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世間良將李景隆/趙扶搖
- 朱標重生扶蘇,老四助我一統大秦
- 別戳泡泡
- 2466字
- 2024-12-04 06:55:18
太陽落山的時候,李斯終于受不住外面的天氣,進了里屋。
風吹得他骨頭疼,膝蓋酥軟,蜷縮不起來。
宮里送來了旨意,胡亥憐憫他操勞,許他在府上休息一月。
這也意味著,明日新帝登基乃至始皇帝葬禮的儀式,都和這位現任的大秦丞相,毫無關系了。
“趙高...”
李斯嘴里念著這個名字,不知道是憤恨還是無奈。
也罷,自己抽身而去,一個月后便辭官回鄉。
總不至于像商鞅那樣,落個五馬分尸的下場。
那趙高遲早會對自己下手,還是自己走遠些,不摻和了。
李斯翻來覆去,眼角似有熱淚流下:
“陛下啊,臣、臣最終還是食言了。大秦、大秦未來的境況如何,全看天意了。”
他終于沉沉睡去,或許只有在夢中,他能見到年輕時候的自己,能收起心中的慚愧,再次見到那位意氣風發的秦王。
今夜咸陽,如同一張攤開的餅,被卷進去的,都會是些什么呢?
四天后,雕陰縣。
趙扶搖,守城裨將,年方二十七,原趙國人,如今的邯鄲郡。
祖上是白起坑殺的兵卒之外的幸運兒,一路流落到了秦,靠著娘家有贏姓的關系,加上還有嬴姓趙氏這個概念。
嬴姓是秦的國姓,也有趙國的一脈,都是嬴姓趙氏。只是隨著先秦時代逐漸落幕,大一統的家里的過程中,姓氏很快就模糊起來。
姓氏幾乎成了姓這個字的一個意思,而原本的氏的含義,就退出了歷史舞臺。
有這么一層關系,趙扶搖就這么稀里糊涂地入了秦軍,加上趙高聽聞了這么一個人之后,也有照拂。
以至于趙扶搖果真是扶搖而上,成了雕陰縣的守城裨將。
他的皮相不錯,可稱得上是豐神俊朗。
只是為人小心謹慎,甚至到了慫的程度,和“扶搖”這個乘風而起的名字,完全不搭。
很少談及自己過去的經歷。
因此,也有人猜疑這位趙扶搖是不是在咸陽給趙高當過干兒子。
畢竟,歷史這個東西,你不明確一個官方的,就得承擔那些野史有多野的風險。
此時的趙扶搖,正在雕陰縣的北門城墻角落里以頭搶地。
因為忍受著腦海里那個自稱來自一千七百多年之后的聲音的折磨,趙扶搖不得不挑了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出來,來做個了斷。
“夠了,李景隆!別再說了,我作為大秦將領,要以咸陽政令為尊。怎么能將下轄城池拱手相送!”
“咸陽已經傳來旨意,胡亥殿下被立為太子!縱使公子扶蘇還活著,帶著大軍南下,他也已經是逆賊了!”
趙扶搖的喉嚨嘶吼著,同時不斷用頭咣咣嗑著,尋找這一切能夠讓他的豬腦子開始痛苦,停止思考的器物。
包括不知道誰亂丟的頭盔、哪個工匠沒填平的磚塊、誰啃完了沒丟掉的羊骨頭——
等等,這幫人怎么搞的,在城墻上吃烤羊?
罔顧軍法,該罰!
偷吃不喊本將,罪加一等!
他腦海中的李景隆沉默起來,借著趙扶搖的視野,北望著那蒼茫大地,還有鋪就在上面的冰冷月色。
被神明送來大秦之后,李景隆的意識就瞬間得知了現在的情況。
大明懿文太子、孝康皇帝朱標附體扶蘇,永樂皇帝朱棣附體蒙恬。
數天前,咸陽的旨意和舉行葬禮的宗正依次經過。
按照原本的時間線,這個時候扶蘇已經自裁。
但現在嘛——這會兒估計那些太監和宗正已經被掛起來扎成稻草人了。
哦,對了,這會兒剝皮揎草的技術應該還沒有那么發達。
李景隆緊接著開始勸說自己附體的趙扶搖,趕緊大開城門,掃街灑水,迎接王師的到來。
畢竟他之前被朱老四一路從北邊打到那邊。
這一次穿越大秦,還是要被朱老四從北往南打。
都習慣了。
總不能是老天爺讓他復盤一下,看這一次能不能打贏?
李景隆守城的信念從來沒有豎起來過,他感受著額頭上傳來的疼痛,明明自己沒有身體的控制權,卻還能夠感受到對應的痛覺。
不由得幽幽嘆道:
“都說了多少遍了,立胡亥為太子的詔書是矯詔而成。如今,那公子扶蘇更是有我大明的孝康皇帝相助,加上蒙恬的三十萬大軍南下。”
“這個雕陰縣,是守不住的。”
“不如早點棄暗投明,我們還能混個從龍之功。”
“若是你真想去死,倒不如直接從這城墻上跳下去,咱倆都不要受累了。”
趙扶搖屁股往地上一坐,靠著城垛,額頭腫起來一大塊,疼的他嘴里嘶嘶著,吸著涼氣。
“不行不行,萬一陛下根本不如你所說,已經駕崩,而是真的定下旨意,命胡亥殿下為太子。我聽了你的鬼話,跟隨公子扶蘇,到了最后,可不是什么從龍之功,而是要進萬人坑啊!”
李景隆內心思忖,心想差點忘了,秦代還流行坑殺的方式,這倒是老秦人的傳統了。
他語重心長,安慰道:
“莫慌,歷史縱使出了些差錯,如今的大秦將領,未必斗得過我大明的永樂皇帝。他附體蒙恬將軍后,更是能夠以蒙家歷代效忠的名義,為公子扶蘇繼位提供支撐。”
“你要相信我,當年,永樂皇帝是能從燕地一路打到百越之地的,就連我,也只能疲于應對,糾纏幾個回合罷了。”
趙扶搖被李景隆所講的故事吸引,好奇起來:
“你們這位永樂皇帝這么生猛,你能一直和他對抗,并且還成為他的臣子沒有被清算,你也一定是個很強的將領吧?”
李景隆不由自主地笑瞇瞇起來,淡然道:
“那是當然,我九江(李景隆的小字)一生,不弱于人。永樂皇帝是我的一生之敵,是唯一一個打敗我的人。”
“你聽我講...”
趙扶搖腦海內,燕王靖難的事宜被李景隆以一種主觀美化過的視角講述出來,尤以燕王之威猛,李景隆自身之雖敗猶榮為重。
一曲蕩氣回腸的英雄史詩躍然紙上,最終靖難成功的帝王和苦苦抗衡的將軍惺惺相惜。
李景隆自己都覺得他說得有些超脫,和歷史不符。
但是架不住人總是喜歡美化自己過去的經歷。
隨著故事中燕王繼位,自己被封為奉天輔運推誠宣力武臣,主持編修《明太祖實錄》為結尾。
趙扶搖已然忘卻了要通過砸自己的腦袋來獲得平靜的想法,對自己靈魂之中多了一個人的事實,不再排斥。
他望著天上的明月,嘆道:
“我趙扶搖,一生之中,是否有機會成為九江你這樣的世間良將呢?”
李景隆漸漸發現自己逐漸獲得了身體的控制權,目光堅定起來:
“趙兄放心,你我如今可結為兄弟。后世的歷史上,你世間良將的美名,一定會流傳下去!”
雕陰縣北去七十里外,縱馬奔馳的老四已經給自己的愛馬換上了金屬的馬鐙和馬蹄鐵。
這倆玩意本來在十幾年后的西漢初期就會出現。
如今不過是提前適應適應。
老四一馬當先,充當先鋒,感受著壯年的身體帶來的力量。
“呼~九江小兒,你燕王叔叔又來了!過去你碰上我,三戰三敗。這次我也看看,你能打出怎樣的仗來!”
老四倒是不知道,李景隆說服了趙扶搖之后,現在已經在安排軍士掃街灑水,百姓們準備簞食壺漿以迎王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