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朝人的日常生活:長安生活指南
- 趙燕云
- 4163字
- 2024-11-20 11:28:21
二、長樂未央:吉祥話與權力場|漢代的宮廷稱謂
公元前后,在今天俄羅斯境內葉尼塞河流域的阿巴坎曾有一座漢式宮殿。有人認為,這是西漢李陵投降匈奴后的府邸。也有一種說法認為,這是出塞和親的王昭君長女居所。這座宮殿呈長方形,中央設有大殿,周圍是許多小房間。屋頂有圓形瓦當,上面印著“天子千秋萬歲長樂未央”的吉語。
在漢代,大臣們對皇帝的問候就是:愿陛下千秋萬歲,長樂未央。漢初最著名的兩座宮殿分別是長樂宮、未央宮,長樂宮和未央宮就是漢初的權力中心。如此美好的名字用在了權力場上。
其實,漢代之前,“長樂未央”就是一句流傳久遠的吉語(指吉祥的言辭,俗稱吉祥話)。
“長樂”的樂,最早出于周公旦“制禮作樂”的樂?!皹氛?,天地之和也?!薄抖Y記·樂記》中記載,“樂”的本質是“和”。此“樂”不是單指現代的音樂的意思??梢岳斫鉃椤昂椭C社會”的源頭?!岸Y樂”是西周一種極具親和力的治國方式,以“禮”來區別諸侯等級,以“樂”的親和力來落實“禮”的等級秩序制度。禮是下對上應遵從的規范;樂是上對下的親和力,二者相輔相成?!伴L樂”的意思即:國君以親和力善待臣民,國祚得以永續,而非表面的意思“長久的快樂”。西漢以“長樂”為宮名,體現了帝王自我激勵的“君與臣民長和”的愿望。

俄羅斯阿巴坎出土的“天子千秋萬歲長樂未央”瓦當

長樂未央瓦當拓片
“未央”意為未盡,沒有窮盡。最早見于《詩經·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敝祆浼⒔忉專骸把?,中也?!蔽囱刖褪俏匆?,未盡,未到一半,沒有完結的意思。未到一半的“未央”為什么會是吉祥辭?我們知道,中國文化中,有“日中則昃,月滿則虧”盛極而衰的哲學思想。太陽升到中天,接下來就該偏西了。月亮圓了很快就會缺,萬事萬物到了最完滿的全盛頂峰,就意味著接下來要走下坡路了。所以,最好的狀態不是“中”,不是“盈”,而是不及一半的“未央”“未滿”,興盛還在后面。
由此可知,漢宮命名為“未央宮”,是含有漢室帝祚傳之無窮的祈愿。
所以“長樂未央”在前,用于宮殿命名在后。因而學者毛俊臣就指出:長樂未央系古人泛用吉語,不是專指長樂、未央兩宮而言。
《漢書·高帝紀》:五年后九月治長樂宮,七年二月治未央宮。秦有興樂宮在長安鄉,漢易名為長樂宮。長樂宮就是在秦離宮興樂宮基礎上改建而成的西漢第一座正式宮殿,位于西漢長安城內東南隅,建于高祖五年(前202)。因在另一所宮殿——未央宮東,又稱東宮。
長樂宮總面積約6平方千米,相當于約8個故宮大小。漢高祖劉邦在位時就住在長樂宮,漢高祖之后為太后居所。
漢惠帝以后的皇帝都居于未央宮。
西漢五日一次的朝會,地點一般在未央宮的宣室。
等鐘聲一響即意味著朝會的開始。
然后按照順序進入,此時會有兩名小黃門立于宮門監視百官脫履解劍(當然皇帝特許劍履上殿者除外)?;实垴{臨之時會有宦官喊:吉時到,陛下臨朝。
由于秦始皇廢除了復雜的冠冕,漢承秦制。此時皇帝著黑色朝服,戴通天冠出場。
電視劇《漢武大帝》中景帝劉啟著深衣戴長冠的打扮在漢代只是祭祀時的著裝。
皇帝升座時會有音樂(奏樂),然后兩名謁者放下簾子,待散朝時再卷起。
然后眾臣會下拜(下跪叩首之后舞蹈,稱之為拜舞)。
在漢代,大臣們對皇帝打招呼就是:愿陛下千秋萬歲(大朝會),長樂未央(日常)。
而對皇后則說:愿皇后千秋萬歲,長生無極。
皇帝兩口子咋回應呢?正常的是“起”或者“××起”!
“平身”是以后的事。
需要指出的是,漢代“朕”這個稱謂一般是在大朝和詔書里出現,屬于書面語言。私底下皇帝也和普通人一樣用“我”“吾”自稱。
“朕”這個稱謂在漢代不僅皇帝能用,太后、皇后也可以用。在出土文字中就有呂、竇兩位漢朝太后當政時所發布的詔書皆稱朕。有人認為,這不過是她們借皇帝名義行事而已。其實不然,同時代皇帝詔書上一般都自稱“予”。
可見“朕”這個稱謂代表著最高權力。
簡要介紹一下漢代對皇帝的稱呼。
夏代首領稱為“后”。后,司的鏡像,君后也,繼體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口之從一???,發號者,君后也?!昂蟆睋饔上膯⒌氖饭僭诠?000年根據既有漢字“司”創造而來,方法就是把后者反寫,并賦予新的讀音。
據傳這是因為夏王室出身于“司空”家族,是“群司”(司空、司徒、司馬、司稷等)之一。為了表示子孫后代不敢與祖先大禹比肩等列,故以“司”的鏡像“后”作為自貶一級的稱號。“司”有“子承父業”的意思,“后”也有同樣意思,符合夏后氏“家天下”的統治理念,所以“后”與“後”是兩個字,古已有之,后來合并。
殷商稱王,不過早期也用“后”稱呼首領?!昂蟆迸c“王”并用不悖。
周朝統治的地區叫“天下”,由周王分封的諸侯統治區域叫“國”,由諸侯再分的大夫領地叫“家”。所以周王又稱“天子”,意為上天之長子受命于天在人間進行統治。
秦王掃六合后,覺得再稱王有點兒體現不出自己的高大上了,于是李斯提議古代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貴,大王不如號曰“泰皇”。
但嬴政表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
漢承秦制,但衍生出不少對皇帝的稱呼。如后宮近臣后妃稱呼皇帝為“大家”,前朝文武百官稱呼皇帝為“天家”。
在漢代,常用縣官作為皇帝的別稱。而真正意義上的一縣長官,則稱為縣令或縣長(大縣稱縣令,小縣稱縣長。隋唐稱縣令,宋代改為知縣)。
對皇帝稱縣官大約來源于:“王畿內縣即國都也?!边@大約是上古曾把帝王所居之地稱為“縣”,王者官天下,故曰縣官也。也就是說,皇帝所在的京畿縣就是首都,而皇帝官天下,因此皇帝自然也就是縣官了?!稘h書·霍光傳》中寫道:“縣官非我家將軍,不得至是?!弊⒁绱驹唬骸翱h官謂天子。”《史記》中也有記載:“庸知其盜買縣官器?!边@里的縣官據《史記索隱》作者唐代司馬貞考證也是天子的意思。他說:“縣官謂天子也?!庇纱丝梢酝茢嗵贫鸥Φ摹侗囆小匪鶎懀骸翱h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其中縣官也是指皇帝。
東漢時期,中興漢室的光武帝劉秀還被稱為“國家”。東漢時,家逐漸變為機構代稱。如尚書臺,時人常稱之為臺家,而軍事機構被稱為兵家。因為對于皇帝不能夠直呼,所以采用國家,以機構代稱。此后,魏晉時代,國家就變為皇帝的代稱。
當年曹操說:“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边@里的國家應該說的是漢獻帝。
當然,漢代大臣當面普遍尊稱皇帝為“陛下”,關系親密的或者元老重臣可以叫戰國時期君主的稱謂——君上。對熟人談起稱“縣官”,對生人尤其是外國人要稱呼“上”“今上”。
當然,宦官等奴才也可以直接叫“皇上”(“皇”的意思是“大、美”)。之所以后世所有大臣都稱呼皇帝“皇上”“萬歲”,大約是君權不斷加強和臣子地位越來越低,皇帝握有生殺大權,臣子與奴才無異之故。
其實古裝影視劇中天天喊的“萬歲”在漢代很普通,普通到常用于普通人家祝壽。比如祝某某老萬歲。當然漢軍打了勝仗也可以用:大漢萬歲。
至于“吾皇萬歲”則是到唐朝才能聽到。
拜舞后,各位大臣退至座位。
漢代以前所說的“拜”不等于“下跪叩頭”。
宋人王楙在《野客叢書》中寫道:“古者拜禮,非特首至地,然后為拜也。凡頭俯、膝屈、手動,皆謂之拜。按《周禮》,辨九拜之儀,一稽首,二頓首,三空首,四振動,五吉拜,六兇拜,七奇拜,八褒拜,九肅拜。注,稽首,拜頭至地也;頓首,拜頭叩地也;空手,拜頭至手也;振動,以兩手相擊也;奇拜,一拜也;褒拜,再拜也;肅拜,但俯下手,即今之揖也。何嘗專以首至地為拜耶?”
當然如果是最高級的三公級別:即丞相(東漢稱司徒)、太尉、御史大夫(東漢稱司空),見了皇帝行完禮后,皇帝對他們有還禮,叫“興”,就是起立作為對他們進見的迎接禮,或對其叩拜的還禮。當然相比先秦時期君主向臣下行揖禮、空首禮要怠慢得多。
坐好后(當然是跪坐,彼時還沒椅子、凳子之類的坐具),要保持一定儀容: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聲容靜,頭容直,氣容肅,立容德,色容莊,坐如尸。
手要放于膝上,神色要莊重。目光高不過皇帝的衣領,低不過皇帝的腰帶。不能亂看,而且絕對不能看皇帝的眼睛,也不能看任何人的眼睛。因為這是最為失禮的舉動之一,意味著挑釁和輕蔑——只有敵人或者仇人才會看對方的眼睛。更不要亂說話,皇帝未問或未說完,不要搶著說話或回答?;卮鹨曇羝胶?,不要高聲喧嘩。
議政朝會開始時皇帝拋出議題。提出議點的官員會敘述他的觀點。這時提出議點的官員可以隨意走動,他的話可以被打斷,而且必須回答提問人的問題。但提問人必須坐在自己位子上,不可隨意走動,稱為“坐而論道”。
如果通過議論,丞相會把此論策大致記在笏板上。當然如果某位官員要奏事,也可以提前把事情記錄在笏板上。不過如果某位官員衣衫不整或者論事時動手打人或者打瞌睡等,那么他不僅會被請出朝堂,還會被御史參奏殿前失儀,嚴重者可能被革除官職。
我們知道,漢代尤其是西漢初期,有時皇太后甚至太皇太后才是帝國的最高權力掌握者。如果朝會結束了,皇太后召見。對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直接稱呼太后或者太皇太后即可,而皇帝對于太后、太皇太后則稱為母親、皇祖母,或親近些可直呼為娘。太后或者太皇太后比較正式的自稱是“孤”,不過太后和皇太后在平常喜歡自稱老身。漢朝皇后一般也自稱孤,古代“稱孤道寡”的“孤”,也會自稱“我”和“吾”。對皇后,可以稱“皇后”或者“中宮”。但皇帝稱皇后可以是“皇后”或者用愛稱“梓童”。
如果不幸皇后突然不舒服,是不是需要傳太醫?其實漢代沒有御醫、太醫甚至御廚這種叫法。漢代在皇宮服務的醫生叫侍醫,其他醫生叫醫工或醫匠。很悲摧的是侍醫作為醫療技術人員,他們和優倡商賈都被歸入賤民一類。更悲摧的是,漢律明確規定,良賤不能通婚。通婚是指娶為正妻,至于娶來做妾可以自便。
在宮中辦完事回府,遇到太子、王子、公主怎么稱呼呢?
見到太子,你應該恭敬地稱其為“殿下”,其他王子要稱大(音代)王。而他們皆可自稱孤,有時諸侯王也自稱寡人。
需要指出的是“稱孤道寡”其實不是謙辭。古人認為,寡是至尊之意,并非謙辭。“寡者,為人上者也;眾者,為人下者也。”人上人,人數很少,寡也。所以清人龔自珍說:“寡者,無二無匹最尊之詞;孤亦無二無匹最尊之詞?!蓖鹾罘Q寡人在春秋戰國時為最盛,凡王侯公卿均可稱“寡人”。
見到公主,則要稱封號加公主;諸侯王的王女稱翁主。而他們的官方自稱就是自己封號,平時自稱吾、予。
漢代王女還有一種奇特的稱謂“任”?!叭巍笔峭趺Ц闹茣r的一種奇特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