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酒產品云倉布局與優化
- 張曉蓮
- 10字
- 2024-12-04 18:02:49
2 云倉技術基礎與發展
2.1 云倉的概念與特征
云倉(cloud warehouse)是一種利用信息技術來實現倉儲資源共享和網絡化管理的新型倉儲模式。它通過將物理倉庫與云計算技術相結合,實現倉儲資源的虛擬化、集成與優化,從而提高倉儲物流的效率,降低成本。
2013年,“云倉”這一概念被人們熟知,2014年,我國已經開始陸續實行各類云倉計劃。云倉,即“互聯網+倉儲”,是面向倉配一體化的產物,是一種利用云計算以及現代管理方式進行貨物流通的全新物流倉儲體系產品。將物流配送環節與倉儲環節銜接,能夠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對物流快速準確的要求,有利于企業保證其優勢地位和核心競爭力。如圖2-1所示,云倉由以下三個部分構成:
(1)基礎設施層
基礎設施層處于整個平臺的最底層,將平臺的所有軟硬件資源設備包含在內,為整個云平臺提供基礎保障與支撐。其中包括與倉儲物流相關的基礎資源設備,能夠提高倉儲物流管理效率的智能識別設備,能夠使物流設備網絡互聯的網絡設施,以及能夠實現資源匯集、調度的中央服務器。
基礎資源設備,即為倉儲部分、物流部分的原始資源。對于倉儲部分來說,其包括的主要資源設備有:由企業控制和管理的分布式實體倉儲庫房、庫房內劃分的各庫區、庫區內多樣化的立體貨架(如標準規格貨架、懸臂式貨架等)、庫房內存儲的各類物資資源、庫房內輔助貨物移動和搬運的叉車等基礎設施。對于物流部分來說,其主要包括的基礎資源設備有運載貨物的車輛等。
智能識別設備是為提高整個倉儲物流管理的智能性、高效性而加入到系統中的。這些智能識別設備與基礎資源設備配合使用。在倉儲物流管理過程中,智能識別設備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簡化了操作流程,并且提高了管理效率以及管理精度。在倉儲部分,智能識別設備主要有:吸附于物質資源上的RFID電子標簽(用于寫入物資基本信息)、安裝于庫房出入口通道的RFID閱讀器、安裝于貨架上的RFID閱讀器,以及與控制計算機相連、負責控制RFID閱讀器的軟件系統。在物流部分,其包括的智能識別設備主要為裝載于物流車輛上的GPS車載終端等。

圖2-1 云倉構成圖
網絡設施與中央服務器將所有基礎資源設備和智能識別設備緊密串聯,形成一個全面的網絡化資源系統,以便使各種資源管理能夠在網絡平臺上運行。其主要包括:庫房內RFID設備控制計算機所需要與其連接并經其向上發送數據的局域網路由器、對數據進行接收和轉發的中間各級企業局域網路由器、倉儲云平臺管理中央服務器、倉儲云平臺管理計算機、對以上網絡設備進行連接的以太網,以及物流部分傳送數據所需要的GPRS通信網絡。
綜上,在基礎設施層中,倉儲部分和物流部分所包含的各類資源及設備,共同構建了一個完整的基礎設備網絡系統。
(2)平臺層
平臺層在整個體系中處于中間層次,其主要的工作是對數據進行收集、計算、統計等操作,因此,平臺層與數據的分析處理密不可分,是一個虛擬的層次。
基礎設施層通過應用RFID智能識別設備、GPS車載終端等智能設備,獲取貨物的相關信息,如出入庫房的物資信息、物資與所在貨架的對應關系信息、物流車輛在運送過程中的位置信息等。智能設備直接讀取或經由解析所獲得的信息,通過中間各級局域網路由器或GPRS網絡的轉發,最終接入以太網,將信息傳送給中央服務器。管理平臺提供的具體服務需調用中央服務器中所接收的數據,經過一定的篩選或計算,最終呈現給服務需求者。在這個過程中所涉及的數據相關的操作,都屬于平臺層的職責范疇。
平臺層是數據相關的層次,包括一個信息資源庫,用于存儲基礎設施層收集并上傳的各類信息。信息資源庫包含龐大的信息資源,信息量會隨著基礎設施的擴展而增多,不僅包括基礎設施層的一些固有屬性的信息,當基礎設施層具備實時監控的功能時,還會實時更新和監控相關的部分信息。
云計算是一種托管技術,在互聯網內將硬件、軟件、資源統一起來,實現數據的計算、儲存、分析和共享。云的概念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基于云計算技術,其本質是互聯網共享,實現各種終端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也就是說,用戶所享受的所有資源,全部由一個儲存和運算能力超強的后臺提供,而這個后臺就是“云”。這是云倉運營的核心技術,也是云倉與傳統倉儲最大的區別。面對海量的碎片化訂單,科學技術為物流服務商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技術支持。當云倉與客戶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后,雙方數據實現對接互通。利用這些數據,云倉會預測客戶企業在未來一段時間的銷售情況,從而進行更加精準、合理的備貨,減少成本,實現渠道下沉,提前將貨物運輸到各地區的分倉中,以便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
(3)應用層
應用層作為整個體系的最高層,直觀體現了整個平臺的功能性,其按照用戶的需求,將服務進行打包封裝,最終呈獻給用戶。云平臺將所有分倉的信息集中于同一平臺中,同時又分別對每個分倉提供獨立的倉儲管理服務。同時,具有最高權限的管理員通過同一平臺可以按需查看所有分倉當前的物資運作情況。云倉儲管理系統包括貨架信息展現、入庫信息管理、出庫信息管理、庫存統計、物流跟蹤、物流信息管理、物流調度管理等功能。一般來說,云倉的信息管理系統包括中央系統、訂單管理系統與倉庫管理系統。
訂單管理系統(OMS)作為物流管理系統的一部分,通過對客戶下達的訂單進行管理、追蹤,動態掌握訂單的進展及狀態,從而提升物流的作業效率,以便節省運作時間和作業成本,提高物流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訂單管理系統是物流管理鏈條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過對訂單的管理和分配,使倉儲管理和運輸管理有機結合,穩定有效地使物流管理中各個環節充分發揮作用,使物流各環節成為一個有機整體,滿足物流系統信息化的需求。
倉庫管理系統(WMS)是一個實時的計算機軟件系統,它能夠按照運作的業務規則和運算法則,對信息、資源、行為、存貨和分銷運作進行更完美的管理,提高效率。WMS軟件除了對倉庫作業的結果進行記錄、核對和管理外,最大的功能是對倉庫作業過程的指導和規范:不僅對結果進行處理,還通過對作業動作的指導和規范保證作業的準確性、速度和相關記錄數據的自動登記(記入計算機系統),從而提高倉庫管理效率、管理透明度、真實度。
訂單管理系統接入消費者訂單后,智能匹配到距離消費者最近的分倉,隨后倉庫管理系統實施倉內操作,完成出庫發貨,就近完成配送。分倉定期向中央系統反饋庫存狀況,當庫存不足時,即向客戶企業發出補貨信息或者在倉間進行調撥。
云倉為“線上平臺+線下實體倉庫”的運營模式提供了基礎。綜合分析云倉的結構后,本書總結出云倉具有以下三個特征:
(1)高效性與靈活性
倉儲體系遍及全國,因此倉儲是非常分散的。云倉通過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了對商品的實時監控和管理,從而提高了倉儲和物流的效率。云倉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進行靈活的調整和變化,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云倉并不僅僅是倉儲的概念,而是倉配一體化,旨在使整個供應鏈更加扁平化。
(2)低成本
云倉采用共享經濟的模式,可以將倉儲和物流等資源進行共享,降低成本。云倉體系內共享各處庫存,進一步減少了安全庫存量。一般來說,分倉增加會使整個供應鏈系統中的庫存總量增加。但在云倉體系中,干線快速調撥能力和信息系統強大的訂單選倉能力,可以實現各分倉的庫存共享,從而減少整個供應鏈系統中的庫存量。
(3)數據化
云倉通過信息化技術實現了對商品的數據化管理,從而可以實時掌握商品的庫存、銷售等情況,進而可以提前將庫存布局到離消費者最近的倉庫。
云倉通過其高度的集成性、靈活性和智能化,為企業提供了一個高效、經濟、可擴展的倉儲物流解決方案,尤其適合電商、跨境貿易等需要快速響應市場變化的行業。云倉將分散的物理倉庫通過信息技術虛擬化集成,形成一個大型的虛擬倉庫網絡,實現資源的共享和優化配置,具有虛擬化和集成化的特點;企業可以根據業務需求快速調整倉儲空間和服務,無須為擴展物理倉庫投入大量成本,具有靈活性和可擴展性的特點;通過云計算平臺,企業可以實時監控庫存狀態、物流動態等信息,提高管理透明度和效率,具有實時性和透明性的特點;結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云倉可以實現智能化庫存管理、自動化揀選配送等高效操作,具有智能化和自動化的特點;相比傳統倉儲,云倉通過共享經濟模式減少了空間浪費,降低了倉儲和物流成本,具有明顯的成本效益。
云倉在企業應用中優勢明顯,具體包括: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操作減少了人工錯誤,加快了倉儲處理速度,從而有效地提高了效率;減少了固定資產投資,通過優化倉儲布局和提高空間利用率降低成本;企業可以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快速調整倉儲資源和物流服務,靈活性大大增強;云倉平臺的數據共享和分析功能,加強了供應鏈各環節之間的協同作用;實時庫存管理和快速響應物流服務能夠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提高客戶滿意度,改善客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