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陳登與劉備
- 三國:我,曹操之子,大漢柱石
- 劃江成陸
- 2056字
- 2024-11-26 12:51:22
陶謙聞言,喜上眉梢,“速速請貴客進城,不!我親自出去迎接。”
“曹豹,吩咐將士們備好酒宴,為幾位貴客接風洗塵。”
他麾下就曹豹和許耽兩個丹陽派親信,現在基本上什么事都習慣吩咐曹豹去辦。
本來之前還有個親信笮融,但……在曹操進攻徐州時,跑去廣陵郡了,一去不回的那種。
曹豹抱拳道:“諾,主公。”
田楷與劉備等人吩咐屬下把兵馬駐扎城外之后,就隨同陶謙一同進入郯城。
“多謝諸位櫛風沐雨援我徐州,府中已備好酒宴,還請諸位與我共飲,我也好為你們接風洗塵。”
陶謙一臉熱情地招呼到來的三人。
各方入席,賓主盡歡。
在此期間,陶謙又問出曹操為什么退兵的問題。
孔融和田楷皆是搖頭,他們哪知道曹操為什么退兵。
劉備則與他們的反應不同,他在這次來援的三人中地位最低,坐在孔融下方的一張桌案上。
背后還站著三員猛將,其中兩人正是關羽和張飛,還有一人則是同公孫瓚借來的趙云。
聽到陶謙拋出問題,目前急于表現的他想了想,應答道:“使君,我倒是有個猜測。”
陶謙饒有興致,抬手道:“平原相請講。”
其余人也把目光投向劉備。
劉備被眾人注視,不禁提起精神,說出的話似乎有感染力,“或許是曹賊后方出了大問題,他要撤回兗州把問題給解決了,因此不得不撤兵。”
陳登不由側目,“不曾想平原相居然與我不謀而合,我也認為是曹操的后方有失,所以才匆匆撤軍。”
“不知閣下是?”劉備好奇的把目光轉向說話之人。
陳登拱手道:“下邳陳登,陳元龍。”
“哦?莫非是太尉陳公后嗣?”劉備心下好奇。
陳登一愣,旋即點了點頭:“陳球正是在下的叔祖父。”
“沒想到真是陳公之后。”劉備感嘆道:“實不相瞞,我師盧植曾是陳公的弟子,昔日常常聽盧師說起陳公,當備得知陳公被宦官所害時,也曾深夜默默垂淚,可嘆國之忠良竟落得這般下場。”
盧植師從大儒馬融,太慰陳球,海內人士基本都知道。
當陳登聽到劉備說自己老師是盧植后,再加上與他叔祖父之間的關系,竟無形中對劉備親近了幾分,脫口而出:“如此說來,我與劉相豈不是同門?”
“備何德何能,不敢高攀陳公。”劉備一臉惶恐。
“哎,玄德乃漢皇后裔,要論高攀,那也是我陳登高攀,來,我敬你一杯。”
陳登拿起酒樽,心底愈發感覺劉備親切,和他談話,如飲美酒。就像是相處多年的老朋友一樣,讓人感覺不到一絲的拘謹。
“玄德,我也敬你一杯。”糜竺見狀,也舉起酒樽,向劉備敬酒。
一部分徐州官員,也紛紛向劉備敬酒。
劉備對官員們回以微笑,與眾人一飲而盡。
放下酒樽,陳登看向糜竺,“子仲,你方才直接稱呼玄德表字,莫非你們早已相識?”
糜竺捻須一笑,道:“讓元龍見笑了,我前往北海向孔太守求援時,正好玄德也在北海,故而我們相處過一段時日。”
“原來如此。”陳登恍然。
見手底下徐州派系的文官和劉備眉來眼去,有說有笑,陶謙的臉色頓時變得有些難看。
乃公還沒死呢,你們這些畜生就想著另外擇主了嗎?
其實手下文官對他不滿,他早已心知肚明。
實在是他對徐州士族的態度很不友好。
他招募張昭,張昭不干,他就直接關進地牢,后來張昭找機會跑了。
然后是東海王家的王朗,就是那個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陶謙忽悠他,利用他,跑到會稽郡當太守去了。
而陳登是下邳士族陳家的人,陶謙對他自然也不友好,因為丹陽兵缺糧,就封他個典農校尉,讓他去給自己種田。
而糜竺,陶謙任命為別架,州牧之下第一號人物。
按理說,陶謙對待糜竺已經是厚恩,但為什么糜竺還心向劉備呢?
正常情況下,糜竺其實沒資格當別駕,別駕一般都是本地的士族擔任,既能安本地士族的心,也是交好本地士族。
類似糜竺這種社會地位低下的純商人,士族圈根本不認,只有陶謙會封他當徐州別駕。
因為陶謙貪圖他家里的錢糧,只是不好明搶,于是就封他個徐州別駕,有需要時就去糜家拿錢,屬于別駕的權力,糜竺那是摸不到一點,直接成了虛職……
對于這一點,糜竺自然不爽,合著我在你陶謙這里,就是個冤大頭。
可以說,陶謙若不是還有丹陽兵在手,一直用兵威震懾徐州的士族官員,不然這徐州牧的名頭,只怕早就名存實亡了。
以目前的形式來看,他在徐州的局面其實和曹操類似,某一天來個厲害的人物,本地士族直接就能設計把陶謙推下去。
而厲害的人物已經來了,陳登和糜竺兩人一致看重劉備,認為跟著劉備比跟著他陶謙有前途。
陶謙隱約看出了這一點,所以決定試探一番。
他在心底醞釀一番話術,旋即對劉備拱手一禮:“玄德公,如今我年事已高,兩個兒子又不成器,擔任這徐州牧,老夫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玄德公乃帝室之胄,德廣才高,不如由你領導徐州,我情愿在家養病。”
此言一出,劉備愣住了,有些不敢相信。
他就來一趟徐州而已,結果徐州的老大把位置讓給自己了?
這是什么情況?
不,不行,他劉備固然有點想要這個位置,可一旦受讓了,豈不是讓人詬病他有乘人之危的嫌疑?
而且誰知道這是不是試探呢?
陶謙這個人可不是老好人,他可是和軍閥賊寇為伍的狠人!
劉備的腦子瞬間清明,起身推辭,“我趨兵來徐州,乃是救盟友于水火,是為義,倘若今日無端霸占徐州,使君豈非陷我于不義之中?”
“這徐州牧,只能由使君來當,備不敢竊居高位。”
站在劉備的角度來考慮事情,那自然是一定要拒絕的,只是其他人要考慮的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