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借山而居,隱居小院
每當讀到那句“待我了無牽掛,從此歸隱天涯,深山老屋為家,遠離都市繁華”,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泛起漣漪。
春夏,這份向往尤為強烈,仿佛只有在那山居小院中,才能找到真正的清涼與自在。
在這樣的地方隱居:
是“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空靈寂靜,
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意棲居,
是“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的清幽雅致,
每段旅行中的棲心之地,
是卸下一路風塵的舒適之所,
或坐落山野,依山傍水,
茂林修竹掩映,
或隱于鬧市,舒適便捷,
景色與繁華相接,
四時風光、俯拾即是,
為每一段旅途帶來恬靜和安然。
我選的隱居地是秀嶺。
秦嶺東為驪山,山分兩嶺,山的西邊為西嶺,山的東邊為東嶺,不管東西嶺統稱秀嶺。
當地三官廟鎮過去叫橫嶺鎮,轄區有韓嶺村、西嶺村,老嶺人再往車南方向走,又是面嶺,等。
說到這里,我終于理解了藍田縣的地理狀況,南塬北嶺。
秀嶺是“藍田八景”之一,描繪為“繡嶺春芳”。
秀嶺背朝秦嶺背北而立,南望秦嶺云成蔚,西望驪山停晚霞,東看莽原嶺連嶺。
橫嶺東接元象山,西接驪山山脈,東西長25公里,是灞水系與嶺北零水、戲水之分水嶺,海拔850~1093米。東北有土阜,名南疙瘩,因有金山神廟一座,故名金山,距縣城14公里,為橫嶺之最高峰。
這里溝壑縱橫,屬于黃土丘陵地帶,厚鎮在橫嶺最高處,當地人有說法:猛到的金山,想死的厚鎮。
作為大自然的偉大創造,高原、峰巒、晚霞、夕照、花海和彩云,都是充滿詩意和美感的元素。
當我歸園田居住在秀嶺時,我深刻地感受到這些美景給我帶來的震撼和愉悅。
山居之境,心歸自然
山居小院,不僅是一處居所,更是一種心靈的歸宿。在這里,你可以放下塵世的煩惱,讓心靈得到真正的放松與滋養。
青原惟信禪師曾借山水闡述參禪的三種境界,山居小院中的生活,或許正是那第三種境界的體現——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返璞歸真,回歸自然。
借山而居,小院之韻,四季流轉
擁有一個小院,借山而居,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詩意生活。在那里,你可以與大自然為鄰,親眼見證草木的榮枯,感受四季的更迭。
春天,萬物復蘇,小院中百花齊放,綠意盎然;夏日,綠蔭如蓋,蟬鳴聲聲,清風徐來;秋風起時,落葉紛飛,月色皎潔;冬日,白雪皚皚,紅梅傲立,別有一番風味。
在這樣的環境中,時間仿佛變得緩慢,你可以細細品味每一個瞬間,感受生活的美好與寧靜。
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言:“宅中有園,園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見天,天中有月,不亦快哉!”這不僅是他的理想,也是許多中國人的向往。
小院之趣,從容生活
山居小院,不僅滋養了身體,更滋養了心靈。過上了簡單而美好的生活,寫作、植樹、養花、種菜、散步、拍照,細細品味四季的更迭與生活的細膩。
生活節奏雖慢,卻充滿了詩意與愜意。山居小院,為我帶來了一份難得的自在與寧靜。
在這里,可以放慢腳步,從容地生活。
山水相伴,余生之愿,隱居終了
我了無牽掛,山居小院,一半詩意飄然,一半人間煙火。它讓人忘卻疲憊,沉浸于四季的溫柔之中。心懷歡喜,無憂無愁,你我共居此院,共度余生。
山中一清幽小院,那里有青山綠水,有四季更迭的美景,借山而居,讓生活回歸簡單與純粹,無需奢華,只愿心靈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