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監管部門處罰違法違規機構的方式選擇與罰款定價研究
- 張橋云等
- 563字
- 2024-12-10 09:22:27
1.3.2 研究的不足
受研究過程中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本書存在以下不足之處:
一是部分監管處罰信息以及銀行經營數據無法獲得,例如銀保監會在確定罰款金額時可能考慮違法違規案件的影響范圍和損失額等因素,但銀保監會并未披露違法違規案件的涉案金額及損失額等相關數據,同時銀行分支機構的各項數據也很難獲得;此外,在銀行風險偏好指標中,銀行逾期違約概率能夠有效反映出市場預期,并揭示銀行違約風險的整體情況,具有良好的前瞻性,但是我國信用評級體系尚不完善,相關數據暫時無法獲取。基于數據的可得性,本書對上述變量及指標進行了替換,因此在變量構建與指標選擇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觀性。
二是本書所研究的問題涉及多學科知識,具有較強的現實性和復雜性。如在對比分析中美銀行監管處罰制度中涉及眾多法律專業名詞與法學理論,由于研究能力有限,本書未能對部分法律法規進行全面深入的剖析和論述;同時本書違法違規處罰理論模型的設計也不夠精細。
三是在研究監管處罰效應時,銀行違法違規案件的數量與監管處罰力度有直接關系,但違法違規案件的增多或減少并不意味著銀行主動增加或減少了自身的違法違規行為,而取決于銀保監會是否發現并處罰了這些違法違規行為。驗證銀保監會的處罰是否減少了銀行的違法違規行為需要剝離監管處罰力度的影響,這在本書中尚未完全做到。筆者希望以后有機會進一步完善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