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我的前世可能是一個山村人
總覺得自己的前世是個山村農民,幾天不到田野里走走,心里就燥得慌。每當我,經過一片田野、走過一片樹林,路過一處花海的時候,總會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就如初見的陌生人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一樣。我也曾不停地問自己:從來沒有踏足這些地方,從來沒有見過這個人,為什么腦海中會有如此深刻的印記?難道是前世的因果循環?這種感覺很神奇,也很美好,它將伴隨我的一生。
回憶農村院兒
我是高考離開的故土。在我的農村老家,有一個大大的院子,院子里有豬圈、雞窩、廁所、柴草垛、存放各種生產生活物資的偏廈,還有一塊種著各種瓜果蔬菜的小地兒。關上院門,連同四間正房,就屬于我們自己的“私人空間”,曾經在這里發生的一切,記錄了舊時光的煙火日常、見證了一家人共同打拼生活的艱辛與快樂、還有許多至今難以忘懷的親情故事……
當然不止我家,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有一個院子,院子里的設置有所差別,但內容大同小異。在我們農村人的眼里,院子是“家”的一部分,是尋常日子須臾不可離開、外人不可任意侵犯的“神圣領地”。可以想象,如果沒有了院子,農家生活該有多么“殘缺”、多么不便利。
故鄉熟悉的土地和熟識的人事,曾無數次地出現于我的夢中,我從未停止過在故鄉的土巷里夢游,欣賞故鄉的美麗。
總算解甲歸田了,如今葉落歸根,腳跟著實踏足生我養我的故土,雖然許多故人作古,但依舊有踏實坦蕩的那種原生態的安全感,比空中樓閣圍堵的高墻里著實是接通了地氣,著實愜意舒坦自在了許多。
有時想,這就像地球的重力一樣,我總以故鄉為重心,永恒的吸引力像巨大的磁石,牢牢地把我吸引,連同我的魂魄都緊系于故鄉。
我從小到大,從農村到城市,房子也換過好幾次,是一個從小到大,從一般到高級的過程,住過不同的房子,包括出差異地住過各樣的賓館或野外露宿等等,可是,無所事事的時候,我總想回老家住幾天,現在看來,只有那種有院子的家,才是屬于我真正滿意的家。
我踏著五月金燦燦的光線,透過車窗,莊稼地靜靜的,聽著河流的水響,高粱長長的葉垂著,不時地在風里飛揚一下,是與流水的纏綿還是對土地的感恩?沿途的草木,剛剛褪去冬天的那層灰褐色的冬裝,紅花、黃芽、綠葉時不時地填滿了我的眼簾,鄉村的郊野已經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
秋束了,太陽西斜的時候,田野里的稻子像一塊黃燦燦的綢緞,映著陽光現出金子般的光澤。
風里,老院子依舊荒草叢生,面貌依舊安詳無恙,只是門窗上多了一層厚厚的沙塵。也只有這沙塵,更顯出土地和老屋很和諧很隨意地共存著。
回到闊別的老家,找一把椅子坐立院中,暖陽之下小憩一會兒,享受著陽光雨露。鳥在空中,是一只孤獨的鳥,在藍得非常均勻漂染過似的的天空里,時高時低的自由飛翔,偶爾一兩聲嘶叫,讓這片大地顯得更安靜和平和。偶爾仰望一陣故鄉的云朵或燕雀,
月夜里,鄉村的泥瓦房在熄掉最后一盞螢火般的油燈光后,沉入沉沉夢鄉的樣子。我開門出來,在門外的空地上,像夜的眼睛,拽著月光清涼過了的影子,一個人走到村外的情景。月光下的田野,溫和得像媽媽的容顏,樸素的潔凈的親切的,如雋永的世世代代流傳的詩句。稻田映著月光朦朧而溫柔,在夜空下呈現糧食的神采。土地無聲的延展月光輕柔的皎潔,蟲鳴啁啁,一起彈響生活的歌曲。唯有躲在遠處的夜梟,一聲兩聲尖利的啼叫,穿過無遮無攔的土地。
啊!這不就是我想要的田園生活嗎?一杯茶水,一片安寧,一份純真,一縷縷夢中的溫馨,是何等的愜意逍遙啊!
鄉村是我心中的綠洲,一個讓我找到內心平靜和放松的地方
鄉村,這個擁有獨特魅力的地方,一直以來都是我心中的摯愛。它們以其寧靜、純樸和美麗的景色,深深地吸引著我。在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鄉村給我提供了一個遠離喧囂和壓力的避風港,讓我重新找回內心的寧靜和平靜。
首先,鄉村的寧靜讓我感到放松和舒適。與城市相比,鄉村沒有嘈雜的交通和喧鬧的人群。在這里,我可以遠離城市的喧囂,享受大自然的靜謐。清晨,我可以聽到鳥兒的歌唱和樹葉的沙沙聲;傍晚,我可以欣賞到美麗的日落和星空。這些美麗的景色和安靜的環境讓我感到心靈的平靜和放松。
其次,鄉村的純樸讓我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在鄉村,我可以親身體驗到農民的辛勤勞作和農田的豐收。農田里的金黃麥浪、綠油油的稻田和紅彤彤的蘋果園都展示著大自然的慷慨和農民的智慧。在鄉村,我可以品嘗到新鮮的農產品,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賜。這種純樸和樸實的生活方式讓我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和滿足。
最后,鄉村的美麗景色讓我心曠神怡。鄉村擁有壯麗的山脈、清澈的湖泊和廣闊的田野。每當我漫步在鄉間小道上,我會被花朵的芬芳和青草的綠意所包圍。我可以欣賞到綿延起伏的山巒和流淌的溪流,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麗。這些美麗的景色讓我感到自己與世界的聯系,讓我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和激情。