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太子之事,臣亦能為之
- 我大唐盛產逆子
- 余鳧
- 2901字
- 2024-11-23 08:00:00
另一個李安儼,跟太子勾結的理由也是出于對李世民不滿。
李安儼本是李建成部下,兩人更是同娶的滎陽鄭氏女子,為連襟關系,正如李世民與長孫無忌一般親密無二。
若是李建成登基稱帝,可以想象李安儼必是如今長孫無忌的地位。
總領百官,地位絕倫。
可惜沒有如果,一場玄武門之變,將一切化為烏有,李安儼的命運被改變。
雖然事后李世民認為李安儼忠誠,沒有懲罰,反而命他掌管宿衛,封左屯衛中郎將,示以信重。
可惜終究不是李世民心腹。
不說比擬長孫無忌,中郎將之上更有將軍,大將軍兩級。
而李安儼中郎將一當便是十幾年不曾動。
李安儼如何心服。
而又恰好,李安儼的弟弟李思暕是太子李承乾的通事舍人。
太子通事舍人主要負責皇帝與太子的朝見引納、殿廷通奏等事。也就是皇帝和太子的聯絡人員,可謂位卑權重。
于是,跟侯君集類似,因人成事,或者說因人敗事,李安儼也跟李承乾勾連在了一起。
這兩人就是李承乾預謀造反的兩條腿。
早先,李象先廢了李安儼。如今的李安儼恐怕正暗自慶幸逃脫一劫,今后多半就謹小慎微,小心做人了。
現在李象要廢掉侯君集。
但他不會像對李安儼一樣,對侯君集說上一句安心話,“把這封封事呈給陛下,你就當做什么都不知道,然后可保性命。”,來讓侯君集安心。
侯君集跟李安儼不同,此人志大才疏,心高氣傲,又剛愎自用,不將任何人看在眼里。
他連李世民都心不服,更看不起李承乾,何況自己呢。
對待這種人,只有狠狠地打磨,才能讓他恐懼,從而臣服你。
因此,李象淡淡說道:“此好手,君肯為太子殿下用之,陛下知否?”
侯君集全身一震,如置冰窟。
早先他還有所幻想,可是這句“肯為太子殿下用之”一出,擊破了他所有幻想。
李象已經點明了,他知道自己跟太子預謀之事。
李象說完,冷笑三聲。
“呵,呵,呵”
轉身離去。
留下侯君集,直墜阿鼻地獄。
出宮的路上,李象長呼一口氣。
穿越三年的準備,今日總算沒有辜負。
李象是萬萬不能讓李承乾謀反事發,不然以歷史上李世民處理此事的魄力。
貞觀十七年四月初一,紇干承基上書,舉報李承乾預謀兵變。初六,李承乾被廢,同時朝廷發布詔令:以后太子無德,藩王爭立太子,“兩棄之,永為定制”。之前風頭大盛的魏王李泰因此被貶,在距離太子之位一步之遙時折戟沉舟。初七,李治被立為太子。
七天之內,塵埃落定。
端的是驚心動魄,風雷之勢。
李象從不會懷疑李世民的魄力。
那時一切就都沒有挽回余地了,自己做什么都沒用,只能被動接受命運,跟李承乾一塊流放囚禁在黔州。
如今,總算扼殺了李承乾造反的危苗,不必全家再流放黔州。
想到李承乾,李象不禁頭疼,他不是沒勸諫過,可是奈何一眾東宮屬官屢屢勸諫都沒好下場。
左庶子張玄素勸諫,差點被李承乾派刺客用大馬槌砸死,太子詹事于志寧勸諫也差點被刺身亡。
再加上李承乾聰明勁都用在了歪道上。
為了不讓李世民知道他暗地里胡作非為,對外大談特談忠孝,有時甚至流淚。發現宮中臣僚有人想要勸諫,他先揣摸出對方意思,先迎上前去行禮,面色凝重,正襟危坐,主動引咎自責,言辭狡辯。
讓進諫的人忙著拜答,無暇再行勸。
簡直跟泥鰍一樣,面對這樣的滑不留手的渾人,你能怎么辦。
有一句話能最好的形容他,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
這本來是《史記》中,太史公用來形容紂王的,可卻成了李承乾的注腳。
更何況李承乾又進階了,已經變成進化態的擺爛了。在此之前,數月不上朝,不見東宮屬官,更無可奈何他了。
但凡李承乾有一絲改正機會,李象都會扶持他登上皇帝之位,而不會走告發他這一步。
因為這一步走出,意味著李承乾多半登不上皇位了,就看李世民什么時候重新選好繼承人了。
再怎么說,從皇帝李承乾手里謀奪太子之位,總比從李世民手里謀劃太孫之位容易吧。
李世民比李承乾難對付一萬倍。
實在是李承乾爛泥糊不上墻,李象只能另起爐灶,放棄他,自己上位。
慶幸的是,李世民沒有借李象遞過去的刀,趁機廢掉李承乾。
也許是李世民意識到將謀反之事硬按在李承乾頭上,有所牽強,朝廷眾臣不一定認可。
畢竟有李象提前通風報信,李承乾除掉了突厥兵,又毀掉了證據。
東宮藏著的甲胄與兵馬,又有死人紇干承基與封口的東宮左衛副率封師進背鍋。
最起碼表面做的沒有破綻。
除非李世民下旨徹查,將東宮翻個天翻地覆,嚴刑拷打每一個人。
東宮人馬,如杜荷趙節等人,只要不傻,就會閉緊嘴巴,打死也不會承認。反正證據已經沒有了。
但一旦李世民選擇那樣做,必然是一番聲勢浩大的行動,瞞不過人。鬧得沸沸揚揚,李世民未必愿意看到。
而沒有了李承乾謀反的確鑿證據,李世民想要廢李承乾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畢竟傳統的巨大慣性,本身就是對皇帝的巨大約束:
歷朝歷代,太子都是輕易換不得的。
皇帝一旦有了廢太子的動議,這種巨大的政治投資機會就會讓朝堂之上平添無數紛爭。很多時候,一個人在那里擺著,哪怕只是個泥胎木偶,也能起到鎮定局勢的作用。
而一旦缺失,所有的問題就都會接踵而來,想必李世民也沒徹底下定決心,沒準備好。
武德七年,慶州都督楊文干造反之事。
太子李建成牽涉其中,背后隱隱有李世民的影子。
高祖李淵選擇將此謀反之事遮掩了過去,保下了太子。
李象事先就是在賭李世民在沒有絕對把握之下,會效仿李淵故事,捂上蓋子,而不是將此事暴露開來。
畢竟皇帝都好名,對造反二字諱莫如深,尤其李世民,更是在乎名譽。
李象賭贏了,但這一切都建立在極為了解李世民的基礎上。
歷史上,李世民曾說出過這樣的話:上指殿屋謂侍臣曰:“治天下如建此屋,營構既成,勿數改移;茍易一榱,正一瓦,踐履動搖,必有所損。若慕奇功,變法度,不恒其德,勞擾實多?!?
可知,李世民絕對是最怕朝堂動蕩的。
李象又深知李世民確實極想廢掉李承乾,于是便深思熟慮之下說出那句讓“李承乾閉閣讀書三年”。
李世民想廢太子,順水推舟便同意了。
兩人都想讓李承乾只在名義上保留太子名號,再無其實。
可笑的是,兩人一個想廢太子,一個想暫時保太子,竟然在這點上達成了共識,可謂殊途同歸。
當年,這里有個期限,三年。
李世民是在等時機成熟。
李象則是掐斷李承乾造反的苗頭,把李承乾形同于圈禁起來,讓他少做點幺蛾子,暫時讓太子之位安穩點。
一個自由的太子能干出任何事,但一個囚禁的太子什么也干不了。
不做,就不會出錯,不出錯,太子之位就暫時安然無恙。
為自己贏得緩沖時間。
最起碼也要撐到李象羽翼豐滿的一天。
三年時間,足夠李世民找到完美方法廢掉太子。但也夠李象積攢實力,屆時,李象將向李世民攤牌。
李世民如果識相把位置傳給自己也就算了,如果不識相,自己說不得就要祭出玄武門繼承大法了。
望了一眼巍峨森嚴的東宮,李象腳下不停,心中默念:活爹呀,你可千萬要安穩幾年,把太子之位在屁股底下坐住了,等我羽翼豐滿的那天,再傳給我。
我再不孝,這具身體傳的也是你的血脈,日后等我登基了,將你奉為太上皇,少不得好好孝敬你。
到時候多給你娶幾個老婆,學高祖躲在宮里造孩子不好嗎。
后世李姓人口屈居第二,能不能超過王姓成為第一大姓,可全靠你出力了。
至于什么李泰,李治,在李象眼里統統不是問題。
自己分分鐘拿捏打消他們。
穿越而來的李象還真有這個自信。
對付李泰,只要不斷逼迫他,逼出他狡詐無能的一面,讓李世民看到就行。
對付李治,似乎更簡單了。
“李世民:你怎么在這?
李治:我來找媚娘玩呢。
李世民:你爬她身上玩嗎?”
一個玩小娘,足夠讓李治萬劫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