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如熔金般、緩緩沉入天際曠野之中,天空只余一片灰白。
昌平府城中亮起萬家燈火,多是昏黃的一點燭光;唯有坊市、富人家中,方有大片燈籠、或是石雕燈柱。
城墻四面城門緩緩關閉,駐防府兵輪班換崗,刀鞘甲胄碰撞之聲連成一片。
秦府中,大批下人正抬頭仰望、天邊一道流光,
等到流光緩緩降落,現出二人身影。
秦吒雖雙腿微顫,卻還是歡喜得又蹦又跳,朝著一眾匆匆圍來的仆人們炫耀道:
“哈哈!我哥會飛、我哥帶我飛了!”
正當眾人驚詫于仙人法力之時,一旁六名男仆、已誠惶誠恐上前。
其中為首者剛要下跪,卻感到身體被一股奇異力量托起,自然知曉、乃是大少爺施展法力。
因而汗顏抱拳:
“我等未能護得二少爺周全,又得大少爺賜下仙藥、治愈傷勢;如今哪還有臉面,當得起如此禮遇?”
這六人,正是昨夜秦吒身邊六名護衛。
且為首中年男人,周身氣血充沛,已有盈久轉虧的跡象;按照如今凡人武學境界劃分,當是一位“后天九重”武師了。
馮常已死的當下,此人也是秦府之中、唯二后天九重武師之一。
“錢千軍。”
秦川上下打量了這位武師一眼,緩緩開口道:
“昨夜那強人,非是爾等能解決;你明知不敵、依舊上前,秦府記得此功勞。
今日賜姓你為秦,從今往后你便是‘秦千軍’。”
“多謝大少爺賜姓,小人必為秦家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主家賜姓,乃是常有的籠絡下人手段,但象征意義大過實際。
秦川神識掃過此人,見其喜悅做不得假;于是接著道:
“從今往后,秦家護院教頭一職、便由你來擔任。”
原先欣喜,頓時轉為喜出望外。
這次秦川并未施展法術阻攔,秦千軍連忙跪地磕首謝恩,眼中已有熱淚溢出。
習武數十載,但為仙家一奴仆耳!
坐到秦家護院教頭的位置,已是多少武人、夢不可求的成就。
然而秦川接下來的話,反而讓其、以為自己正在做夢了:
“前往庫房取藥,三日之內、養好左足經脈暗傷;本少爺為你護法、沖擊先天武道宗師之境。”
“這……”
先天丹雖只公開發售五年,其傳說、已在武人群體中散布開來。
多少豪富之家,傾家蕩產、只為求得一枚先天寶丹?
可以說,每一枚流入凡俗武林的先天丹、都足以掀起一片腥風血雨!
“少爺您、您是說……先天……”
秦千軍說話已有些結巴,生怕先前是自己聽錯了。
秦川斜視他一眼:
“莫要婆媽。”
“是、小人這就回去準備!”
見昔日頂頭上司,被賜主家之姓,職位提升后、甚至有機會邁入武道先天之境;一旁五名護院,已是極盡艷羨。
秦川接下來所言,更是令他們精神一振。
“今后三十年內,秦府護院但凡二十五歲前、入后天九重者,皆有先天丹賜下;汝等兒女子嗣,亦可享此優待。”
雖立下此規矩,但秦川并不打算將先天丹、護脈散等物,留在秦府之中;以免弄巧成拙、養出惡賊來。
并且,府上也絕不能出現、僅有一名武道先天,一家獨大的情況。
之后還可以找個由頭,將府上另一名后天九重護院、提拔為副教頭,令兩人相互約束。
再從賬房先生中,挑選出一手腳干凈、踏實肯干者,任命為秦府新晉管家;位于正副教頭之上。
如此三方制衡,應有數年安穩。
……
七日之后。
秦家護院練功房外,已有數百人匯集、探頭探腦。
只聽屋內,猛地傳來一聲高呼、如虎嘯山林、潛龍出淵:
“哈哈哈哈!我成了!我成了!
謝少爺大恩!厲某永生難忘,唯以死報之!”
除秦千軍外,今日秦府之中、又多一位武道先天宗師!
見眼前氣血鼓蕩,丹田之中、有一縷奇異劣化靈力匯聚的青年人,秦川神情如常、只是略微點了點頭。
有護脈散護持經脈,更有他這位筑基體修、在一旁引導護法。
區區武道后天、突破先天的瓶頸,若失敗了、才是一樁怪事。
練功房大門打開。
厲姓護院,如今已是秦府副教頭的青年,對著屋外頂頭上司略一抱拳:
“今后還望秦兄,多多照持了。”
“厲教頭如此年輕,今后成就、當是遠遠高出秦某的。”
言語之間,故意咬重“秦”字;仿佛炫耀主家所賜之姓一般。
正當兩人暗自較勁之時,屋外忽聞一陣高呼——
“圣旨到!秦府眾主仆接旨!”
于是府內數百人,皆是匆匆向秦府大門處匯集。
等到秦川姍姍來遲時,只見幾名小太監,正與父母拉拉扯扯:
“仙家莫跪、莫跪!此旨意,站接即可!”
“這世上,哪有站著接旨的道理?”
雙方僵持不下時,見秦川出現,一幫宦官、頓時像尋到了救命稻草一般:
“秦仙師,您可算來了!快勸勸令尊、令堂,咱家這、都不好宣旨了。”
秦川來到一眾府中仆役前,輕聲道:
“爹、娘,莫要為難公公們;站接便站接罷。”
聽到自家兒子所言,老兩口才將信將疑,不再堅持下跪。
傳旨的幾個宦官,以及周圍一眾、充作儀仗的皇城司密探,這才松了一口氣。
為首大太監,緩緩展開明黃色布帛、嗓音尖細,卻洪亮如雷;竟是有練氣三層修為在身!
“奉仙承運皇帝,詔曰:
朕惟禮仙以誠,治世以文。
大夏仙種于仙城者,亦為國之棟梁。
永和二十二年,昌平府仙兒、秦川,已入太學仙府進修,仙道可期;朕心甚慰。
現封其父秦山為伯,賜封號“福安”,食湖林鄉三千戶。
欽此。”
湖林鄉,正是秦家村所屬之鄉。
若按平常規矩,夏國仙種入太學后,一般會封賞其家中親屬為男爵、至多子爵,食邑不過一村之地。
這些仙種畢竟已離開夏國,此舉象征意義、大過實際。
秦家卻得了一個“福安伯”的封號,看來返鄉途中、仙船上所發生之事,已逐漸傳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