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依舊是計劃經濟的年代,后世的那些大佬大多都在上學,上班,還沒有發家呢。
在八十年代初,要是論起賺錢的方法和商業眼光,王劍奇這個小郵差絕對能名列前茅。
他都已經計劃好日后如何發展了。
秋天動物喜歡養秋膘,這個時候動物身上脂肪厚,能賣高價,王劍奇要多去幾次山上,多獵一些動物回來。
肉拿到黑市上賣掉,動物皮賣給收購站。
以最快的速度賺到千八百塊錢。
等到明后年存夠錢,用賺來的錢在縣里開一家門市部,他不賣生活用品,只賣家用電器。
家用電器后世家家普及,可八十年代初好多人都沒有接觸過。
只要他敢搞,敢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成功的幾率會非常大。
等到商店有些起色,王劍奇還要搞后世人們最熱衷的一件事帶貨。
什么代購、代銷、代辦、代運,只要賺錢的他都代,疆內可以代,疆外也可以代。
他給自己定的目標不高,開門市部一年賺他個幾萬塊利潤,賺他個市首富出來。
新江離內地太遠,好多好東西都運不出去。
王劍奇都已經想好了,等有了足夠多的資金,他要把新江的羊毛衫、葡萄酒倒騰到北上廣,再以高價賣給當地的商店。
這個利潤指定比他賣家電賺的多。
從0到1的過程很難,但從1到N很簡單。
靠著超前的眼光,再加上他的膽識和智慧,王劍奇的財富雪球會越滾越大。
江首富,全國首富對他來說只是時間問題。
想想就覺得爽!
......
王劍奇走出家門,暫時把當首富的美夢收收。
分家要立字據,他要去趟大隊,讓大隊的領導來一趟家里。
有字據,大隊再把戶口單獨的分出來,這就算獨立門戶了。
別人家分家,還會因為利益分配不均產生矛盾。
在王家不存在,王劍奇和奶奶搬過來總共加起來也就兩年多。
而且好多東西是奶奶過來的時候拿過來的。
像炒菜用的鐵鍋、鏟子,還有搪瓷碗、木頭桌子、水缸這些奶奶的物件,老人要都帶走。
至于王劍奇,王父讓他把搪瓷盆子、暖水瓶、木箱子、木凳子、臉盆架子,被褥、搓衣板這些他結婚時置辦的家具都帶走。
打包起來很快,被子、衣服全部都是裝在木箱子里的,當初做木箱子就是為了裝這些東西。
褥子直接卷起來,到地方一鋪就完事。
分明白后,王劍奇給媳婦交代了一下,然后就出門了。
過了半個小時,他叫了幾個平時關系好的維吾爾族小伙,用毛驢車把東西搬走了。
奶奶家附近有不少維吾爾族同胞居住。
王劍奇小時候天天跟周圍的巴郎子玩。
他不僅跟他們學會了維語,還跟他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當時會維語的漢族人非常少,會漢話的維吾爾族幾乎沒有。
而他能得到郵差這份工作,有一部分原因是他會維語。
毛驢車拉著滿滿一車東西,走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兩邊必須有人扶著,要么東西容易從車上掉下來。
一行人走了十多分鐘,終于到了村東頭的小院。
院子里有三間住房一間廚房,這四間房全都是用50多厘米厚的土磚壘的土坯房,每間住房都有一扇窗戶。
窗戶的玻璃是單層的,到了冬天必須用膠水把四周糊住,要么冷風呼呼往屋子里鉆。
村里好多人家嫌窗戶多余,蓋房子的時候甚至不要窗戶。
院子里還種了兩棵蘋果樹和一棵梨樹,王劍奇之前經常來澆水,樹都還活著。
到地方了,大家就開始搬東西了。
人多力量大,一會功夫幾個人就把毛驢車上的東西搬到了院子里。
忙活完了,幾個維吾爾族朋友就要走
“阿達西,今天謝謝你們了,等這幾天忙完了,我請大家喝酒。”王劍奇非常有誠意的感謝他們。
由于風俗習慣的不同,維吾爾族一般不在漢族人家里吃東西,聚一起喝點酒倒是可以。
“盲哎,你再跟我客氣我打你了,要不是你把我從山里背回來,我早都塔西浪了。”一個臉上有疤痕的男人不樂意的說。
“要不是你在衛生所幫我翻譯,我家巴郎子早死了,別說沒用的,以后有需要佛話!”
“就是嘛,客氣撒呢,你再客氣冬天不給你撿肉了,趕緊回去忙吧。”
幾個人坐在毛驢車上向王劍奇招招手,然后有說有笑的走了。
在家里,王父從小不管他,后媽更是不待見他。
可這些維吾爾族同胞卻特別喜歡王劍奇,有些人甚至把他當親兄弟一樣對待。
這些少數民族同胞需要翻譯的時候都來找他幫忙,有這個手藝他在村子里很受歡迎。
同樣的,王劍奇也非常珍惜這份感情,打心底里感謝這些少數民族同胞。
王父讓他去礦上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比較壯實。
冬天冷的時候,王劍奇幾乎每周都有肉吃,這些肉都是維吾爾族朋友給的。
維吾爾族不吃未經念經宰殺的牲畜和一些禁忌的肉類。
冬天放羊的時候要是遇到路上被車撞死的,野驢、野馬。
只要肉沒問題,王劍奇的維族小伙伴就會帶回來一兩個腿給他吃。
送走了幫忙的伙伴,王劍奇趕緊回去打掃屋子,準備做晚飯。
剛剛在家里光吵架了,連晚飯都沒有顧得上吃。
“奶奶,你坐著休息吧,我們來就行了。”
“我的身體可硬朗了,你倆收拾屋子,我給你們煮點包谷面糊糊。”奶奶說完就去做飯了。
今天太晚了,只能湊活著吃點。
王劍奇和媳婦應了一聲就去忙了。
新江風沙大,關著門窗屋子里還是有一層土,不打掃根本沒辦法睡覺。
打掃完,吃完晚飯都快九點了,大家就各回各屋休息了。
進屋后,劉秀清點燃了家里帶燈罩的煤油燈。
她拿著暖水壺往盛有涼水的搪瓷盆里倒了一些熱水,然后端到炕旁邊,看著丈夫說:“累了一天了,快燙燙腳吧。”
“來我們一起燙腳。”王劍奇把媳婦拉到身邊說。
劉秀清連忙往旁邊躲了躲:“我不要,你先洗!”
“你沒聽說過英雄腳臭,好漢屁多嗎?”王劍奇在一旁笑著說。
劉秀清被丈夫氣笑了,她還是頭一回聽到這種說法。
英雄腳臭不腳臭她不知道,反正丈夫的腳是真臭,還是酸臭酸臭的那種。
“沒聽過,你自己編的呀。”
王劍奇再次把媳婦拉過來說:“笑著多好看呀,別愁眉苦臉的了,分家是好事,你別有心理負擔。”
剛剛吃飯的時候,看到媳婦一直皺著眉頭,他就知道媳婦又受委屈了。
媳婦家是原生家庭,老丈人和丈母娘都是文化人,兩人的脾氣很好,從小到大家庭都非常和睦。
像今天王家這種場面,劉秀清還是頭一次遇到。
這才結婚三個月就分家了,要是讓別人知道指定認為是她這個媳婦鬧著要分家的。
下午臨走前,婆婆又在她耳邊叨叨了幾句。
吃飯的時候她滿腦子都是鬧心事,讓她心煩意亂,一點都沒心思吃飯。
劉秀清抬起頭,淚眼旺旺的看著丈夫,心里一肚子委屈:“婆婆說是我讓你不要指標,是我讓你分家的。”
婆媳之間本來就沒有血緣關系,相處起來本來就難,而丈夫又有個后媽相處起來難上加難。
她本是個知書達理的人,平白無故扣個大帽子在她頭上,她越想越委屈。
以后逢年過節回去,她怎么面對丈夫那一大家子人呀。
王劍奇把媳婦摟在懷里,用袖子擦掉眼淚:“她就一個后媽,你搭理她干嘛,放心以后天塌下來我也幫你扛著。”
看到媳婦這樣,他氣的牙癢癢,真不明白老爹怎么會娶這種人。
“以后你就別下地掙工分了,我的工資夠養你們了。”王劍奇看著窗外小聲對媳婦說道。
“我能跟其他人一樣下地干活,我不怕吃苦。”劉秀清一下就不樂意了。
她掙的工分雖然不多,但也能幫丈夫分擔一些。
王劍奇摸了摸媳婦的頭,笑著說:“你在家要照顧我和奶奶呀,以后還要照顧娃呢,你要下地了誰照顧我們。”
他想了想繼續說:“這個季節動物都長膘了,明天休息我去山里一趟,打點動物回來,一部分煉油,一部分賣了補貼家用。”
聽到娃的時候,劉秀清白了丈夫一眼,結婚都三個月了,她的肚子一點反應都沒有。
婆婆更是拐彎抹角的說她是下不出蛋的母雞,問題是這事她一個人說了也不算呀。
看到媳婦的樣子,王劍奇尷尬的笑了笑。
他每天都要騎幾十公里自行車,有時候調整線路會騎一百多公里。
上一天班回來,腿肚子都打抖,哪有心思想那事呀。
“今天就給你種上,我可是神槍手,說中就中。”說完王劍奇就開始上手。
展示他雄風的時候到了。
劉秀清害羞的推開他:“哎呀,你先洗腳,臭死人了。”
看著媳婦的樣子,王劍奇開心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