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譯本序

《少年》在《祖國紀事》雜志連載之初,俄國評論界不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美學觀點和創作方法,居然有人說《少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差、最不成功的一部小說,脫離現實,歪曲現實。有的評論家甚至還說《少年》是一部“混亂無序的作品”,“書中有大量形形色色的思想和見解,一切混亂地攪和在一起,以致讓人無法明白這部小說到底要說什么”。一向與陀思妥耶夫斯基交惡的薩爾蒂科夫-謝德林還惡意地攻擊《少年》“簡直是一部瘋子小說”。

為此,陀思妥耶夫斯基在 1875年3月22 日草擬了一篇《前言》,試圖反駁有人指責他脫離現實,專門描寫地下室的奇談怪論和污濁現象。他認為這些批評站不住腳,堅稱他描寫的恰恰是生活的本質,是多數人視而不見的“當前的現實”,“種種事實。擦肩而過。視而不見”。

“種種事實” 雖然已經擺得很清楚了,國內和國外有些人還是看不懂,怎么辦?

“我不是為笨蛋寫作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斷然道。

小說《少年》的主人公阿爾卡季·多爾戈魯基 (即少年)是俄國貴族韋爾西洛夫的私生子。他母親原是韋爾西洛夫家的女仆,后與少爺私通,生下一子一女。為了使孩子取得合法身份,只好讓孩子暫姓她自己合法丈夫的姓。她丈夫馬卡爾·多爾戈魯基原是一名家奴,在無可奈何下也只好默默吞下這顆苦果,做了孩子名義上的父親。

小說是以少年回憶往事的形式出現的。這時少年年滿十九歲,未滿二十歲,按照當時俄國法律尚未成年(成年應滿二十歲),所以,姑以 “少年”稱之,是個在肉體上成熟,但在精神上尚屬幼稚的半大不小的小青年。他初涉人世,雖天真無邪,但內心卻已被世俗的成見所囿,過早地萌生了對自己這一偶合家庭的怨與恨,各種邪念已開始進入他的靈魂。為了迎合這個社會,他也養成了卑躬屈膝和對強者逢迎討好等陋習。

少年因是私生子,從小受盡了屈辱和歧視。他的童年乃至少年的一切苦難,均來自他是地主的私生子,但又頂著農奴的姓,而這地主還撇下他不管,十九年里只去看過他一次。他本該詛咒自己的出身,可是他卻心理扭曲,到處宣揚他是私生子,自己法律上的父親是農奴,好像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似的,借此泄憤。少年熱愛自己的生母,可是又千方百計地折磨她,使她痛苦,使她難堪,他恨透了自己的生父,可他又希望得到父愛,得到他在為人處世上的指點。他希望有個家,能與自己的父母和妹妹同住一起,可是他又一再申明,他要同他們一刀兩斷,要住出去,走自己的路。

少年初入人世,恰逢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古老的封建宗法制度開始土崩瓦解,資本主義勢力彌漫整個俄國。在當時社會風氣的浸染下,少年也萌生了一種斂財欲與發財夢。他把這種金錢萬能的思想命名為“羅斯柴爾德思想”。詹姆斯 ·羅斯柴爾德是當時法國的大銀行家和億萬富翁。少年的志向就是做俄國的羅斯柴爾德。他因有這樣的思想而自豪,認為自己有抱負,有理想,不同于蕓蕓眾生。他自以為有了錢就有了一切。金錢能使最微不足道的人平步青云,變成人上人。他說:“金錢,當然是一種專橫的實力,但與此同時也是一種高度的平等……金錢能使不平等成為平等。”能使他為所欲為,要什么有什么:可以住豪宅,蓄家奴,可以吃山珍海味,可以讓千嬌百媚的女人投懷送抱?!安皇俏宜榔虬踪嚨叵氘斮F族,而是貴族死乞白賴地想巴結我,不是我追求女人,而是女人一窩蜂似的跑來,向我提供一個女人所能提供的一切?!?/p>

為了實現這一夢想,他先是省吃儉用,像個真正的守財奴一樣聚斂財富。繼而又利用剛剛興起的拍賣市場投機取巧,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最后,他又投身賭博,想一夜暴富。結果,在一次賭博中,他自己的錢卻被人偷了,反被人誣為小偷,受盡屈辱。他在午夜的彼得堡狂奔,恨不能放把火把整條胡同燒了,以雪心頭之恨。他說:“有朝一日——忽然把一切炸個人仰馬翻,把所有的東西、所有的人,有罪的和無罪的,全都消滅干凈,這時候大家才會忽然曉得,這都是那個被稱為賊的人干的……”他猛地燃起一股破壞欲,想向社會報復。

他在發財致富的狂想中,在與生活的沖突中,也是在生父的指點下,漸漸悟出一條道理:金錢不應成為罪惡之源,不應使人陷入無恥和墮落,更不應有了錢就仗勢欺人。“我不害怕金錢;它們壓迫不了我,也無法迫使我去壓迫別人。”他的思想依舊,但變了形——由愛錢變成不怕錢,不怕錢并不是不要錢,而是指一個人有了錢但不能變壞,不能為金錢所奴役?!盎蛟S說,我需要的不是金錢,甚至也不是強大的實力;我需要的僅僅是靠強大的實力才能得到,沒有強大的實力就根本得不到的東西:這就是孤傲的、平靜的力量意識!……自由!我終于寫出了這兩個偉大的字眼……是的,孤傲的力量意識——這意識既令人神往又無限美好。我有了力量,心中就平靜了?!弊杂杉措S心所欲,予取予求,是一種高于金錢的權力。它既可以通過金錢獲得,也可以因為把柄在手,權力在握,通過其他途徑,實行敲詐和要挾。有了它既可以有錢,甚至可以擁有一切。他的“思想”成了他睥睨一切的“地下室”。他說:“這就是我的史詩!”

少年在小說結尾處自問:“我的‘思想’到哪兒去了?我那么謎一般預告過的新生活,我現在才剛剛開始的那新生活,究竟指什么?這新生活,這新的、展現在我面前的路,也就是我那‘思想’,也就是我過去的那個思想,不過形式完全變了,以至于都認不出來了?!笨墒牵^去的許多評論家卻認為,少年先是大吹大擂他的“羅斯柴爾德思想”,后來這思想又退居到次要地位,絕少提及,這一情況就足以說明這部小說藝術結構的“紊亂”和“松散”。

當時也有評論家獨具慧眼,認出了這一思想的變形,認出了這一思想的“物質對應物”——阿赫馬科娃將軍夫人的那封信,即那份所謂“憑據”。它掌握在少年手中,許多人都想得到它,從而成為別人命運的“主宰和統治者”。這是一種無形的權力和威力,權錢可以交易,可以互換,權還可以得到單憑金錢得不到的東西。

《新約·馬太福音》 曾提到魔鬼對耶穌的三次試探,就是用人間的所謂“權力”來引誘耶穌,讓他把自己的靈魂出賣給魔鬼。耶穌回答說:“撒旦退去吧!”但少年不是耶穌,他不過是一名凡夫俗子,他不可能逃脫魔鬼的誘惑。他曾夢想以他手中的那封信(憑據)來要挾卡捷琳娜·尼古拉耶芙娜,以達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但他在關鍵時刻終于守住了道德底線。這道德底線就是神(上帝)在圣經上說的話,就是“摩西十誡”。這也是在 “混亂無序”的社會中,一名基督徒應該恪守的神圣底線。

少年曾向生父求教:應該怎么生活,怎么識別善惡。他父親回答道:“你可以讀讀十誡:這一切那里寫得明明白白,應永記不忘?!薄澳憔驼沾宿k理,盡管你有種種問題和疑慮,你會成為一個偉人?!笨墒沁@十誡雖然人人皆知,但并不是讀一遍、記住了就能說到做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少年》創作筆記中寫道:“少年雖然抱著現成的思想而來,但小說的整個思想是:尋找指導行為、區分善惡的準繩,這在我們社會中并不存在,而他卻十分渴望,用感覺來尋找,這就是小說的主旨。”“用感覺來尋找”——這就是描寫和凸顯小說主旨的主要方法。因此,陀思妥耶夫斯基才特別注重細節的描寫,談主人公點點滴滴的感受(因為許多事他也是逐漸聽到和看到的),于是積少成多,終于在這一年的遭遇和磨煉中得到了教訓和感悟,得到了啟發,從而找到了這條亙古不移的準繩。他的這條道德底線,不是誰硬灌輸給他的,而是他在神(上帝)的指引下,在人生中逐漸感悟出來的,也是他憑自己的自覺意愿身體力行的,而不是像有些學者硬說的那樣,這一主旨 “沒有得到認真的展示”,也“沒有得到切實、中肯的回答”。

最后,少年對金錢和權勢的想法是,先有錢,然后拋棄它,視同糞土;先有權,然后唾棄它。

小說的第二個主要人物是少年的生父韋爾西洛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最早給這部小說定的名稱是《父與子》。韋爾西洛夫雖然不是小說的主人公,但卻是小說中非常重要的人物。這是一個性格十分復雜的人,集地下室人、幻想家、漂泊者、雙重人格等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人物特點于一身。

韋爾西洛夫出身望族,是俄國一支古老貴族的后裔。他自詡屬于“俄羅斯最優秀的一千名貴族”之列,他是俄羅斯思想的“載體”。他熱愛俄國,并以身為俄國人而自豪,可是他又全然否定俄國,自稱“俄羅斯的歐洲人”,是西方派。他熱愛西歐的一切,熱愛西歐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比歐洲人還歐洲人,是“世界公民”。他推崇盧梭思想與法國社會主義思想相結合的 “日內瓦思想”,他把這稱為“整個現代文明的思想”,是“主張不要基督的美德”??墒撬謷伷迍e子,浪跡天涯,要去“埋葬歐洲”。他是俄國貴族,又是 1871年巴黎公社社員。他譴責巴黎公社起義時焚毀了杜伊勒里宮這一藝術宮殿,可是他又承認他們這樣做有理,是符合邏輯的。他指摘當時的革命派(虛無主義者、社會主義者、民粹主義者,也包括他自己的兒子在內)總想“去點燃什么,去粉碎什么,想凌駕于整個俄羅斯之上,驚天動地,叱咤風云,讓所有的人都戰戰兢兢和歡呼雀躍”。他承認,他們的所作所為雖然不無道理,但是他又告誡他們“應保持分寸”“要信仰上帝”。他叫別人信仰上帝,可是他自己卻是個死心塌地的無神論者,既不禱告,也不齋戒,甚至掄起一幀古老的圣像,摔到爐角上,摔成兩半。他深愛少年的母親,可是,起初他只是看中她的年輕貌美,后來她漸漸地人未老面色先衰,倒又真正愛上了她,稱她是“天上的天使”。他真正愛上她以后,因為偶然碰到另一個女人,又立刻把這個天使給忘了,讓她身無分文,只身漂泊國外。他移情別戀,發瘋般愛上了卡捷琳娜·尼古拉耶芙娜,為她非凡的美貌和氣質所傾倒,認為她是普天下罕見的女人,近乎完美。既像莎士比亞筆下的黛絲特蒙娜,又像普希金筆下的塔季雅娜??墒撬趦A倒之余,又不相信她是這樣十全十美的人,肯定是在作秀。他認為,他愛她可能只是出于情愛,但他又不愿做情欲的奴隸。再加,那女人既愛他又不愛他,竟拒絕了他的求愛。于是他開始由愛生恨,恨不能殺了她。后來,這女人又遇到他的兒子——少年,少年也被她弄得神魂顛倒。對此,韋爾西洛夫更是恨上加恨,寫信罵她是“水性楊花”的女人,連他的兒子都想“勾引”。她回了他一封信(之前,她從沒有給他寫過信),極其老實和感人地向他承認她怕他,接著又直言相告,懇求他“讓她過幾天安靜日子”。他看到這封信后卻大喜過望,臉上煥發出異彩,非但不恨她了,甚至還聲言他 “復活”了。怎么會發生這么大的變化呢?她在給他的回信中并沒有任何新內容,只承認她怕他而已。她怕他,并不是怕他殺了她(她像《罪與罰》中的杜尼婭一樣,敢于面對槍口,并不怕死),而是承認她愛他,起碼是愛過他。這就夠了!這就足以使他“復活”了。他寫信給她,向她再次提出求婚,結果又遭到拒絕。她坦陳她愛過他,現在也差不多是愛他的,但是她不能嫁給他,因為他不是她心儀的、理想中的男人。她十分直爽地說:“我是一個最平常的女人,我是一個愛平靜的女人,我愛……我愛快活的人?!彼詻Q定嫁給比奧林格男爵,因為跟了那人,“我感到最平靜。我的整個心仍屬于我自己”。也就是說,她不喜歡他那種躁狂、張揚的性格,永遠徘徊于兩極之間,無所適從,她寧可嫁給比奧林格,嫁給一個粗俗的人,以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安寧。他開始央求她:“我已經沒有自尊了,我情愿像叫花子一樣接受您的任何施舍”,甘愿做她的奴隸,只求她別嫁給別人。但是她不為所動,斷然道:“您這話我承受不起!我將一輩子思念您,思念您這個我最寶貴的人,思念您這顆最博大的胸懷。”

韋爾西洛夫由愛生恨,而且恨得比愛還深。他竟與流民團伙沆瀣一氣,由蘭伯特出面敲詐她(他想看看她怎樣在蘭伯特面前低三下四)。蘭伯特還滿嘴胡噴,對她進行性騷擾,最后還拔出手槍威脅她。這已經超出了韋爾西洛夫的本意。他從門背后沖了出來,奪過蘭伯特的手槍,猛擊蘭伯特的頭部,救了卡捷琳娜·尼古拉耶芙娜,而他自己也在感情的風暴中失去了理智。起先,他想用蘭伯特的手槍先殺死她,然后自殺。但是少年沖出去救了卡捷琳娜·尼古拉耶芙娜。于是韋爾西洛夫又將槍口倒轉過來對準自己的胸膛,少年用力一推,子彈打中了他的肩膀,救了他。

韋爾西洛夫前后判若兩人。少年說:“我根本不認為他真的瘋了,更何況,即使現在,他也根本不是瘋子。但是,我卻毫無疑問地認為有‘另一個他’在起作用?!彼娜烁穹至蚜?,他的感情和意志分裂了。同一個人變成了兩個。另一個他也是他,但根本不像原來的他了。這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說的 “雙重人格”。

韋爾西洛夫自稱俄羅斯思想的“載體”。什么是俄羅斯思想呢?用他的說法,就是“各種思想的全面和解”。他主張兼容并包,把各種對立的思想調和在一起,可他自己卻又偏愛走極端,反對中庸之道。他自己就是一個矛盾體。

小說《少年》的主要情節圍繞事關卡捷琳娜·尼古拉耶芙娜名譽的那封信展開,包括由此而產生的種種陰謀詭計和敲詐勒索。表面看,這封信是足以左右卡捷琳娜·尼古拉耶芙娜能否繼承父親遺產的重要憑據。另外,卡捷琳娜·尼古拉耶芙娜確實擔心這封懷疑她父親有精神病的信被她父親發現。但是,她擔心的并不是自己能否繼承遺產,而是父親看到這封信后會感到傷心,這就會影響他的健康。老公爵不相信或不愿意相信有這樣一封信,即便有,他也不想看或者不愿意看,因為他非常愛自己的女兒,不愿有任何東西來玷污他的愛。這封信,當大家都相信它的威力的時候,成了許多人爭奪的對象,似乎重要無比??墒牵胶髞?當書中的主要人物看到有人想利用它來做壞事,而且不僅限于敲詐勒索的時候,似乎又一下子揭開了蒙在他們眼上的障眼布。這份象征“無限威權”的所謂 “憑據”,連那個小流氓蘭伯特也不屑一顧了,“留在了桌上”,無人理睬。

小說另一個重要人物是少年名義上的父親馬卡爾·多爾戈魯基。馬卡爾原是韋爾西洛夫的家奴,“農奴解放”后成了自由人,成了一名到處漂泊、朝圣的香客。他的言行體現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理想和道德理想。“‘可去把你所有的財富分給窮人,做所有人的奴仆?!憔蜁兊帽葟那案挥?,富有得不知多少倍;因為你將來的幸福,將不僅是吃得好,將不僅是穿金戴銀,將不僅是自己得意和別人羨慕,而是因為你將擁有數不清的愛……而是擁有整個世界!”

馬卡爾是俄羅斯文學中特有的宗教徒形象。與馬卡爾類似的形象,還有《卡拉馬佐夫兄弟》 中的佐西馬長老和《群魔》中的吉洪。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馬卡爾相呼應的,還有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中的卡拉塔耶夫。他們都提出了 “好品相”問題。這提法具有一種空靈的詩意。這牽涉最深層次的基督教信仰問題,由于信仰不同和中西方文化不同,這問題我說不好,待有志者繼續深入鉆研。對基督教(包括正教)沒有深入的了解和體悟,就很難徹底讀懂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列夫·托爾斯泰。

小說《少年》人物眾多,思想復雜,情節曲折緊張,一個懸念接著另一個懸念,又精彩又深奧,有時使人如墮五里霧中。有些地方,恐怕只有尼采、弗洛伊德、卡夫卡、愛因斯坦,以及某些絕頂聰明和細心的讀者才看得懂。

我認為,小說《少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具特色的作品之一。我甚至認為,就剖析思想發達的“地下室人”的心理而言,《少年》絕不亞于《罪與罰》,甚至比《罪與罰》 更深刻,更有價值。

臧仲倫

2013年9月6日

于北京大學承澤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东县| 丰都县| 九龙坡区| 武山县| 阿合奇县| 安徽省| 都兰县| 临泉县| 仁化县| 桓仁| 全南县| 达州市| 油尖旺区| 铁岭市| 彝良县| 教育| 浦城县| 安乡县| 四川省| 章丘市| 陕西省| 桐庐县| 舞阳县| 昌乐县| 灵丘县| 密山市| 罗源县| 石柱| 金沙县| 泰兴市| 甘肃省| 雷波县| 余姚市| 台中市| 浙江省| 佛学| 东安县| 绥江县| 正定县| 廉江市| 临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