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監管部門處罰違法違規機構的方式選擇與罰款定價研究
- 張橋云等
- 3字
- 2024-12-10 09:22:24
1 緒論
1.1 研究的背景、問題的提出與研究的意義
1.1.1 研究的背景
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貝爾斯登、雷曼兄弟、華盛頓互惠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紛紛倒閉,整個金融市場近乎癱瘓。隨著危機的不斷蔓延和加重,全球金融體系遭受了巨大沖擊,世界各國的實體經濟也受到了嚴重影響。危機過后,各國監管機構與學者對此次金融危機發生的原因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主流觀點認為除了金融衍生產品濫用、貨幣政策失調等因素之外,過于寬松的金融環境以及監管不力導致的金融機構違法違規行為頻現無疑是引發此次危機的重要原因。因此,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進行了深層次、多方面的金融監管改革。美國不僅在原有的多頭監管框架之上額外成立了金融穩定監督委員會,以期加強各個監管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與配合協調,監控并處置系統性風險,還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以強化對金融機構的監管,如美國聯邦儲備系統在2009年推出了《監管資本評估計劃》,進一步提高了對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要求;隨后美國政府在2010年頒布了《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和消費者保護法》,這項被稱為20世紀大蕭條以來力度最大的金融監管改革法案以防范系統性風險、打擊金融機構違法違規經營活動和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為核心,設立了包括規范金融衍生產品市場、限制金融機構自營業務、強化對具有系統重要性銀行的監管、防止金融機構“大而不倒”等多項監管條款。
與強監管相對應的是嚴處罰。從2008年到2018年,包括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美國貨幣監理署以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在內的多家監管機構對金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次數超過500次,罰款總額約為2 546億美元。其中10億美元以上的罰單達37張,50億美元以上的罰單達14張,而對銀行業的罰款占比則高達97%(羅璠 等,2019)。
近幾年,我國監管機構也對銀行業違法違規亂象進行了重點整治。2017年初,原銀監會組織開展了“三違反、三套利、四不當、十亂象”金融違規行為專項治理行動,共計查出問題5.97萬個,涉及金額高達17.65萬億元。2018年初,原銀監會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隨后又相繼出臺《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商業銀行委托貸款管理辦法》《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等多個專項領域的監管文件,對銀行股東行為、貸款以及理財等領域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監管規范。2019年,原銀保監會繼續將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工作推向深水區,在《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公告中,原銀保監會針對金融業暴露出的各類風險和突出問題,共提出118項制度以補齊監管短板。
在金融強監管的趨勢下,我國原銀保監會做出的行政處罰數量明顯增多,巨額罰單也屢見不鮮。2017年,原銀監會共計開出罰單3 400多張,涉及機構近1 900家,處罰責任人員1 500余名,累計罰沒金額高達29.32億元。其中,原銀監會對廣發銀行惠州分行員工與僑興集團里勾外連、私刻公章、違規擔保“僑興債”的案件共計罰沒7.22億元,6名涉案的銀行員工被終身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時任廣發銀行惠州分行行長、副行長等高管被銀監會給予取消5年高管任職資格、警告、罰款等處罰;2018年,銀保監會累計做出行政處罰4 000多次,涉案機構達1 900余家,2 044名責任人員被處罰,罰沒金額合計約21.56億元。其中,浦發銀行成都分行因違法向1 493個空殼企業授信以換取相關企業出資承擔銀行的巨額不良貸款(承債式收購)被罰4.62億元,時任浦發銀行成都分行行長、副行長等高管被銀保監會給予終身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取消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警告及罰款等處罰。2019年,銀保監會共計處罰金融機構2 800余家、處罰責任人員3 496人次,罰沒金額合計約14.5億元。2020年銀保監會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全系統一共做出6 581件行政處罰決定,處罰銀行保險機構3 178家次,處罰責任人員4 554人次,罰沒金額合計22.75億元。2021年,銀保監會大幅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全年處罰銀行保險機構3 870家次,處罰責任人員6 005人次,罰沒金額合計27億元。2022年,銀保監會處罰銀行保險機構4 620家次,處罰責任人員7 561人次,罰沒金額28.9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