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朝人的日常生活:長安生活指南
- 趙燕云
- 1477字
- 2024-11-20 11:28:21
一、沒有996,只有120:西漢公務員的五天工作制
如果生活在西漢,很幸運地成為一名中央公務員,在首都長安工作,首先恭喜你,因為漢朝實行的是五日一朝的朝會制度(漢宣帝時期五日一朝)。即正常是皇帝每五天坐班一次,有什么事情集中到這天匯報討論。忙完皇帝就給大家放一天假,回去洗澡洗頭,即“休沐”。這很接近現在的五天工作制(PS,其實漢朝就實行了官員“五天工作制”,而且這個制度一直到隋朝才結束。唐至元都奉行“十天工作制”。這些假日稱為旬假或旬休,在每月的十日、二十日和最后一天,即二十九日或三十日)。
如果今天是朝會的日子,參會完畢就可以回家休息一天,你心目中是不是覺得應該這樣規劃:
首先,你要早早起床。因為漢初長安城更像一個宮殿群,城內最多只有三分之一的面積供貴族、官員及平民百姓居住。因而很多官員大多居住在長安附近新建或擴建的“陵縣”內,形成了一個人口比首都長安還多的城市帶。
當然,這與漢初劉邦的移民政策有關。他接受郎中劉敬的建議,將關東地區俸祿二千石的大官、富人、豪杰及其家眷大量遷徙關中,以侍奉長陵,并在陵園附近修建長陵縣邑,供遷徙者居住。
后來,漢惠帝劉盈修建安陵,漢景帝修建陽陵,漢武帝修建茂陵,漢昭帝修建平陵,都相繼在陵園附近修造安陵邑、陽陵邑、茂陵邑和平陵邑。這就是史書中提到的“五陵邑”。
西漢時長安有九市,其中有五市在城外。漢代長安城內多為皇族及貴族聚居區,很多官員、富豪和平民主要居住在長安城周邊的陵縣內。
一般情況下,你早早起床后,應該要吃點東西墊吧墊吧。
漢朝時,平民百姓一天吃兩頓飯。一日三餐,那是上層社會才擁有的特權。作為上層社會的最高代表帝王,一天要吃四頓飯。當然,你作為一名官員,有可能吃兩頓或者三頓飯;也有可能早上起得有點兒晚,來不及洗臉吃飯,抓一塊鹽擦擦牙齒或者用淡鹽水漱口就匆忙趕去上班。
那時沒有高鐵、火車、班車,甚至沒有轎子。當然,你可以選擇乘馬車或者騎馬。但作為中央公務員,斷然不能想著坐牛車。這個后面再給你解釋。
另外,作為一名能參加朝會的官員,你的級別不會低,最起碼俸祿六百石以上,并會有陪同人員。
須知,漢代官員自公卿以下至縣長出行時由屬吏導行,并有伍伯(晉·崔豹《古今注·輿服》:“伍伯,一伍之伯。五人曰伍,五長為伯,故稱伍伯。”)和騎吏作為前驅。官員必須依照規定出行,如果不按照規定出行便要受到處罰。
宣帝時的京兆尹張敞就是因為不按規定出行,自己牽著馬在街上溜達而被彈劾。
可能你進了城之后,天色還未亮。然后你要來到皇宮前待命。
貌似很完美,其實大有問題。
現在把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時(或不到),總計工作10小時以上,一周工作6天稱之為“996”。
在漢代,恐怕比996更嚇人。因為漢代官員上班是“寄宿”制,“府舍分離”,以單位為家。一旦進入公堂,一連工作五天都不能擅自離開,吃住都在“單位”。
有些在京城長安上班的外地官員,上班騎馬到郊區,把馬寄養在朋友家里,五天后休息時再騎馬回家。
漢代公務員平時是24小時待命,有公務隨時處理,姑且稱之為“120”(5×24)工作制吧。但彼時官衙估計除了廁所外,沒有什么生活娛樂設施,就連洗澡也成問題。不能一身臭氣去上班,于是每五天放假一天。《史記》記載:“每五日洗沐歸謁親。”所以也稱“休沐”。沐的本意為洗頭發,也就是說官員每五天放假一天,回家洗頭發,順便探親。
在單位宿舍休息的你不用起大早,只要不誤了早上6點未央宮皇帝參加的朝會就行(注:你參加的這次應該是普通的工作朝會。漢宣帝時期朝會正式確定為五日一朝。除五日一朝外還有初一、十五照常進行的朔望朝及在丞相府百官朝會殿中召開的決策性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