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丞相還是同意了呂祥攻取交南三郡的計劃,讓遙領交州刺史的李恢作為主帥,呂祥為前鋒,王平為副將,以明年,也就是建興四年秋收為限,奪取交南三郡!
實際上,由于攻取交州的軍事行動,本在丞相的計劃之外,只是被呂祥的戰績、分析、決心所打動,要不然丞相是不會冒險與東吳起摩擦的。
然而,丞相不愿讓交州牽扯太多國力,想讓呂祥以盡可能少的兵力攻取交南三郡,五千士卒正好,就算失敗,憑呂祥的軍事能力,損失會被降至最低。
所以,丞相在任命李恢為主帥的同時,又給他下派了諸如戶口清查、土地清查、推廣農耕、收鹽鐵為官營等行政任務,讓呂祥實際上成為了這次軍事行動的總指揮。
在得到丞相的命令后,呂祥激動不已,如果能拿下交南三郡,對于大漢來講,不止是有利于南中的安定,還可以增加財政收入,拓展物資來源,緩解糧食壓力,更可以擴大戰略空間,牽制東吳部分兵力!
其實呂祥想打交州,有自己的私心。呂祥內心更贊同昭烈帝伐吳,奪回荊州的思路!然而丞相和子龍將軍也有他們的考慮。
夷陵之戰前,正如子龍將軍勸諫先帝的那樣,一來,國賊乃曹魏,曹丕篡權建國,民心未附,正是吊民伐罪之時;
二來,與東吳戰端輕啟,便難停止,東吳反復無常,極有可能轉而與曹魏結盟,大漢以一州之力,如何抵擋。
夷陵之戰后,丞相更不可能伐吳了,除了子龍將軍所分析的,一來,國力較戰前大為衰敗,兵微將寡;二來,只怕朝臣反對者更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因此,呂祥想拿下交南三郡,更看重的是擴大戰略空間,為以后進言攻取荊州增加砝碼!
“丞相!我明日便與王將軍開始挑選精壯,爭取早日成軍!”呂祥信誓旦旦,仿佛過幾日就要出兵交州一般。
“哈哈哈!”李恢笑道:“保山,你也太急了。你也得等我將這些部族召集至滇池,才能挑選士卒!況且,你目前最要緊的,可是成婚之事!”
呂祥這才反應過來,自己連馬上要成婚都忘記了,見一向不茍言笑的王平都被自己逗笑,連忙拱手行禮,不停說道:“見笑了,見笑了……”
丞相笑道:“好了,保山,攻取交州之事,如事不可為,當以保全自身為上,此事還早!你先去準備婚事吧!”
呂祥連忙行禮,逃離如此尷尬的環境。
隨后,在城中專門撥給呂凱暫住的宅邸,呂祥找到了老呂,正巧孟獲也在,兩人正在商議婚期。
呂祥將自己的想法與丞相意見告訴二人。
“象兒,你這想法,真是大膽啊!關鍵是丞相怎么還同意了?”呂凱沉聲問道,聽不出他是贊同還是反對。
孟獲也沉默不語,場面瞬間尷尬起來,兩家長輩本來就婚禮事宜商量得熱火朝天,呂祥突然來告知一切推翻,而且還征得丞相同意了,兩人的心情如墜冰窖。
呂祥見二人如此,決定先緩和一下氣氛,便問道:“孟家主,您與夫人成婚之時,可有什么禮俗?”
孟獲答道:“我與夫人也不是同族之人,習俗不盡相同,因此也是一切從簡。唯有一樣,祝融部族要求我家必須要有角抵隊,將祝融部族的角抵隊打敗之后,才能將夫人帶走!”
呂祥強行笑道:“這個好啊,我與花鬘都會武藝,角抵之俗正好符合你我兩家尚武的精神!”
呂凱白了呂祥一眼,似乎在說,誰告訴我們家尚武了,不韋呂氏明明就是大秦相邦呂不韋之后!
呂凱也不愿就這么僵著,朝孟獲問道:“孟兄,象兒所說的軍中成婚之事,你怎么看?”
孟獲沉思半晌,自嘲道:“季平兄,從不韋到滇池,你我兩家一直都說婚事一切從簡。當時是考慮到戰亂的原因,只想著趕緊把兩個孩子的事情定下來。如今叛亂已定,我等又想盡可能地治辦得最好。并非我等反復無常,終究都是為了子女呀!”
呂凱聽孟獲這么一說,心中竟有些酸酸的,自己獨自將呂祥拉扯大,如何不明白孟獲的感覺!如今呂祥的成績,已經很值得欣慰了,又有什么好苛求婚禮儀式呢!
呂凱問道:“孟兄,你的意思是,同意了?”
孟獲點點頭,說道;“季平兄,七月中旬,你我便要趕赴郡中任職,保山也有自己的公務,今后你我二人只怕與子女是聚少離多了!就依保山之言又何妨?”
見孟獲同意,呂凱也不糾結,說道:“那我們來商量一下婚期具體是哪天……”
-----------------
建興三年七月初一,滇池軍營。
校場上,站滿了滇池會盟時在場的大小官員和首領,幾千名南中士卒,列陣以盼,將校場圍得水泄不通。
點將臺上,呂祥絳袍金鎧,神采飛揚,花鬘身著蠻族長裙,玄色為底,絳紅與孔雀藍刺繡成祥云線條,勾勒出曼妙身姿。
“諸位!”丞相開口,校場瞬間安靜下來。
“今日嘉辰,良朋咸聚,共賀呂氏與孟氏之良緣!
呂氏乃名門世家,累世簪纓,賢才輩出,文韜武略,名傳四方。其家風醇厚,德義相傳,于動亂之中秉持忠義,扶濟蒼生,實乃國之棟梁、民之楷模。呂郎自幼聰慧穎異,才學出眾,修身明禮,志存高遠,其風姿俊逸,器宇軒昂,實乃人中龍鳳,為家族之光耀。
孟氏亦為世家大族,門第清華,閨閣賢淑。其家世代鐘靈毓秀,賢媛雅范,禮儀昭宣。孟女溫婉嫻靜,容德兼備,心靈性慧,品德高潔,宛如空谷幽蘭,芬芳自溢。
今二位賢伉儷結為秦晉之好,實乃天作之合。愿爾等婚后琴瑟和鳴,相敬如賓,夫妻同心,共承家嗣。于家,孝順長輩,敦睦親族,使家族之榮耀綿延不絕;于國,秉持忠義,各盡所能,為天下之安定貢獻心力。望爾等相互扶持,不離不棄,同甘共苦!
諸位!讓我們以酒為證,祝二位新人永結同心,白頭偕老!”
“永結同心!白頭偕老!”
“永結同心!白頭偕老!”
“永結同心!白頭偕老!”
幾千人齊聲高呼,竟像是替兩位新人喊出心中所愿,好讓天地聽見,護佑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