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治理蝗災
- 三國:我,曹操之子,大漢柱石
- 劃江成陸
- 2015字
- 2024-12-10 20:00:12
“籌備治理蝗災!”曹鑠淡淡道:“兗州即將迎來大旱,與大旱伴隨而來的,就是蝗災。現在已經沒時間預防蝗災了,只能想辦法把蝗災的破壞降到最低。”
“什么?蝗災!?”典韋臉色驟變,“二公子,您確定真的會有蝗災嗎?”
見典韋都在蝗災兩個字眼上慌了神,曹鑠不由感嘆這兩個字的恐怖之處。
“典韋啊,做任何事情,凡事有準備就能成功,沒有準備就會失敗。且不論蝗災是否真的會在兗州爆發,及時預防,也是有好處的。”曹鑠耐心地教導他,像極了老師教導學生。
只是兩人的年紀,有些違反常理…
“卑職受教了。”典韋好歹是一員猛將,很快冷靜下來,點了點頭,接著又問:“公子,蝗災真的能治理嗎?”
“能不能治理,試過才知道,明日阿翁想來已經回到鄄城,我會把這事和他說說。”
曹鑠笑了笑,雖然說的話有些模棱兩可,但臉上的笑意卻是暴露了他的自信。
翌日一大早,曹鑠就與家人們坐了一天的馬車,于傍晚時抵達鄄城。
曹操得到消息,便提前設好慶功宴,在安頓好同行的丁夫人等人后,就佯裝一臉淡然地拉曹鑠入場。
在場有名有姓的人物都到齊了,而且他們都對曹鑠表達了極高的贊揚。
曹操為了保持嚴父風范,雖說沒夸獎自家兒子,但心底自然是有些竊喜。
“來,子擎,叔父敬你一杯,慶賀我們守住了兗州基業。”夏侯惇舉起酒樽。
“好我也敬叔父一杯。”曹鑠爽朗大笑,同樣舉起酒樽。
坐在主位的曹操見狀,忽然回想起丁夫人回后宅前,還囑咐過曹鑠別飲酒,并讓他盯緊這小子,就想讓他別喝。
只是話到嘴邊,又止住了,現在正是慶功宴,不飲酒,豈不是掃興?
再說了,曹鑠也十幾歲了,雖未束發,但飲酒是沒毛病的,一個婦道人家管那么多干嘛?
說起來,曹操也是感覺有點古怪,丁夫人對比以往,似乎對曹鑠更上心了?
以前對這小子可沒有這么關懷備至的。
曹操打消這個雜亂的念頭,打算回去問一問夫人,眼下還是與麾下文武一同飲酒要緊。
因東阿的消息一直被封鎖,沒有傳出去,所以曹操并不知道東阿發生的叛亂事件。
而曹鑠見目前正是慶功宴,不宜討論這種事情,等歡慶過后,再說也不遲,也就沒有提出來。
觥籌交錯,酒宴過半。
曹鑠幾杯酒下肚,居然有了醉意,實在是原主從小體弱多病,怕是連酒都沒怎么碰過,酒量實在不怎么樣。
這個時代的美酒,雖然度數比不上后世的高度白酒,但卻有一股獨有的淳厚風味,算是各有千秋。
曹鑠趁著還沒醉,當即說道:“阿翁,孩兒有一事想與你商議。”
“何事?”曹操看向曹鑠。
兒子在黃河北岸以弱勝強,大大的給他長臉,他已經下意識有點偏愛曹鑠。
曹鑠道:“阿翁,呂布如今只剩下殘兵敗將,我料定他逃竄至陳留,我建議休整兩日,進攻陳留。”
“哈哈哈,子擎與我不謀而合。”曹操大笑,對曹鑠的建議表示贊同。
這也是他與眾謀士商議的結果。
畢竟,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呂布是鳩虎,如今就在他的地盤上,不可不除!
曹鑠繼續道:“阿翁,除此之外,就是應對即將到來的蝗災。”
“蝗災?!”曹操與一眾謀士四目相對,皆是內心驚詫。
“對,就是蝗災,蝗災之患,更勝來自于呂布的威脅。”
“二公子,這蝗災從何說起呢?你為何確定兗州會爆發蝗災?”郭嘉挑了挑眉,他對曹鑠的話很感興趣。
曹鑠早已想好了說辭,從容應答:“郭忌酒應該知道,蝗災一般都是伴隨干旱一同出現。蝗蟲喜干燥,干旱的環境對蝗蟲的繁殖與生長有好處。”
“我們兗州這一月的降水量明顯低于正常時期,且溫度很高,這就是干旱的前兆。”
“再加上兗州多荒地,植被生長茂盛,蝗蟲就有了充足的食物來源,可以大量繁殖,蝗災發生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且而且我曾派人在東阿實地考察,從考察得來的結果來看,蝗災發生的可能性極大。”
轟——
這等說辭一出,文武百官議論紛紛。
在場的智謀之士陷入了沉思。
曹鑠的解釋雖然合情合理,但卻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干旱。
倘若不干旱,這些天時不時就下場雨,那這蝗災也出現不了。
曹操沉聲道:“子擎,蝗災是天災,就算真的爆發了,也不是人力所能的避免的。”
其實他相信曹鑠的預測,或許是從上次他勸諫自己別打徐州開始。
僅從幾件沒多少人關注的事,就能判斷出呂布與張邈必反,這種見微知著的智慧,讓曹操回想起來都不由驚嘆。
只是相信歸相信,卻從未聽說過有人能避免蝗災的迫害。
曹鑠輕輕搖頭,道:“阿翁,眼下正值夏秋之季,想要避免蝗災的出現,目前自然是做不到了。”
頓了頓,他突然話鋒一轉,“但,咱們卻可以趁著蝗災尚未爆發,囤積錢糧,免得兗州百姓饑荒遍地,流民四起。”
“并讓兗州全境百姓大肆圈養雞、鴨等牲畜,并下達禁殺令,嚴禁百姓殺了燉湯。”
“同時鼓勵百姓捕殺蝗蟲,挖掘蟲卵,把蝗災帶來的破壞盡量壓制到最低。”
在場眾人大多一頭霧水,不明白曹鑠這話是什么意思。
囤積錢糧能理解,用于救濟災民,就是這錢糧不知道從哪獲取。
鼓勵百姓捕殺蝗蟲,挖掘蟲卵也能理解,扼殺蝗蟲。
可第二條是什么情況?
靠家禽去吃蝗災,這想法倒是妙。
只是讓百姓大肆圈養家畜,這家畜哪里弄來?
時逢亂世,百姓食不飽腹,不僅沒余錢圈養雞鴨,就算有,也不敢養,兵馬賊寇過境,給你洗劫一空,別說雞,就是媳婦都有可能被拉去當軍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