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網絡研究
- 成肖
- 1249字
- 2024-12-10 09:13:16
1.3.2 研究內容
本書的研究內容共有9章。
第1章,緒論。本章主要闡明本書選題的由來、研究擬解決的問題和研究意義,介紹本書的研究思路、內容、方法以及創新點。
第2章,文獻綜述。本章系統梳理并總結既有研究文獻:一是回顧協同創新內涵研究、協同創新行為研究;二是從網絡結構、網絡機制和網絡治理三個方面梳理協同創新網絡研究;三是總結影響協同創新的因素,包括協同創新主體特征因素、協同創新關系特征因素和協同創新外部環境因素。在對既有研究文獻進行述評的基礎上,探明本書研究的切入點。
第3章,概念界定、理論基礎與理論分析框架。一是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網絡等核心概念進行界定,明確本書的研究范圍;二是在國家創新體系理論、三螺旋理論、協同理論、社會網絡理論等理論基礎上,構建本書協同創新網絡理論分析框架,為后文的實證分析奠定理論基礎。
第4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創新現狀。本章利用相關統計數據對成渝地區R&D人員、創新支出等創新投入現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究與開發機構、高等學校等主要創新主體現狀,專利、論文、技術成交等創新產出現狀進行統計分析,把握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創新活動的整體特征。
第5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際協同創新現狀。本章利用合作科技論文數據分別對重慶、四川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學術研究合作現狀進行統計分析,具體包括論文合作的時間分布、區域分布、國別分布、作者數量分布、論文引用分布和主要研究領域等。進一步地,利用合作專利數據對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產業研發合作現狀進行統計分析。
第6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網絡分析。為全面把握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現狀,一是采用聯合申請專利數據分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企業協同創新的整體特征、地區差異、IPC分類等,二是構建協同創新主體網絡,分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主體網絡的整體結構與節點特征,三是構建協同創新主體所在地區網絡,分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地區網絡的整體結構與節點特征。
第7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主體網絡的影響因素研究。本章在刻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主體網絡特征的基礎上,基于二次指派程序(quadratic assignment procedure,QAP)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二值協同創新主體網絡的影響因素、多值協同創新主體網絡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并進行穩健性檢驗。
第8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主體所在地區網絡的影響因素研究。在刻畫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主體所在地區網絡特征的基礎上,基于面板分位數回歸對點度中心度的影響因素、中間中心度的影響因素和接近中心度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并進行穩健性檢驗。
第9章,優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網絡的政策研究。一是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政策現狀進行整體把握,二是對京津冀協同創新政策、長三角協同創新政策和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政策進行經驗借鑒,三是從頂層設計、政策支持和組織保障層面探索構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創新政策體系。
第10章,研究結論與研究展望。本章歸納總結本研究的主要結論,并指出未來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