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史家莊亦有隱秘
- 錘打水滸
- 大地之怒
- 2573字
- 2024-12-03 22:38:40
陳通剛過得一路口不久,道旁便閃出一條大漢,提著長柄大刀攔住了去路。
那廝叫道:“賊寇休走!”
然后便橫刀來拍陳通。
陳通故作慌張的退步閃過,卻道:“哪來的莽撞人!你家大王尚不曾動我,汝卻來相害?!”
那大漢又一刀拍來,道:“休得多言!待拿了你,正好去換回我老爹!”
陳通故作驚訝道:“換人?那廝,你可是史家莊的史太公之子史大郎?”
大漢聞言卻是面色一緊,叫道:“既知我名,何不早降?!若得再躲,休怪我刀下無眼!”
陳通連連搖手道:“史大郎且停手,我有話說!”
史進自按刀停手。
陳通道:“在下乃相州解生,姓陳名通,半月前曾與史太公道左相逢,有所交集。前日我吃此處賊寇拿了,卻上山與史太公診治一番,今才得放還。”
史進聽得,卻連忙拋卻長刀,唱喏拜道:“原來是恩公當面,史進有眼無珠,竟不識恩人金面也!卻是死罪死罪!”
陳通笑著搖手道:“史大郎休得多禮,正所謂不打不相識。你我于此相逢,也是有緣。”
史進大喜道:“前些時日便聽得莊戶言,有外州小相公仗義救得家父,本該早早拜謝,只不曾得空。不想竟在此逢遇恩公,實幸事也!早上俺與山上一喚作朱武的道人放對,聽他言卻請了個過路解生與老爹診視,莫非就是恩公。”
陳通道:“正是不才。”
史進急問道:“不知俺家老翁如何了?”
陳通道:“前些時日史太公因奔波甚急,心憂過度受得些風寒。不過小生與太公開得些溫補祛病的方子,吃飲后已然大好!大郎毋須擔憂。”
史進卻急道:“阿爹偌大年紀卻受得些苦,皆因俺莽撞之故!我這就打上山去,救他出來。”
陳通連忙勸道:“大郎休得急躁。史太公便是憂你這般,故托我帶話與你,囑你萬不可莽撞行事。”
史進卻有些得意的說道:“不瞞恩公,我早思得一法,待拿他幾個落單賊寇,卻好贖我阿爹回來。我在山下候了數日,只不曾得手。莫若此時突上山去,趁他等不防多拿幾個,卻好行計。”
陳通搖頭道:“大郎此法不妥。且不說山賊草寇歷來兇惡,肯不肯為了幾個嘍啰交還史太公;便是史太公如愿換回,那幾個武藝高強的山賊頭領若得再殺來,只大郎一人如何抵擋?”
史進聞言,卻是悚然。
他與少華山三杰俱都交過手,深知他等實力,莫說武藝更勝史進的陳達、朱武,便是那個稍差些的楊春也不是好相與的。
他等若一擁而來,史進只能束手待斃。
史進心中絕望,忍不住垂淚道:“想俺自幼乖拗,為學得這一身武藝,直氣煞了老娘,熬枯了老爹,到頭來卻落得個無能為也!俺練這武藝有甚用?!倒不如死了去俅!”
史進說罷,卻揀了大刀,倒轉刀柄便要自我了斷。
陳通連忙上前扯住史進手腕,阻了他的枉念,卻道:“大郎休得氣短!常言道天無絕人之路,何必。我先前在山寨中,見那幾個山賊頭領對史太公多以禮相待,不曾苛薄半分!想來太公雖身陷賊窟,卻無性命之憂。大郎欲救太公,實不能急躁,亦不須氣餒,當從長計議也!”
史進道:“恩公所言極是。只俺此番已心亂如麻,實不知如何是好矣!”
陳通卻道:“此處近抵賊窟,卻不是說話的地方。我等先尋一處安頓下來,再做打算。”
史進無他念,自也稱是道:“如此可去得俺家中暫歇。”
于是兩人結伴回得史家莊。
史進回得家中,當即命人殺豬宰羊置辦席宴,款待陳通。
酒宴上,二人先敘了年齡,遂以兄弟相稱。
待酒過三旬,菜過五味。
陳通卻與史進道:“哥哥,那日太公被擄走時,小弟亦在場。那賊頭言稱但有勝他者,太公便可歸還。哥哥何不尋覓幾個武藝高強的伙伴,再去與那廝斗上一斗。”
史進卻愁苦道:“兄弟你卻不知,俺自來多在家打熬筋骨,錘煉武藝,實不曾識得甚武藝高強的伙伴,卻去何處找尋耶?!”
陳通卻笑道:“哥哥好生糊涂!我曾聽太公言,哥哥之武藝乃是得過高人指點的,別個尋不得,教哥哥本事的那位難道也尋不得么?!”
史進卻是一拍大腿,歡喜道:“啊呀!若非兄弟你提醒,我險些忘記了師父他老人家。兄弟你卻不知,俺那師父可是真正的大高手。我只隨師父學了半年武藝,便練就了這一身本事。”
陳通故作驚奇道:“卻不知哥哥的師父是哪里的高人?”
史進笑道:“不敢欺瞞兄弟,師父他本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姓王名進,槍棒之術天下少有,早年因惡了當朝高太尉,不得不遠遁他鄉。若能請得他來,那幾個賊廝必不在話下!”
陳通一臉恍然的嘆道:“原來是他,我游歷東京時,亦多聽得其名。事不宜遲!你我兄弟即刻出發,卻請王教頭來襄助一二。”
史進心中有了底氣,卻不再著慌,笑道:“這卻不急!兄弟且稍待,俺先去尋個信物,卻好邀請師父來。”
當下史進別過陳通,卻自出得家宅,來到一莊中偏僻處一獨門獨院的宅子前。
史進敲了敲門,從內里走出一個丫鬟,見他拜道:“官人何來?”
史進問道:“阿姥何在,俺來乞見。”
丫鬟道:“老嬤嬤剛吃飲了兩碗米粥,正在院中散步消食兒,官人且請進來。”
遂引史進入內。
史進入得宅中,正見一富態老婦站在院中往這邊張望。
史進連忙上前,跪地伏拜道:“阿姥,孩兒與您問安!”
老婦人笑道:“原來是大郎啊!這幾日聽得莊中紛紛擾擾,又不曾見你可是出了甚事?”
史進卻垂淚大哭,道:“不瞞阿姥,半月前一少華山強人來莊中攪擾,卻把俺老爹擄了去。我本與他爭斗,卻不是對手。那廝還揚言,他不要金,不要銀,亦不要糧食酒肉,唯有人能勝得他手中槍,卻才肯放老爹回來。孩兒無法,卻只好來求阿姥。”
老婦人皺眉道:“老身手無縛雞之力,我兒又不在身邊,大郎來求我又有甚用。”
史進卻笑道:“孩兒正是為師父而來。師父遠走西北投軍,不知做得甚生發事,我自去延請,只恐空手難成,故求阿姥寫一封手信兒,也好讓師父寬心一二。”
原來這老婦人卻是那王進的老娘。
當年王進母子在史家莊暫住半年,后王進往西北投軍,不便攜帶年邁老娘,卻只好偷偷將其安頓在史家莊里。
在另一條時間線里,史進因【摽兔】李吉告發,不得不殺翻了官府捕兵。
當時朱武請史進上少華山落草,史進卻推拒之,只遠走渭州尋師投拜。
其實所謂尋師投拜是假,護送王進老母西去為真。
畢竟是時高太尉權傾一時,若得被人知曉王進老母下落,恐有宵小諂諛之輩來害。
王母非是一般婦人,當初王進被高俅為難,便是王母建議王進三十六計走為上,遂母子二人遠走高飛。
相比之下后來倒霉的林沖,怕不是就缺了這么一個指點迷津的長輩。
史進開口相求,王母自不推辭,當下便讓史進取來紙筆,自寫了一封書信。
待得墨干后,折疊了遞與史進。
王母又取了幾件折疊好的衣袍,用包裹裹了,同樣遞與史進,卻道:“此乃老身為我兒縫制的新衣,大郎一并送去。”
史進雙手接過包裹,又與王母磕了幾個頭,卻才拜別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