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平天下篇(14)
- 易不易
- 崇五先生
- 2226字
- 2012-11-22 11:40:22
前面我們講到了堅守勝利的夬,而面對已經失敗的集團,我們必然會走向渙散,但這種渙散卻并不意味著滅亡,也不代表著最后的終結,當然易經也會為此謀劃考慮。
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如果只是渙散,那么一切都還有利,不是最壞的局面,王如果宗廟還在,勢力還有,那么就適合度過河流山川,這個方法是正確的,利害的分析也得當。我們看勾踐滅吳,當時勾踐兵敗會稽,讓文種去和夫差談,首先就是不能搗毀越國的宗廟,因為一旦宗廟被毀,就代表越國滅亡,后來夫差兵敗被俘,也曾提出同樣的要求,但卻被勾踐一口回絕,夫差隨及就自殺。我們再看楚漢之爭,劉邦就是王假有廟,利涉大川,他趁實力尚存就跑到老遠的西蜀,然后燒毀棧道,目的就是要緩計圖強,東山再起。而項羽最后烏江自殺,他就是沒有考慮到這一點,而使楚漢之爭一局翻盤。所以只要有一定的根基,而且對集團又有利,那我們為什么不走,三十六計,走為上,走并不代表失敗,而只是一種策略,打得過我們就打,打不過我們自然要跑,歷史上的王跑跑太多了,而且基本上都是我們漢人,這些人或集團不僅在唐朝有,宋朝有,明朝也有,當然現在還是有。
初六,用拯馬壯吉
借助健壯的馬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可以獲得吉祥。我們跑也要跑得有水準,以前劉備逃跑的時候,不僅要把能帶的統統帶走,如果地里有糧食也要馬上收割,而曹操進犯新野時,他連老百姓都帶上,大家注意,曹操的目的是打天下,并不是滅天下,他有事沒事殺那么多老百姓干嘛,老百姓又不跟他搶地盤,搶王位,他屠徐州也是有待查證的,或者只是出于私憤,因為他的父親在徐州被殺。但是劉備卻造謠,說曹操天性兇殘,每到一處必要屠城,而他自己就鼓吹我以仁義待天下,你看我愛護百姓所還帶他們一起避難,當時他還對諸葛亮說,我們要以人為本,但事實上他的以人為本不是說以人為根本,而是說以人為翻身的資本,由此可見皇叔之心機深厚,實非真正儒家賢能可比,我想如果當時土地能搬走,劉皇叔也要說給我拆了打包。
九二,渙奔其機,悔亡
如果前面逃跑是要把握資源,那么這里就告訴我們還要把握時機,如果跑早了,財富沒帶未免可惜,如果跑遲了被逮住,那自然得不償失。所以把握最佳的逃跑路線和最佳的逃跑時機也是逃跑的關鍵所在,做好了這兩點自然就不會有遺憾和悔恨。
六三,渙其躬,無悔
即使沒有人保護,一個人逃跑也沒有什么好悔恨的,為了保命,男扮女裝,偽裝乞丐都無可厚非。為了成大事,有時化妝為普通老百姓也是可以理解為便宜行事,像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也是有過這樣的經歷,當時如果抓到他就可以獲得50萬現大洋,相當于現在的500萬大獎,但是他卻經常在國統區里自由出入,有一次一支國軍把他給抓住,說他就是毛某某,但毛卻淡定自若,說我只是一名教書先生,很多人都誤以為我就是毛某某,而毛某某是何等人物,怎么會輕易的跑出來讓你們抓住,他的命可值錢啊。然后他還給那個國軍頭目走上煙,自己也抽一支,接著兩個人就聊了一個下午,不僅講到了當兵的難處,還說到了很多蔣的政策,最后那個頭目覺得毛太博學,太親切,是一個十足的好人,便決定親自護送他出城,還擔心他被土匪給害了。由此我們便不難發現,所謂逃跑或逃生的方法那是千變萬化,層出不窮,而僅僅讓自己的部隊來保護自己那算不得什么本事,而讓敵人的部隊來保護自己那才是最高明的手法。
六四,渙其群,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
這個逃跑就厲害了,化整為零,如果一起逃跑,很快就會被追上或是殲滅,但是分頭行動,讓敵人不搞不清你的逃跑路線,最后部隊在一個小山丘上集結,這樣不僅能讓中樞得到保護,還能在分散的同時獲得不同的利益,這也是對手乃至所有人都難以想到的,而這一條在逃跑的運用中那就是層出不窮,我就不再贅述,但是大家要注意的是他的前提,他是渙散逃跑,就是存在一定的實力,才可以化整為零,如果是散兵游勇,自然就會被逐個擊破,因為你的逃跑沒有目的,而且也沒有實質性的意義和價值。
九五,渙汗其大號,渙王居,無咎。
這條就是在逃跑的時候,不是單一的逃跑,而是用自己的錢財去拉攏民眾的支持,這樣做沒有壞處。你光是逃跑,如果不能得到沿途民眾的支持和保護,也是很難成功,民眾如同是密林,你如果能利用密林自然就可以讓逃跑更加的方便有利,但是沒有密林的掩蓋,你在寬闊的大路上逃跑,那很快就會被鎖定目標。怎么讓密林主動來掩蓋你,當然就是你身上值錢的東西,或者是有價值的東西,我們在電影里常常看到錢遁就是這樣,在大街上逃跑,一丟錢,馬上就有許多路人來幫助你,而他們其實不是真的要幫助你,而是要獲得你的利益,但是他們在獲得利益的同時也就順便幫助你了,像長征是很苦,但是他卻讓紅軍與廣大無產階級群眾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和情感,并讓共產主義精神能夠被大眾所了解學習,這就不僅僅是起到了宣傳作用,同時也讓民眾更加的支持紅色政權,由此我們不難發現,逃跑不僅可以保存實力,同時還能壯大實力。
上九,渙其血去逖出,無咎
要逃就要逃到最安全的地方,徹底擺脫對手的掌控,這樣就不會有什么禍害。逃得越遠越好,我們的紅軍在躲避國軍追擊的時候,就是逃到很遠的地方,如雪山草地都去過,雖然看似兇險萬分,但是卻聯絡了各族民眾之間的感情,獲得了民眾的支持,這就是最大的收獲。而劉邦當年逃離項羽也是孤軍入蜀,自立漢中王,所以只有在擺脫對手的掌控之后,那么渙散的逃跑才能體現他真實的意義和價值。
渙雖然是在失敗之時必須經歷的最有效的方法,但是他卻不代表最終的失敗,所以學會利用渙,從渙中獲取利益,獲得經驗,獲得財富,這才是渙最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