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風險的種類
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當中,時刻面臨著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的風險。為了便于人們研究和管理風險,需要對風險進行一定的分類。按照不同的分類依據,我們可以將風險分為不同的種類。
一、按風險的性質劃分
按風險的性質進行劃分,可將風險劃分為純粹風險和投機風險。
(一)純粹風險
純粹風險(pure risk)是一種只有損失可能性而沒有獲利可能性的風險。純粹風險導致的后果有兩種,即有損失和無損失,不存在獲利的機會。例如,火災、疾病、車禍及死亡等風險的后果只有損失而無獲利可能性。財產損失風險、法律責任風險、員工傷害風險、員工福利風險等,這些風險都是純粹風險。
(二)投機風險
投機風險(speculative risk)是指既有損失可能又有獲利可能的風險。投機風險導致三種可能的結果,即有損失、無損失和獲利。例如,賭博、購買彩票、股票投資、外匯交易、房地產投資等活動面臨的風險都是投機風險。
(三)純粹風險與投機風險的區別
純粹風險和投機風險存在如下區別:
第一,純粹風險可以通過損失管理、采取一定措施來影響風險因素,從而達到降低風險的目的。例如,對于工廠的火災風險,可以采取安裝火災報警系統和自動噴淋裝置等設備、加強職工防火滅火培訓等措施降低發生火災的可能性及損失程度。但有些投機風險,如匯率波動風險,一個公司是無法控制的,只能從提高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來降低風險,或者通過風險轉移或對沖來達到風險中和、抵消的目的。
第二,純粹風險可以通過保險來管理。純粹風險在一定情況下具有損失分布的規律性,可以通過大數法則計算損失大小和波動幅度來了解風險度,這也構成了保險公司科學經營的數理基礎。保險公司根據以往損失的經驗數據,運用大數定律對承保風險進行平均損失率及標準差計算,據此量出為入地收取純保費以達到風險分攤的目的。一般而言,投機風險不是可保風險,不能通過大數定律來估計損失的規律性,如股票價格的風險無法運用大數定律找到規律性,只能通過金融衍生合約如股票期貨、期權等衍生品來對沖。
第三,純粹風險所造成的后果與投機風險不同,其只有損失的可能而無獲利的可能,是社會財富和人身凈損失,加大了社會總損失,因此人們普遍不希望純粹風險發生。投機風險發生后,一部分人遭受了損失,另一部分人卻可能從中獲利,在一定的時間和范圍內,投機風險造成的風險事故并沒有改變社會財富的總量,也沒有產生凈損失,只是社會財富在一定范圍和程度上的重新分配。但投機風險具有誘惑力,往往使偏好冒險的人們投身其中,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有可能為參與者帶來收益。
二、按風險的對象劃分
按風險的對象進行劃分,可將風險劃分為人身風險、財產風險、責任風險、信用風險。
(一)人身風險
人身風險是指由于人的死亡、殘廢、疾病、衰老及喪失和降低勞動能力等所造成的損失風險。人身風險通常又分為生命風險和健康風險兩類。人身風險會導致個人、家庭和企業經濟收入減少和支出增加而陷入困境。
(二)財產風險
財產風險是指財產發生毀損、滅失和貶值的風險。例如,房屋遭受地震、汽車發生碰撞、海上運輸因惡劣天氣導致沉沒時所形成的損失都屬于財產風險。
(三)責任風險
責任風險是指由于某種原因使社會個體或經濟單位的侵權行為造成他人財產損失或人身傷害時,依照法律應負有經濟賠償責任或者無法履行合同致使對方受損而應負的合同責任所形成的風險。例如,車禍傷人、產品缺陷會形成責任風險。
(四)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義務人不履行義務而給權利人造成損失的風險,或交易一方不履行義務而給交易對方帶來損失的風險。例如,債務違約、違反合同而給對方造成的損失可能性就屬于信用風險。
三、按風險的范圍劃分
按風險的范圍進行劃分,可將風險劃分為基本風險與特定風險。
(一)基本風險
基本風險是由非個人或個人不能阻止的因素引起的風險,其影響范圍較廣,通常會波及很多風險單位,很難進行預防。例如,與社會、政治有關的失業、戰爭和通貨膨脹,與自然因素有關的地震、海嘯和火山爆發等巨災,都屬于基本風險。
(二)特定風險
特定風險是由特定的社會個體所引起的風險,其影響范圍較小,只會影響到特定的個人、家庭或企業,容易控制和防范。例如,火災、爆炸、盜竊引起的財產損失,以及對他人財產損失和身體傷害所負法律責任的風險,都是特定風險。
四、按風險產生的環境劃分
按風險產生的環境進行劃分,可將風險劃分為靜態風險與動態風險。
(一)靜態風險
靜態風險(static risk)是一種在社會經濟條件穩定的情況下,一些自然因素不規則的變動或人們失當行為或錯誤判斷導致的損失可能性,多為純粹風險。例如,自然災害、個人不誠實的品質、心理因素會造成個人或經濟單位的損失。
(二)動態風險
動態風險(dynamic risk)是在社會條件和經濟條件變化的情況下造成的風險。動態風險既可能是純粹風險,也可能是投機風險。例如,社會變革、制度變革和技術革新等動態風險可能給社會帶來收益。因此,人們有時會主動促成動態風險,獲得收益。例如,我國20世紀70、80年代的經濟體制改革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釋放,改善了人民生活。
五、按風險產生的原因劃分
按風險產生的原因進行劃分,可將風險劃分為自然風險、社會風險、經濟風險、政治風險。
(一)自然風險
自然風險是指由于自然現象、物理現象和其他物質因素所導致的風險。例如,地震、洪水、暴雨、颶風、海嘯、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都屬于自然風險。
(二)社會風險
社會風險是指由于個人或團體的過失、疏忽、僥幸、惡意等不當行為對社會生產及人們生活所造成的損害風險。例如,盜竊、罷工、玩忽職守引起的經濟損失等都屬于社會風險。
(三)經濟風險
經濟風險是指生產經營過程中,由于相關因素的變動和估計錯誤,導致產量變化、價格漲跌等導致經濟上遭受損失的風險。例如,匯率變動、市場需求減少、通貨膨脹、資金周轉不靈等都屬于經濟風險。非經濟風險則包括科技、人文、社會倫理等方面的影響造成的損害風險。
(四)政治風險
政治風險是指起源于種族、宗教、國家之間的沖突、叛亂、戰爭、罷工引起的風險,或由于政策、制度、政權或政局更替引起的風險。
思政案例:“人臉識別”隱藏的風險
2023年12月,在四川一高校讀研的周某,通過一家公司的面試。他與公司達成就職意向,但在背景調查的階段,錄用流程卻無法推進。信息顯示,周某名下有多家企業。
涉事公司注冊地在北京房山、懷柔兩區,注冊時間均在2021年12月。其中,周某是兩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兩家公司的監事,這4家公司都已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周某稱,自己從未注冊過這些企業。但對于周某來說,想要走正常流程撤銷企業設立非常困難。稅務部門的信息顯示,有兩家公司在同一時間段開出了400多萬元的發票,周某需要先補齊未繳的5.86萬元稅款。
周某懷疑,自己的身份和人臉識別信息可能被冒用了。為此,他調取了涉事公司注冊使用的人臉識別存檔照片,發現這是周某2019年時的照片。周某回憶起自己在2019年做過的一份“兼職”,當時下載幾款手機應用程序,注冊成功后得到獎勵。“這兩款手機應用程序,我都在里面進行了人臉和實名認證,后來其所屬企業倒閉了。”周某認為,應該是不法分子盜用了當時的人臉識別信息,并且冒用身份注冊了多家企業。
公開信息顯示,當年一個以周某的名義注冊的應用程序于2019年10月因涉嫌網絡傳銷、非法集資、金融詐騙,被湖南省長沙市市場監管部門立案調查。
因為“兼職”而導致信息泄露的,不只周某一個人。2023年7月,在寧夏上大學的李某,因一份需要人臉驗證的“兼職”而泄露了個人信息,后來莫名其妙地成了四川多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或高管。2023年9月,李某在報考公務員考試時無法通過資格審查,沒能參加考試。在一個名為“冒名受害者”的群聊里,將近400名受害者的身份被冒用,工作背景調查無法通過,考公、考編等寸步難行。
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防范和查處假冒企業登記違法行為規定》,于2024年3月15日起正式實施執行。該規定加大了對虛假登記的打擊懲處力度,設定了沒收違法所得、5萬~100萬元的罰款、吊銷營業執照等行政處罰責任,并銜接了刑事責任。同時,該規定強化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市場主體登記限制等信用懲戒機制的運用,并對假冒企業登記違法行為的直接責任人認定予以更具體的規定,明確直接責任人,包括對實施假冒企業登記違法行為起到決定作用,負有組織、決策、指揮等責任的人員以及具體執行、積極參與的人員。
在數字時代,人臉信息就是一個人的“通行證”,絕不能忽視人臉信息被他人使用的潛在風險。在校大學生因一次兼職經歷而莫名其妙成為公司“法人”,看似意外,但實際上這是不法分子設計的套路,即以“兼職”名義、薪酬等加以誘惑。大學生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完成了網上公司注冊環節的人臉識別、身份認證。這類假冒注冊的公司,往往經營異常或從事非法活動。因此,一方面,個人要加強防范意識,謹慎保管使用人臉識別數據,避免被他人用于實施違法犯罪活動;另一方面,個人不可為了蠅頭小利,有意無意地配合他人完成身份認證。
樹立正確的風險意識,就是愛己、愛人、愛家庭、愛國家;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避免不必要的風險,就是對家庭有責任、對社會有擔當、對國家有貢獻的重要體現。
資料來源:劉胤衡,陳曉,劉小芃,等.大學生“被法人”身份冒用幾時休[J].中國青年報,2024-01-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