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時期,因朝廷崇文抑武,導致軍中多出些將門世家。
或許很多人納悶,宋朝崇文抑武,軍將本受壓制,怎么將門世家卻興盛了起來呢?
這原因說穿了其實很簡單。
北宋之前的五代十國時期有這么一句話: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
但是一個真正想要成為天子的大將,其背后的影響力絕不僅僅只在軍中,例如宋太祖黃袍加身時,其影響力幾乎覆蓋了朝堂內外,許多文武大臣皆擁其眾也。
而到了大宋建立后,大宋君臣為了限制武將的影響力,卻都把武將及其親屬的仕途發展作了限定。
文臣及其家屬后代或可轉任武將(如種世衡、王韶等),但是武將及其后代卻絕不可能轉遷入文臣系統,除非這一家子連續好幾代不曾在軍中出頭。
這就導致武將的后代發展路線變得較為狹窄,為了維持家族名望就只能繼續在軍中發展,如此自然而然的也就發展為了將門世家。
將門世家的子弟從軍發展很容易,但是若有哪個想通過考舉入仕,那就不太容易了,或者應該說基本上不太可能,便是你做的文章花團錦簇,才華高卓,考官也不會納你。
唯一能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官家破例允許其考試制誥,或許可賜得進士出身。
北宋真正比較著名的幾個將門世家,卻有楊家將、呼家將、折家將、種家將等。
這幾家可謂是代代出得有名有姓的將才,正因為他們沒有別的路子可走,只能去疆場上喋血掙軍功。
相比之下其他如高、曹、張、石等將門,很多時候卻出得幾代紈绔,卻是他們擁有另一條維持家業的路子——與官家聯姻。
卻說種家將,其源頭卻是宋太宗年間的大儒種放。
種家將的崛起,卻與西夏之生發息息相關。
種家崛起的第一位名將乃種放之侄種世衡。
昔西夏李元昊立國后入寇西北,大宋邊事糜爛,敗績連連,后有名臣猛將攘夷護邊,其中尤以種世衡、狄青二人為最。
種世衡勇而多謀,其子侄輩更是英杰輩出。
世衡八子,古、診、諮、詠、諤、所、記、誼,其中種詁、種診、種諤戰功最著,關中百姓稱其為“三種”。
及至此時,種世衡及其子侄輩大都作古,種家將第三代中,種師道,種師中兄弟乃其中的佼佼者。
延安府乃是種家的根基所在,歷代延州經略使幾乎都由種家子弟擔任。
此時的延州經略相公正是種世衡幼子種誼,時人稱之為“老種”,年輕一代的種師道被稱作“大種”,種師中為“小種”。
陳通在離開相州之前,曾經專門調查過王進的身份背景,其父王升身為上代禁軍八十萬都總教頭,軍中故舊友人頗多,其中最具有影響力的人物有兩個,一個是侍衛步軍司太尉陳從善,另一個就是種師道。
昔年種師道蒙父輩軍功,得以補三班奉職,恰王升為三班教頭,對種師道頗為照顧,二人更情義相投,遂以兄弟相稱。
王進受高俅迫害,想要來西北改名投軍,甚至建功立業,須得過兩道關隘,一個是地方募兵司的籍貫身牒查驗,一個是三衙和樞密院的軍功糾核。
而無比巧合的是,種家恰恰能夠解決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對陳太尉來說亦不在話下,尤其是兩者相互配合之下,更能將此事做得天衣無縫。
王進這位故人之子,恰恰足以讓陳從善和種家做出這般事來。
當然再怎么天衣無縫的謀劃,只要做得就必然會留下痕跡,只看調查者能否從中抽絲剝繭,尋得真相。
陳通與史進入住了客棧之后,很快就各自分頭行動了。
陳通給史進安排的任務很簡單,同樣也很危險,那就是在城外偏僻處攔截經略使府派往東京或者渭州的信使。
東京且不說,至于為甚么是渭州,卻因為小種在渭州做經略副使(歷史上這一時期小種的正職是秦州知州,不過只是遙任),如果老種想要安置改名后的王進,小種那里卻正是最好的中轉站。
稍后小種只需要略使手段,王進的新身份就可以得到徹底洗白。
而在那條水滸的時間線里,史進護送王進老母先去得延安府,正是得了老種經略相公的暗中指點,卻才又去得渭州,從而與魯達相識,繼而引出了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故事。
史進攔路劫信使,這事兒說簡單,卻是因為自膚施往渭州或東京,都得經過一地,野柳渡。
膚施城毗鄰延河,西南為無定河,野柳渡位于膚施城南二十里,毗鄰無定河畔,乃膚施城南北交通所必經之地。
史進只要在野柳渡守候,必能截獲延州經略使府的信使。
但是經略使府派出的信使一般都是武藝高強的敢勇之士,若得史進不敵他,卻也有被反殺的風險。
故而陳通給史進的囑咐卻是,能劫就劫,劫不了就跑。
至于陳通則在稍微查探過經略使府的情況后,卻于夜晚潛入其中,尋得經略使府的軍籍存檔庫,查找近年來經略使府往渭州調遣兵卒或低階軍官的檔案文書。
正常情況下,陳通這樣的外人想要在檔案浩如煙海的存檔庫里找到相應的檔案文書并不容易,至少第一夜,陳通就毫無收獲。
但是第二天事情卻出現了轉機。
因為經略使府簽發了一份新的轉籍文書,而且還是由老種親自簽發的。
當這份轉籍文書被歸檔后,便立刻被陳通通過特殊手段發現了。
當陳通看得轉籍文書上的相關人時,卻也忍不住愣了一下,只因這文書的主人公不是別個,正是未來的花和尚魯智深,當然現在他叫做魯達,原平戎寨留守魯彥雄之子。
而魯達的轉籍目的地恰好也是渭州。
經略使府的書佐存放文檔自然是要遵循一定的規律的,這個規律要么是以時間為準繩,要么以目的地為準繩。
不管是哪一種,卻都給了陳通最好的提示。
很快,陳通就順利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過往幾年延州經略使府發往渭州經略使府的人員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