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為心理學4:行為主義背后的心理學原理
- (美)約翰·華生
- 1439字
- 2024-11-20 11:24:34
9.行為主義者的反應是何意?
有機體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會一直處于外部與內在的刺激之中,這個事實,行為主義者早已指出。當有機體受到刺激時,它就會做出一系列相應的反應,或者是產生運動。但是,這種情況有些時候看起來并不明顯,或者是它所表現出的運動狀態非常微弱,甚至有時只能通過儀器觀察才能看出。不過,這樣的情況比較少,也只有呼吸上的變化、血壓的升降變化或者在眼睛的運動上才會體現出來。在刺激引起的反應中,整個身體部位的運動是我們最常觀察到的,在這種運動里,不管是手臂、腿,還是軀干,都會參與其中,有時,這些器官也會共同運動。
因為有機體對于刺激做出了反應,所以才會讓自身感到適應,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如此,不過有時候也會有例外的情況出現。若有機體的生理狀態發生改變是它自身的運動,并且它不會再對這個刺激產生反應,我們就可以說它已經適應了。這看起來似乎很復雜,所以我舉個例子對此加以解釋。
假如現在我感到很饑餓,我的胃部就會開始收縮,這就驅使我不斷四處走動尋找食物。在這一過程中我發現一棵結滿了果子的蘋果樹,那么我肯定會馬上摘下蘋果吃。當我吃飽以后,饑餓感已消失,我的胃不再收縮,此時蘋果樹上依然滿滿都是果子,但是我已經不會再去摘下來吃了。同時我對周圍的冷空氣格外敏感,在寒冷的刺激下,為了抵御寒冷我可能會不停地活動著,快速地來回走動甚至繞著樹跑步,或許還會挖一個地洞鉆進去御寒。
由于一直在強調反應,很多人都對此十分不解,所以行為主義者常常受到責問,甚至有些心理學家還認為行為主義者只對記錄肌肉的瞬間反應有興趣,所以他們認為行為主義者得出的結論對于問題的進一步探究毫無幫助。對此,我想再次強調的是,整個人類行為才是行為主義者感興趣的地方。行為主義者對于一個人的行為觀察,是通過這個人每天從早晨起床到晚上休息這段時間內所進行的日常事務來進行的。比如,行為主義者想要觀察一個建筑工人,而這個人的日常事務就是砌磚,那么,他在不同的條件下所砌的磚塊數量,或者是持續砌磚而不顯得疲倦的時長等,就會被行為主義者記錄。有時候,還會觀察記錄這個建筑工人要經過多長時間才能掌握這門手藝,思考能否通過某種手段讓他的工作效率變得更高。事實上,我們只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表達我們對反應感興趣的是我們可以清楚地為人們解答這樣的問題:“他正在做的事情是什么?為何他會去做這件事情?”所以在我看來,對于行為主義者的宣言,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將其進行歪曲,更不能說行為主義者只是對肌肉反應進行研究的生理學家。
在行為主義者看來,有一種刺激反應十分奏效并且非常直接。在我們看來,那種到能夠將正常阻力克服的刺激就是所謂的有效刺激,在通常情況下,它在從感覺器官到肌肉器官之間的通道中存在著。關于這一點,我希望你們可以明白,我們的觀點與心理分析學家偶爾告訴你們的觀點并不一致,也希望你們不要將它們混為一談。假如你們讀過這些心理分析學家的書,就可能會認為并且相信今天所施與的刺激所產生的效應,有可能在明天,有可能在下個月,也有可能在十幾年后。但是對此,行為主義者絕不會相信。我可以舉個例子來對這樣一個事實進行說明。
當我給你們一個言語刺激:“我邀請大家在明天下午1點鐘來貝爾蒙特共進午餐。”你們的第一反應一定會是:“這真是個很棒的提議,我們會準時赴約?!敝髮⒁l生的事情我們暫且不再進行討論,而我想要告訴你們的一點是,有一種機制存在于我們的言語習慣之中,因為有這種機制的存在,以至于刺激在反應發生前會時不時地施加一定的影響,一直到反應發生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