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棄城?分兵?
- 三國:我,曹操之子,大漢柱石
- 劃江成陸
- 2068字
- 2025-01-26 23:17:19
數日后。
孫策與周瑜引兵抵達安風城下。
因為安風城并非軍事重鎮或戰略要地,經濟實力十分有限,故而沒有修建護城河這種防御設施。
兩人看了一眼,只見城外放置了一些拒馬之類的東西。
周瑜笑道:“伯符,一次讓太多兵卒沖上去,反而容易在敵軍的箭雨下傷亡過多,可先派出一千敢死隊試著破除城外的障礙。”
“倘若不行,再遣一千人上去,等城下的障礙破除了,我大軍再一舉破城。”
“就依公瑾之言。”孫策點了點頭,采納了周瑜的建議。
不多時,在他許諾重賞之下,一千個勇士分散著沖到了城下,打算移除這些擋住前路的拒馬槍。
而在城頭上,見敵軍的應對之法,樂進連忙讓弓箭手向擺放拒馬的方向放箭。
箭如雨下,那些沖過來的士卒一個接一個倒下。
還有一些敵軍士卒則踩到了鐵蒺藜,或者踩中陷阱。
一時間,傷亡慘重。
但在折損了數百人之后,曹營布置在城下的防御也被破除了不少。
樂進皺起了眉頭,“二公子,這孫策和周瑜果然棘手,用這種方式破除我軍的防御,還在一定程度的降低了戰損。”
張遼亦是點頭,“孫策不可小覷。”
曹鑠道:“二位將軍不用緊張,孫策善戰,然而只要是個人就一定會有破綻。安風城雖然不算堅城,但憑借我兩萬曹軍,擋住孫策大軍的幾次攻城,還是不成問題的。”
“我們可以拖到孫策露出破綻的那一天,然后再伺機反攻。”
“嗯嗯。”二將連連點頭。
另一邊,孫策見城下的障礙被破除了不少,連忙又分出一千人,把城下的防御設施徹底解決。
然后又分出兵馬,頂著密集的弓箭弩矢,架起云梯,打算一同進攻三面城墻,想讓曹營顧此失彼,抓住破綻登上城頭。
然而他的想法注定要失敗了。
正面城墻由曹鑠親自坐鎮,淡定自若的指揮將士拋擲滾石檑木,把蝗蟲一般密集的敵軍給砸下云梯。
右面城墻由張遼防守,他雖然擅長進攻,但不代表他守城不行,安風城的城墻不寬也不高,他一眼就能掃清到下方云梯上的敵軍人數。
哪架云梯上的敵軍人數多,他就針對哪架云梯。
左面城墻則由樂進鎮守,與張遼一樣,他也更擅長進攻,而且最擅長沖鋒陷陣,守城能力其實相對一般。
但在不分心顧及其他城墻的情況下,只專心防守一面城墻,對他來說沒什么問題,敵軍沒有漏洞可鉆。
在三人齊心協力的防守下,曹營堅挺的防守了兩個時辰。
雙方互有傷亡,尤其是攻城的孫策一方,這一戰他們傷亡過萬。
打了這么久,雙方士卒的體力都快耗空了。
孫策固然有些不甘心,但也只能暫時退兵。
而曹鑠見敵軍退兵,也是分出一部分將士站在城頭上守城之后,命令其他士卒全部休息。
縣府。
張遼憂心忡忡道:“二公子,安風城的城墻太矮了,這次也是敵軍準備不充分,下次卷土重來,倘若他們有先登上了城墻,恐怕會讓我軍陣腳大亂。”
樂進接過他的話,有些發愁,“哎,是啊,這座城池不是什么戰略要地,并不適合御敵,不如趁著孫策退兵不久,咱們棄城轉移至安豐?”
“安豐城乃軍事重鎮,我軍以此城為據點,與那孫策對峙,只要拖到明公的援兵到來,或者寒冬來臨,孫策大軍必退。”
“縱然咱們沒有進取壽春,但拿下三郡,也是巨大的功勞啊!”
剛才那一戰,他就切實感受到了這座城池的巨大缺點。
也就是他們三人有統兵之才,沒有讓一個敵卒登上城頭,換成其他人指揮,只怕有一面城頭早就淪陷了。
曹鑠搖了搖頭,“兩位將軍,我的目的從來都不是守住城池,而是找機會滅了袁術這十萬大軍。”
“孫策見我們兩萬大軍居然守住了這易攻難守的小城,已然對我軍極為重視,倘若見我們轉移至安豐,他應該明白手中十萬大軍是破不了安豐城的。”
“屆時,說不準就會放棄攻城,轉而用一些其他手段。”
“如此一來,我軍說不準就沒機會滅了這來襲的大軍,重創袁術。”
“故而,我決定死守安豐,以待破敵之機。”
“還請兩位將軍全力配合我,如果實在沒機會,再退守安豐城也不失為良策。”
二將彼此對視一眼,紛紛抱拳:“任憑二公子差遣。”
……
另一邊。
孫策首次攻城失利后,就退回了臨時不久之前的營寨。
雖然來時孫策與周瑜皆是信誓旦旦得認為一戰就可破城,但現實卻不盡人意,兩人被擋在了安風小城之外。
而這事先搭建的營寨,卻是起了作用。
孫策讓手下士卒去伐木修建柵欄,自己則與周瑜來到了中軍大帳。
“公瑾,曹鑠小賊果然不好對付,現在該如何破城?”孫策一進來就是問計。
“伯符莫急,你可先試著日夜遣人去城下叫罵,激那曹鑠出來。”周瑜摩挲著下巴,原地踱步,“不過,激將法對曹鑠不一定管用就是。”
“屆時萬一激將法沒用,我軍可把兵力一分為四,分別進攻敵軍的四門。”
“伯符一路,梁綱一路,樂就一路,程普與我一路。”
“分兵?”孫策挑了挑眉,“這分兵攻城雖有可能讓曹鑠顧此失彼,制造破城之機,但安風縣每一道城門都相隔較遠,軍令根本無法第一時間送達。總得來說,弊大于利。”
“公瑾既然讓我分兵,莫非是有什么奧妙?”
周瑜淡然一笑:“自然不是尋常的分兵。”
“兵法之道,虛而實之,實而虛之。”
“我軍雖然要分兵,但這分配的兵卒數量可就有講究了。”
“梁綱與樂就分別給他們一成士卒攻城。”
“而伯符你就親率三成兵卒直面曹鑠,我與程普將軍,則引剩下的五成士卒攻城。”
“我軍縱然損失了一部分將士,但還有近八萬可戰之士,分出的大軍一到城下,再刻意減少一些旗幟與鼓手,敵人也分辨不出我軍的攻城人數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