樂。
這些,都是大秦子民。
一千七百多年后,這些人依然是這些人,從未變過。
王恂小心翼翼地避讓,不愿意在行走中碰到這些人。
他的皮膚稱得上是光滑,而這些人的皮膚,就像是繃緊之后又散亂起來的褶子堆積起來蒙皮,隨意套弄在骨頭和血肉上,便是個人了。
他實在不理解,公子為何要深夜來看看這些徭役奴仆。
其中除了征調來的徭役之外,還有不少奴隸和罪人。
不少人身上還有受刑的疤,那些肉褐色的傷痕蜿蜒曲折,在月光下顯得更為惡心。
朱標眼角低垂,瞧了一眼王恂,問道:
“你出身王家,王翦老將軍去世之后,王家依然受到恩寵。雖然是旁支的庶子,但一輩子都沒體會過挨餓的感覺。”
“你覺得,孤繼位之后,該如何?”
王恂撓著自己的頭發,他的豬腦子思考不了這么沉重、高深的問題。
要不然,其他人都能夠留在咸陽享受榮華富貴,獨他一個流落塞外。
說是跟著公子扶蘇,但王家投注扶蘇的乃是另外兩位有爵位的裨將。
王恂實在只是個家仆罷了。
王恂想了好久,還是決定實話實說:
“公子,我不懂這些東西。若是公子即位后,能夠讓他們吃飽飯,好像也不錯。若是吃不飽,過去幾十年、幾百年里,都是這樣,也都過來了。”
朱標微微點頭,示意王恂接著說說感受。
王恂冥思苦想起來,臉上扭曲成一團,哀怨道:
“公子您說過,我沒挨過餓。但我吃過苦,被別人瞧不起過。我想,要是這些人在我面前乞討,我也會瞧不起他們。這么一想,古往今來故事里記載的,都是那些瞧不起我的人的故事。”
“而我和我瞧不起的人的故事,就沒有了。因為我也有吃不飽肚子的風險,他們已經吃不飽肚子,自然而然就在歷史上留不下名字,就被餓死了。”
朱標終于滿意,得到了自己想聽見的答案,他眼神沉重地拍著王恂的肩膀:
“以前的確是這樣,餓死的人留不下名字。但現在不是了,全天下要餓死的人,如果團結起來,要殺死那些瞧不起他們但是能吃飽肚子的人。比如說,你。”
“他們只知道你是王家的人,并不清楚你在王家遭受的歧視和痛苦,他們只知道,你能吃飽肚子。所以他們會想,如果把所有能吃飽肚子的人都殺了,他們是不是就能吃飽肚子了。”
王恂被這番話嚇得有些失神,眼神散漫起來,瞧著安靜睡著的眾多面黃肌瘦的面孔。
心想這些人如果此刻齊齊站了起來,嘶吼咆哮著沖著自己而來,要把他生吞活剝,會是怎樣的景象。
他不免有些恐懼之意,急忙道:
“公子莫要嚇唬我了。”
朱標深深嘆了口氣,解釋道:
“如今的天下還沒到這個時候,但,也快了。王恂,你看好了,這些人和你一樣都是大秦的百姓。”
“孤繼位之后,統御的并非三公九卿、王公貴族,而是這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孤以后有很重要的任務要交給你,希望今天的所見所聞,能夠讓你在做那些事情的時候,下定決心。”
王恂急忙跪在地上,他實在是不懂這些話和以后公子要他做的事情有什么關聯,他只是面色急切,匆忙說道:
“公子要我做的事情,無論我能不能想明白,都一定會盡心盡力去做!”
朱標并不指望王恂能夠一晚上就理解自己的想法。
他只是在登基之前,突發奇想,要來看看這個時代遭受苦難的百姓們。
父皇,也曾經是這個群體之中的一員。
在自己死后,父皇是否會變質了?
這個想法有些大逆不道。
但他忍不住去想,心中不由得開口:
“扶蘇,聽好了。”
扶蘇也在思考剛才發生的對話,神色恭敬:
“老師請講。”
朱標默然,思考了一會,才開口道:
“算了,今夜說不清楚。后面麻煩事情還有很多,講得太多了,難免效用不大。”
“回營休息,待明日,進咸陽!”
月光照耀下的咸陽城內,帝宮偏門位置。
趙無刈帶著血書和口令物件,已然到了門下。
他口中悠悠念道:
【我送舅氏,曰至渭陽。
何以贈之?路車乘黃。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
何以贈之?瓊瑰玉佩。】
這是詩經中秦風篇目《渭陽》,是外甥送別舅父的詩歌。
但這并非平民百姓所創作,最初是用來描述諸侯宗室。
路車乃諸侯的車駕,瓊瑰玉佩更是其身份的象征。
古人識字讀書的比例并不高,因此秦宗室用這首詩來當做秘密的口令。
只能是因為其時代的局限性。
他奉上懷中的玉石,這本來是懸掛在嬴白桑車駕之中的一塊飾品,之前為了偽裝充分,并沒有人動它。
沒想到居然能有被用上的一天。
不多時,這扇偏門被打開,兩個宮廷侍衛探出頭來,手中持著長戈。
剎那間,原本高高供奉著玉石的趙無刈,手掌分開,玉石落下,從袖子中落出兩把刀來,劃過了兩人的脖頸。
隨后穩穩接住對方快要傾倒的軀體,將其攙扶起來。
片刻之后,數十人魚貫而進,為首之人正是李景隆。
“帝宮的門進了,里面內宮的門就好進多了。那里面的太監多半都聽說過我今日的豐功偉績,只要擺出名姓來,說是趙高和胡亥那小皇帝有請,就會屁顛屁顛打開門。”
李景隆得意洋洋地踏步走在帝宮通往內宮的道路上,心里盤算著時辰,這會兒永樂陛下的軍隊,也該對城防動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