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聽到前面傳來一陣不同尋常的聲音,隱隱有嗡鳴的劍聲,張紹心下好奇,循聲往前走去。
前面不遠處,有人在江邊練劍!
星月黯淡,唯有江水滔滔之聲在夜里回響。江風徐徐,帶著絲絲涼意,那人一襲青衫隨風飄動,宛如夜之精靈,此人正是徐庶。
長劍在他手中舞動起來,如同一條靈動的銀蛇。劍勢凌厲,卻又不失優雅。每一次揮動,都帶起一陣風聲。
徐庶的動作瀟灑流暢,如行云流水一般。他的身姿時而輕盈如燕,時而剛猛如虎。
長劍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與他的身體融為一體。劍招變幻莫測,時而刺出如閃電般迅猛,時而橫削如清風拂面。
張紹并沒有靠太近,靜靜的看著,敬佩之余,也不由得心生向往。
陡然,一道亮光在腦海中流星般劃過,張紹一拍大腿,我怎么把這事給忘了。
徐庶年輕的時候做過一段時間的游俠,那自然是有些身手。
此時看來,他劍法時而輕靈,時而犀利,信手拈來,簡直是揮灑自如,顯然在劍法上頗有造詣。
張紹頓時動了心,雖然不能光明正大的拜師,但這并不妨礙,張紹下決心練劍。
藝多不壓身,練劍不僅能強身健體,好處還有很多,比如將來殺敵立功,或者增加自己的保命系數。
作為張飛的兒子,張紹天生就有了一副好筋骨,他不僅比同齡人個子長得高大,氣力也不弱。
除了沒有老爹那么暴躁,沒有老爹長得那么黑,張飛優良的基因,他還是繼承了不少。
打定主意,張紹便看的愈發認真,差不多有半個時辰,徐庶才收劍離開了。
張紹依舊待在原地,過了好久,才喃喃的說了一句,“太帥了!”
又過了幾日,這一日夜間,江邊濃霧彌漫,徐庶并沒有練劍,只是在江邊獨自散步,張紹突然無聲無息的出現了,倒把徐庶給嚇了一跳。
“阿紹,你怎么來了?”
因為張紹曾經說過,考慮到兩人來自同一陣營,不要走的太近,所以這些時日徐庶沒有再主動來找過張紹。
“先生,今夜江霧彌漫,視線模糊,你我見面倒也沒什么,我們只是適當保持距離,又不是互不聯系,等日后回到許都,見面的機會就多了。”
徐庶輕嘆了一聲,“那許都可不是什么好地方,不知多少人把那視為牢籠。”
張紹知道,許都對他來說,留下很不好的回憶,他的母親就是被曹操派人抓到了許都,結果,徐庶雖然投降了,徐母卻懸梁自盡了。
徐母用自己的死,給兒子好好的上了一課。
另外,大漢天子,還有一眾漢家臣子,也都被軟禁在許都。
徐庶突然一陣苦笑,感嘆道:“說不定曹操回許都之際,就是天下一統之時。”
張紹笑了笑,“先生似乎有些悲觀啊。”
徐庶再次嘆氣,“江東固然坐擁長江天險,周瑜固然擅長水戰且江東兵精將勇,但這都不足以彌補雙方巨大的差距,只要曹操不再犯錯,難啊!”
“不再犯錯?”
張紹敏銳的抓住了什么,“看來先生也認為曹操已經犯了錯。”
徐庶看著他,脫口道:“他誤信蔣干之言,殺了蔡瑁和張允,只是他礙于顏面,不肯承認自己中計罷了。”
張紹沖他豎起了大拇指,徐庶才智過人,洞若觀火,別看他曾經說過:“孔明高我十倍!”,張紹卻是不信的,那只不過是徐庶謙虛罷了。
“那先生怎知,曹操不會再犯錯呢?再說了,自出兵荊州以來,曹操犯的錯還少嗎?”
“哦,你且說說看,曹操都犯了哪些錯?”
張紹保持著該有的警覺,說話的時候不忘四下看著,這一點,倒是很讓徐庶感到欣慰。
“曹操犯得最大的一個錯,那就是輕敵!荊州唾手而得,讓他得意忘形,他徹底的飄了,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飄了?”
徐庶輕輕嘀咕了一聲,隨即恍然頓悟,對他這種級別的謀士來說,不用張紹解釋,也能領悟其意。
“這第二個錯誤,就是過早的忽略了我伯父,若是曹操集中兵力,揮兵先取江夏,再圖江東,則霸業可成。”
“這第三嗎,就是殺了蔡瑁和張允,不僅動搖了水軍的士氣,還換了不擅長水戰指揮的毛玠和于禁,這不是平白幫了對手嗎。”
“至于這第四嗎?”
張紹指了指不遠處停在江面上的船只,“到現在為止,曹操最擔心的問題,其實不是荊州水軍,而是待在陸地上的這些人。”
“哦?為什么這么說?”張紹說的有理有據,條理清晰,讓徐庶愈發產生了興趣。
“雖然曹操握有十萬荊州水軍,可曹操也知道,這些人固然數量勝過江東兵,但是戰力卻有明顯的差距,想要一舉蕩平江東,就必須發揮出整體作戰的優勢,那就是把陸地上的人補充進來,但這些人大都是來自北方,他們不習水戰,很多人上了船站都站不穩,自然是無法參戰,你說曹操能不著急嗎?”
“不錯,這的確是曹操的一大煩惱,你適才說這是曹操會犯的第四個錯誤,難不成,你想到了什么?”
張紹指著那些船,語氣肯定的說:“一定會有人獻計,讓曹操把戰船用鐵鏈連起來,如此一來,曹操的煩惱不就解決了嗎?”
“將戰船連起來?”
徐庶皺著眉頭沉思了一會,隨即搖了搖頭,“這么做固然能讓不習水戰的人登船作戰,但也很危險,一旦周瑜用火攻,舟船相連,無異于自尋死路,后果不堪設想。”
“先生果然大才,一下就識破了玄機,不過嗎,曹操一定會犯這個大錯的!因為他急于取勝,急于一舉踏平江東,急于一舉平定天下,距離曠世霸業只有一步之遙,面對如此誘惑,他如何能不動心呢?”
“你說的曠世霸業,指的是平定天下?”
張紹搖了搖頭,“不止如此,一旦打贏了這一戰,曹操就能憑此功績,對漢室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