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邏輯思維訓練要點
01 論證的構成和識別
論證是指,通過提供理由或前提來支撐某一個具體的陳述或結論,以達到說服的目的。
論證的方式包括兩種:演繹和歸納。在演繹論證中,結論作為前提的邏輯推理結果,可以順理成章地得出。
在歸納論證中,論證的前提支持結論,或者僅僅暗示著結論。
仔細來看,歸納論證的過程不是很嚴謹:前提和結論都隱含在并不切題的論述當中,而且推理順序非常隨意,或者根本沒有邏輯。在很多情況下,前提和結論可能是隱含的、非直接的,也就是說,人們往往未經思考就相信了結論,而忽略了論證過程。
如果我們重新整理這個有瑕疵的歸納論證,就會變成如下過程:
如何判斷論證的真假
論證的各個組成部分要么為真,要么為假,除非它們的表述含糊不清,模棱兩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無法準確地判斷它們的真假。不過,作為一個整體,論證只能是有效的,或者無效的。如果論證的結論是其前提的邏輯推理結果,那么它就是有效的,無論前提是真是假,或者結論本身是否正確。
盡管上述這個論證是有效的(因為它說得通),但不可信,換句話說,結論是錯誤的。若想一個論證既有效又可信,它所有的前提必須為真,也就是必須都是正確的,并且結論必須嚴格根據前提有邏輯地推理得出。在這種情況下,結論必定為真。
對于歸納論證來說,可信意味著具備說服力。如果它的前提為真,并且前提或多或少能夠保證結論的正確性,那么,這個歸納論證就是有說服力的。
如果你無法判斷一個論證的邏輯推理是否有效,可以用這個方法來驗證:創建一個具有同樣形式、前提為真且結論明顯為假的平行論證。
論證:
論證的框架或者總體形式如下:
平行論證:
如何識別謬誤
謬誤是指存在某種錯誤的論證,無論這種錯誤是無意的還是有意的(為達到欺騙的目的)。謬誤包括形式謬誤和非形式謬誤。形式謬誤屬于無效的演繹論證,無論其前提是否為真,整個論證是無效的;與此不同的是,非形式謬誤只能通過分析論證的內容才能識別出。我們可以根據這一原則來判別演繹論證中的這兩種謬誤:形式謬誤是無效的,而非形式謬誤是不可信的。
常見的形式謬誤包括“肯定后件”和“否定前件”。
肯定后件也叫作換位錯誤(converse error),是指從第一個前提進行逆向推理,其總體形式如下:
否認前件也叫作換質錯誤(inverse error),是指從初始條件中進行逆向推理。
我們已經了解了論證和謬誤這兩個概念,接下來探討一些更有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