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給孩子講講中國寓言2:閃耀哲理的火花作者名: 侯會本章字數: 892字更新時間: 2024-11-20 15:28:51
當換心人來敲門
列子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在很多寓言中都有體現,例如“扁鵲換心”就體現了他對醫學的好奇與想象。
扁鵲是春秋時期的名醫,能治各種疑難病癥。
一天,魯國的公扈(hù)和趙國的齊嬰生了病,前來向扁鵲求醫。
扁鵲藥到病除,很快便將兩人治好了,并給他倆分析病因,說:“你們之前的病,是由外來的邪氣侵擾內臟造成的,吃藥針灸也就好了。不過你倆還有先天的病根兒,而且會越來越厲害,我打算給你倆除病根兒,怎么樣?”
兩人對扁鵲的話十分好奇,想聽聽治療方法和效果。
扁鵲說:“公扈呢,心智強而氣血弱,所以平日主意多,決斷差;齊嬰呢,心智弱而氣血強,所以平日想的少,做事莽撞。如果把你倆的心調換一下,你倆心氣平衡,就都好了。”
于是,兩人喝下扁鵲調制的藥酒,一連昏迷了三天。其間,扁鵲為兩人開胸取心,相互置換,再用上藥。
兩人清醒后,康復如初。他們告別扁鵲,各自回家了。

然而,很快就出問題了:公扈徑直來到齊嬰的家,要當一家之主,可齊嬰的妻兒并不認識他。不用說,齊嬰來到公扈家,也遇到了同樣的麻煩。
兩家為此鬧上公堂,直到判案的人請來扁鵲說明原委,官司才得以平息。
兩千多年后,換心術已經成為現實,我們不能不為列子的大膽想象感到驚訝。可以說,人類如果沒有“列子們”的大膽想象,可能就不會有今天的醫學進步。
不過,故事中有個有意思的誤解:古人有“心之官則思”的說法,即心的功能是思考。公扈、齊嬰換心后,各自在心的指引下回到對方的家,這在古人看來是合理的。但是根據現代科學研究,大腦才是掌管我們思維的器官。不過據報道,在當代接受了換心手術的患者中,確實也有人出現了性格上的變化。
我想,列御寇如果生活在今天,很可能會成為一位推動醫學發展的偉大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