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秦浩的盤算
- 重生歸來我靠祖傳編藝發家了
- 童雁
- 1631字
- 2025-08-30 08:30:00
浩宇家居總部大樓。
秦浩站在落地窗前,俯瞰著浦江兩岸的繁華景象。
他的辦公室整潔、冰冷,充滿現代感,與清河鎮那個充滿煙火氣的工坊仿佛兩個世界。
他手中的平板電腦上,正顯示著張磊ERP系統的后臺登錄界面。
一個不起眼的“后門”程序,讓他能實時看到工坊的庫存、良品率甚至物料消耗數據。
此外,他派去的客戶代表每天都會發送詳細的觀察報告。
屏幕上的數字和圖表描繪出一幅令人滿意的畫面:
良品率暴跌、工時超標、物料浪費嚴重、進度嚴重滯后……
甚至還有幾張偷偷拍攝的照片,顯示著工坊內堆積的次品和工人們臉上的焦慮。
秦浩的嘴角浮現出一絲冰冷的笑意。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
他的助理小王端著一杯咖啡進來,看著屏幕,忍不住說:
“秦總,他們看來快撐不住了。我們是不是該準備‘B計劃’接觸了?”
秦浩接過咖啡,輕輕攪動:“不急。火候還沒到。”
他走到白板前,上面清晰地寫著他的戰略邏輯。
浩宇家居的終極目標并非復制100個籃子,而是掌控“流光柳絲”核心技術,為公司高端新中式家居品牌提供獨一無二的稀缺性故事和產品溢價。
他把實現路徑規劃的清晰明白。
首先是對清河柳編工坊進行壓力測試,這是第一步。
用完美高利潤訂單逼出工坊的極限,暴露其生產流程中的所有脆弱環節和非標依賴,如柳明遠的手感、李阿婆的獨家手法等。
同步進行數據采集。通過苛刻的協議要求,間接獲取該技藝的關鍵性能參數,比如力學結構、光學特性等,這些是未來申請專利或科技仿真的基礎。
再根據監控對方的反應進行價值評估。
評估這些人在極端壓力下的韌性和品質底線,判斷其真正的商業價值和收購成本。
在其最脆弱、最絕望時就可以最終收網了。
到時再以援助者或合作者的身份出現,用資本和技術優勢換取核心技藝的控制權。
“小王,你看,”秦浩指著白板,
“傳統手藝最大的壁壘是什么?”
他勾起嘴角,臉上泛起一絲冷笑,勝券在握,自問自答。
“是不確定性,”
“是不可量化。”
“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層玄學的皮剝掉,露出里面可以分析、可以復制、可以定價的核。”
“那如果他們真的完成了呢?”小王問。
“那更好。”
秦浩笑容更深,
“那就證明這項技術確實擁有超乎尋常的潛力,值得我付出更大的代價來獲取。而且,能完成這樣的訂單,說明他們擁有極高的執行力和品質追求,這樣的團隊,更有收購價值。”
他坐回辦公桌,調出那份補充協議,如同欣賞一件藝術品。
協議里的數據陷阱,那些精確到毫厘的標準,是基于機器生產邏輯設定的,手工幾乎不可能穩定達到。目的是消耗其時間、物料和精力,拖垮其正常運營。
而訂單完成的時間期限,緊張的工期不容許試錯和深思,會迫使對方在壓力下做出短期妥協,比如縮短藥方浸泡時間,那么這為后續的質量問題提供了暗雷。
這份補充協議還有一項更重要的作用。
就是給對方造成心理壓力。
嚴苛的違約條款是一種心理威懾,旨在擊垮對方的自信心,讓其從一開始就處于恐懼和被動地位,更容易在后期接受不平等的合作條件。
“這三重壓力下,幾乎沒有一個小作坊能全身而退。”
秦浩的語氣冷靜得像在分析財務報表,
“要么在掙扎中耗盡最后一口氣,要么……只能向我求助。”
他已經準備好了兩份合同:一份是債務重組協議,如果工坊違約賠償,他將以債轉股形式低價收購控股權。
另一份是技術合作方案,以優厚的保底收購價加分成模式,誘使對方交出核心技術,但條款中充滿了知識產權歸屬和獨家授權的陷阱。
“柳青這個小女子……確實有點難對付。”
秦浩看著報告中描述柳青冷靜組織返工的段落,
“比我想象的堅韌。可惜,情懷和毅力,在資本和規則面前,不堪一擊。”
他關掉平板,不再關注清河鎮的掙扎。
在他的棋盤上,那已是一枚即將落入囊中的棋子。
他現在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將這顆棋子,嵌入浩宇家居更大的商業版圖中。
他拿起電話,打給研發部門:
“仿生柳編項目可以啟動前期調研了。對,重點研究那種流光效應的光學原理和結構仿生可能性。”
窗外,上海華燈初上,一片璀璨輝煌。這璀璨之下,是無數精密的算計和冷酷的規則。
而在遙遠的清河鎮,工坊的燈火也亮了一夜。只是那燈光,溫暖而頑強,照著人們疲憊卻不肯屈服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