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朝人的日常生活:長安生活指南
- 趙燕云
- 1181字
- 2024-11-20 11:28:22
三、祖父王父:漢代稱呼很奇葩|漢代民間稱謂大全
忙完公家的事,你就可以回家洗頭洗澡休息了。
漢代受儒家孝道思想的影響,官員們在放假后一般都要去探視父母,以表示自己的孝道。當時人們認為如果不及時回家,父母一定會很擔心,而令父母擔心就是一種不孝的行為。
據《漢書·石奮傳》記載:“建老白首,萬石君尚無恙。每五日洗沐歸謁親。”萬石君指石奮,石奮列為九卿,身為二千石,四子皆官至二千石,號為萬石君。石奮長壽,長子石建雖然官高年老,事父一如往日。每隔五日回家休沐,見過萬石君,退入旁屋,竊問侍者,取出萬石君近身所穿衣褲,持向近墻溝邊,親自洗滌潔凈,仍悄悄交與侍者。石建因恐他人洗得不凈,所以必須自己動手;又恐被萬石君得知,心中不安,故獨自躲在一旁,背地行事。似此體貼關心,無微不至,在萬石君諸子之中,算是第一孝子,很為社會稱道。
而且,如果你放假后不探視父母和妻子兒女,會被當時人們非議:“連家庭都不重視的人怎么能干好工作?”
你要是熱愛工作,想加班,對不起,那會被上司和同僚笑話的。
西漢時薛宣守左馮翊,在夏至或冬至,所有官員都休假,只有賊曹掾張扶不肯休假,照常坐曹治事。因此,郡守薛宣下了這樣的一個教令給他:
“蓋禮貴和,人道尚通,日至吏以令休,所繇來久。曹雖有公職事,家亦望私恩意。掾宜從眾,歸對妻子,設酒肴,請鄰里,壹笑相樂,斯亦可矣。”
搞得老張很慚愧地休假去了。
所以,休假第一件事一般是趕緊去看望老人。
如果家中還有祖父健在,你去看他時的稱呼不是現在的“爺爺”,而是“王父”,是不是很奇怪?如果祖母也健在,要稱王母,大父,大母。是不是更奇怪?看來“王母娘娘”這個稱呼是有淵源的。如果祖父的妾也在一邊伺候,你要叫妾祖姑。
如果和哥哥姐姐一起去,錯了,漢代是沒有哥哥姐姐這種稱謂的,只有兄姊。姊姊還可以叫女兄,妹妹又叫女弟。
見到父親要稱:阿翁,大人。稱父為爺,源自唐朝。稱父為爹,源自宋朝。漢代“大人”是對父親的稱呼。所以漢代稱呼官員只用姓加官職即可,如驃騎大將軍霍去病稱呼霍驃騎。但表示尊重,可不用姓,直接稱呼官職,如大將軍衛青稱呼大將軍,列侯直接稱呼其爵,如留侯張良即稱呼留侯。

漢代省親畫像石拓片
趁著休假工夫去拜見外舅外姑吧。外舅外姑這個稱謂是不是很陌生?用現在話說就是走丈人家。丈夫自然要帶著妻子,但是對妻子的稱呼是“少婦”,當然此時稱岳父為“丈人”也屬正確。漢代及以后好幾個朝代都稱妻之父為外舅或者婦公,妻之母為外姑。《爾雅·釋親》:“妻之父為外舅,妻之母為外姑。”《釋名·釋親屬》:“妻之父曰外舅,母曰外姑。言妻從外來,謂至己家為歸,故反以此義稱之。”所以彼時女子稱呼公公為舅、嫜、尊嫜、君舅;婆婆則是姑、君姑。對公公的妾則要稱少姑。所以現在我們說“姑舅親,輩輩親”是有淵源的。
對丈夫的姐姐要稱“女公”,對丈夫的妹妹則稱“女叔”或“叔妹”,遠比現在“大姑子”“小姑子”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