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碰!碰!”
地面在顫動!隨著碣石關城門打開,一支武裝到牙齒的重裝軍團出現。
他們由一千名號稱燕趙之地最強的步兵大戈士組成。
就像他們的名字一樣,每名大戈士都有一桿四米半的長戈作為主武器,身穿這個時代最精良的青銅鱗甲。
他們的人數為一千人,卻做到了出關前做到快速集結,整齊劃一的用戈尾敲擊地面以壯聲勢。
出關又無一人言語的列成一個半月陣,這便是鐵一樣的紀律。
在他們身后是兩千名手持秦弩的軍士,碣石關總共三千守軍,此刻算是傾巢而出了。
列陣完畢后,先前那位容貌俊朗的秦將,騎白馬而出,拔劍指向眾倭瓜。
“射!”
“砰!砰!碰!碰!”五段射!
兩千弩兵,分為五排,依次輪換來到軍陣第一排,對著小倭瓜們平射五輪。
然后撤到大戈士身后有條不紊的拉弦上箭。
“攻!”
又是簡短的一字軍令,一千大戈士也分列五排,齊聲怒吼,“呵!呵!呵!”向小倭瓜們走去。
至于他們這一面的小倭瓜們,結結實實的被弩箭收割五輪后,反而不再混亂,而是快速統一了思想。
也是一個字。
逃!
他們像受驚的羊群一樣,向著秦軍陣相反的方向逃去。
卻無濟于事,大戈士組成的陣型如一座移動長城穩步向他們壓來。
小倭瓜們沒跑幾步,便和他們被張三他們驅趕,同樣受驚的同胞們撞在了一起。
此刻足有七八萬之眾的倭瓜們,擠在一起就像一個巨大的“肉餅”。
被秦軍與張三的雜牌部隊,一北一南都呈半月形軍陣狠狠夾擊。
至于張三帶來的這群綠林好漢和漁民們是如何會列半月陣的,這就要數兵仙韓信的功勞了。
事實證明,這位還沒出名的兵仙,不但帶兵多多益善,而且練兵也是手段不凡。
短短幾天內,便讓張三手下這群綠林好漢加漁民學會了半月楔形兩種陣型。
至于方法嗎,說起來也簡單,韓信保證這五千人每人都能數到十。
在這個人均胎教肄業,識字率不足10%的古代,很真不少人數數到不了十。
等所有人都數到十后,韓信就告知大伙,當首領張三舉起左手要大家進攻時,就是半月陣。
位于隊伍兩翼最邊緣的人立馬用最快速度沖向敵人,然后從他們開始向隊伍中間,每隔四五個人(時間短做不到精確,)便數一個數再全力沖向敵人,直到隊伍最中間剛好要數十個數,也就是大概七八秒后再發動沖鋒。屆時隊伍自然是中間凹,兩翼凸的散裝版半月陣啦。這種陣法,雖然和正規軍無法相比,但打順風局,可以保證最大限度的防止敵人逃跑。
至于楔形陣,也是這個道理,只是反過來執行。平時如趕鴨子般行軍時,韓信故意安排這伙人里戰斗力最強的綠林好漢位于隊伍中部。等張三舉起右手命令進攻時,位于最中間的大果園三人以及數百他們手下真正的游俠,就是楔形陣的“箭頭!”立馬發動攻擊。之后越往兩翼走,人們數的數字越多,待數完后再進攻,自然便成楔形陣啦!這種陣型對現階段張三手下這群烏合之眾來說,最適合殺出包圍逃命。
言歸正傳,在兩大半月陣的夾擊下,秦軍與張三以不足一萬人的兵力,將七八萬小倭瓜包圍,兩個半月逐漸靠攏,大有組成一個完整“月亮”的勢頭。
張三這方自不用說,打法狂野,好漢們猛殺猛打,刀劈斧剁。漁民們雖然戰力不高,但至少有體型優勢啊!
就連其中四十歲以上的鄉下大媽,干了半輩子農活,力氣還是有的,掄起鋤頭居高臨下對著不足一米的小倭瓜,那是一砸一個不吱聲。
而秦軍方面打的就有章法的多了,他們分裂五排,前三排長戈放平,組成三道依次布置的戈陣。后兩排一前一后卻將長戈高高舉起。
遇到沒被前三排長戈扎個透心涼的倭瓜漏網之魚,便由上至下,以萬鈞之勢狠狠劈下,戈頭橫刃部分,如鎬頭一般,將一個個小倭瓜的天靈蓋鑿穿。
這種一前一后,還是立體化的進攻,讓他們屠殺起倭瓜來,穩妥且高效,簡直就像后世屠宰場的殺豬流水線。
慘嚎與屠戮持續了足足兩個時辰,越到后來張三一方與秦軍比起來差距越明顯。
因為即便江湖上殺人如麻的游俠好漢,殺了一個時辰后便也殺不動了。可秦軍的“屠宰流水線”直到最后一直高效。
這是因為在屠殺過程中,他們還采用了類似同時代的羅馬那種陣型輪換的制度,既每過十分鐘,第一排體力消耗最大大戈士便會長戈向前警戒,側身后退到最后一排。而第二排大戈士自動填補他的位置成為首排,如此五十分鐘五排一個輪換,每名士兵都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最終足有七八萬之眾的倭瓜們被“收割”完畢,兩個半月成為一個整體,雙方的帶頭人,張三與那位騎白馬的俊朗將軍,相距越來越近。直到……
張三看對方來到自己的面前,不由想起歷史上各種勝利會師,雙方主帥握手的場景。
不經意間向對方伸出了手,白馬秦將一愣,握手!這個禮節他沒見過啊!
但人類的情感是互通的,他能確定張三是友非敵,最終也伸手回應。
最終兩只不同時代,一個手握冷兵器,一個手握熱兵器的大手握在了一起。
也預示著,古倭瓜們鯨吞中原的野望覆滅。
“敢問這位……兄臺,”白馬秦將不知如何稱呼握住他手的張三,因為他這身現代一身軍品的打扮太怪了,于是只能客氣的試探問道,“來自哪里啊?”
“我啊……”張三剛要回話,卻聽他身后的扶蘇大喜道,“原神!”
【原神!什么原神?二次元照進現實啦!我最喜歡的胡桃也穿越啦?】
接著,她便策馬來到疑惑的張三身旁,手指對面白馬將軍道,“先生,這位以前是朕父皇的親衛,出身河北望族,姓袁,名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